龙岩市2 0 1 3~2 0 1 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查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耍者试内容:人教必修1、2、3(含区域地理)。
第I卷 (选择题 共4 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鱼塘水质将转化为咸水 B.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C.因地制宜,减轻水涝 D.可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
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图,回答3~4题。
【高三地理 第1页(共8页)】 ·1 4—11—80C·
3.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4.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迟退休年龄 ②调整生育政策 ③输出国际劳工 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某种工业类型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黑点代表的工业可能是
A.制糖工业 B.畜产品加工
C.风力发电 D.汽车制造
6.这一工业类型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资金 C.资源 D.技术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资源 C地形 D.交通
8.①②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
【高三地理 第2页(共8页)】
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 B.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
C.水能丰富,发展水电 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
读某国资料图、表,回答9~10题。
9.甲城市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是
A.位于沿海,终年温和湿润
B.位于内陆,降水稀少
C.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干冬湿
D.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气候干热
10.自然环境对该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表现在
A.气候干旱,外来人口多从事畜牧业 ’
B.矿产资源丰富,制造业发达
C.因为石油危机,当地居民大量外迁
D.石油、天然气是当地的经济支柱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岩层)。读图,回答11~1 2题。
11.上图所示地区
A.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的垂直运动
B.有2处断层和6处褶皱构造
C.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
D.E处岩层的年龄比P处岩层新
【高三地理 第3页(共8页)】 ·1 4—11—80C·
12.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成因是
A.背斜 上覆岩层岩性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B.背斜 顶部岩层张裂,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C.向斜 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易形成谷地
D.向斜 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形成谷地
下图为某国(或地区)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 3~14题。
13.该国(或地区)可能是
A.台湾 B.日本
C.墨西哥 D.冰岛
14.该国(或地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表明该国
A.石油资源主要依赖进口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C.注重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D.电力构成以火电为主
右图中的ab、bc为晨昏线,阴影部分所在经度范围的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不同,a地每日的日出地方时不发生变化。读图,回答1 5~1 7题。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oS,45oW)
B.(20oN,45oW)
C.(20o N,135oE)
D.(20oS,135o E)
16.当M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时,北京时间为
A.8:00 B.12:00 C. 3:00 D.21:00
【高三地理 第4页(共8页)】 ·1 4—11—80C·
17.下列叙述与题意吻合的是
A.该日,M地的昼长为6小时
B.该日可能在11月
C.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小于90o
D.b地出现极夜的时长不到1个月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市某季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mm)。读图,回答1 8~1 9题。
18.该季节应为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19.M地与周边地区降水量差异及成因是
A.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多——受季风的影响强
B.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少——受建筑物的阻挡,风力小
C.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多——受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
D.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少——地处平原,无法形成上升气流
下图为秦岭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0~22题。
【高三地理 第5页(共8页)】 ·1 4—11—80C·
20.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1.冷杉属常绿乔木,但却分布在落叶林带之上。主要因为冷杉能
A.适应干燥少雨的气候
B.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
C.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
D.适应日照短、阴冷的气候
22.秦岭没有出现积雪冰川带,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相对高度低
C.海拔较低 D.坡度小
读我国渭河流域图,回答23~24题。
23.图示区域
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
B.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比重很小
C.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D.河流水量大,航运业发达,可四季通航
24.若在图中M处建一座水电站,则对渭河下游的影响有
①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加快 ②结冰期延长,水产品产量减小 ③水位升高,河道水面变宽 ④水量减小,季节变化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高三地理 第6页(共8页)】 ·14—11—80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 2分)
二、非选择题(共5 2’分o)
25.(14分)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4分)
(2)简要分析图中甲、乙两地≥10℃积温差异的原因。(6分)
(3)甲地区为湿润地区,但甲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舟山群岛是由139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海岸线总长2400多千米,其中深水岸线280多千米。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国家级港航物流核心圈。
(1)比较①②两处水域的深浅,并说明理由。(4分)
(2)分析舟山市建设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分)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舟山群岛打造国家级港航物流基地的有利条件。(4分)
2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布瓦凯是科特迪瓦第二大城市,人口为50万,是该国最大的咖啡、可可加工和交易中心。下图为科特迪瓦略图。
【高三地理 第7页(共8页)】 ·1 4—11—80C·
(1)简述该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2)说出森林农业分布区代表性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该自然带的形成原因。(6分)
(3)简要分析布瓦凯成为该国最大咖啡、可可加工和交易中心的条件。(4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榆林市“十二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发展大漠蔬菜产业,计划建成以长城沿线为重点的商品化无公害蔬菜基地80万亩。下图为陕北地区略图。
(1)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简述成因。(4分)
(2)指出图示古长城以南地区的主要地表特征并简述其形成原因。(4分)
(3)简述榆林市大力发展大漠蔬菜产业的理由。(4分)
【高三地理 第8页(共8页)】 ·1 4—11—80C·
龙岩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查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C 6.C 7.A 8.B 9.D 10.D 11.D 12.B 13.D 14.C 15.A 16.A 17.D
18.A 19.C 20.A 21.C 22.C 23.A 24.D
25.(1)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4分)
(2)甲地为四川盆地,海拔低,积温值较高,在5500~6000 ℃之间;乙地为云贵高原,海拔高,积温值较低,在4000~4500 ℃之间。(6分)
(3)甲地(四川盆地)地形封闭,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4分)
26.(1)①处深度大于②处。 ①处位于凹岸,流水侵蚀严重;②处位于凸岸,泥沙容易沉积。(4分)
(2)有利条件:海运条件优越,交通发达,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不利条件:与上海宝钢距离过近,竞争力弱;与舟山城市发展定位不符。(4分)
(3)海岸线长(优良港口多);航道深(港域宽阔,适合大型船舶停靠);(岛上有高速与陆上相连)水陆交通发达,转运便利;(靠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4分)
27.(1)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城市多沿交通线、沿河、沿海分布。(4分)
(2)热带雨林带。(2分) 该地区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几内亚湾的暖湿西南风的影响,
同时南部海域有几内亚湾暖流流经,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4分)
(3)地处该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接近原料产地;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充足等。(4分)
28.(1)分布特征:自东南向西北(或自南向北)递减。
成因:该地区东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较近,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强,西北部距夏季风源地较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弱,使得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4分)
(2)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或沟壑纵横,形态复杂)。
形成原因:图示古长城以南为黄土高原,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加上夏季暴雨集中,地表径流侵蚀力强,在流水的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4分)
(3)该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生产;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