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高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虞城高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10 14: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虞城高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
1.本试卷满分16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共11道选择题,请按照序号正确填涂。
3.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闭塞/塞翁失马 纰缪/未雨绸缪 间或/间不容发
B. 调整/风调雨顺 炫目/头晕目眩 可汗/汗流浃背
C. 朔望/溯流而上 板栗/沧海一粟 矿藏/鸟尽弓藏
D. 禁止/情不自禁 化纤/纤尘不染 湖泊/宁静淡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
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有可能的。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一位同学悄悄告诉我,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天,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到网吧聊天、玩游戏。
B.禽流感过后,各地抓紧夏季来临之前的时间,举办卫生防疫人员培训班,帮助他们开展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尤其是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知识。
C.讨论“战争”、“和平”等严肃话题的国际舞台纽约联合国总部,将破天荒第一次出借给电影公司拍摄电影。
D.二十世纪以来,毛笔逐渐淡出中国人的生活。如今,在中国,开设毛笔课的学校越来越少,而且,毛笔书法远不如日本普及。
4.根据下面的文字,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3个字)(4分)
【路透社罗马5月5日电】西班牙、丹麦和荷兰今天迅速否认利比亚反对派有关这三个国家的政府已经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的说法。
全国过渡委员会发言人马哈茂德·沙马姆在罗马举行的国际反卡扎菲联盟的一次会议上对记者说:“今天上午,又有三个国家承认了我们,那就是荷兰、丹麦和西班牙。”
然而,这三个国家均表示沙马姆搞错了,否认它们已经加入意大利和法国的行列,承认总部设在利比亚班加西的全国过渡委员会。
14
5.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5分)
贾谊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后代评论家在评论贾谊的散文时多论及其悲剧人生,很多人都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剖析贾谊散文的风格,归纳其风格为壮美,论述贾谊散文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展示贾谊高峻的人格。
答: ▲ 、 ▲ 、 ▲
文言文阅读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①,踞虎豹,登虬龙②,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④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 ①蒙茸:杂乱的草。②虬龙:指盘曲而古老的树。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B.①履巉岩,披蒙茸 ②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C.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①攀栖鹘之危巢 ②正襟危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①归而谋诸妇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B.①凛乎其不可留也 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D.①予亦悄然而悲 ②輮使之然也
8.选出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 )
A.予乃摄衣而上 B.醉则更相枕已卧,卧而梦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游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峭拔的山间草木的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秋季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夏季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过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C.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D. 士大夫之族 族:类
1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其可怪也欤
B. ①而耻学于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D. 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②故为之文以志
12.就文言特殊句式看,下面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3分) ( )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本段重点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D从论证方式上来看,本段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于其身”“耻师”和“士大夫之族”耻于相师三个方面,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3分)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③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古诗鉴赏(8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⑴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4分)  
⑵全诗以“何处捣寒衣”作为结句,请简要赏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
携来百侣曾游,
, ,用心躁也。
③ , ,如是而已。
④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⑥林壑尤美, ,琅琊也。
⑦花开堪折直须折,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雅 舍
梁实秋
⑴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的。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它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留空隙,雨来则渗如滴漏。但“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⑵“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⑶“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⑷“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⑸“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⑹“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17.文章第一段末尾,作者写道:“‘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从文中看,雅舍有哪些个性让人觉得它可爱?(5分)
18.雅舍,“雅”而又“陋”。从文中看,它的“陋”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说明。(5分)
19.文章第五段画线的句子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5分)
20.文章最后一段文字除了起总束全文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六.作文(70分)
21.据说世上最短的小说只有一个字:网。的确,一个“网”字,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请以“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题卷
选择题:(提醒,请勿忘将选择题填涂到答题卡上,请按照序号,正确填涂)(33分)
题号
1
2
3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4.(4分)
14
5.(5分)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5.(8分)




16.(10分)




⑤ ⑥

17.(5分)


18.(5分)

19.(5分)


20.(5分)



21.作文(70分)
题目:

100100


13









800
80082




答案与评分细则

1.A 2.A(A项,“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B不绝如缕:句中就错误理解为“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的样子” 。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C项,青出于监:多用于师徒关系,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D项,蓬荜生辉:谦辞,用于自己)
3.D(A项,表意不明,“班长”是否“背着”的对象”,有歧义:B项,“开展”缺宾语应
在最后加上“的活动”:C项,成分赘余,“破天荒”和“第一次”选一即可)
4.参考答案:欧洲三国(荷丹西三国)否认承认利反对派。(“欧洲三国”、“否认”、“承认利反对派”三个信息,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三个得4分,字数超过最多得3分)
5.贾谊 散文 风格(答对一个关键词得1分,答对两个关键词得3分,答对三个关键词得5分)
6、B (A:前者作“但是”讲,连词,表转折;后者作“回头”讲,动词。 B:披:拨开。 C:前者作“恰巧、正好”讲,副词;后者作“共同享用”,动词。 D:前者作“高”讲,形容词;后者作“端正”讲,动词。)
7、B (A: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B: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C:前者表目的连词,可译为“来”;后者用于修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而”。 D:前者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后者是代词,译为“这样”)
8、C (ABD名词做动词,C名词做状语)
9、B (《后赤壁赋》中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初秋之景。)
10. B应解释为“以……为羞耻”
11. C
12. D
13. C
14.
①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顾”、“惊寤”、“户”各一分)
②他(曹操)面对着长江,斟酒痛饮,横执着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如今又在哪里呢?(“酾酒临江”应为“临江酾酒”状语后置、“固”本来、“安在”应为“在安”宾语前置,各一分)
③我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着奇异形态的山山水水,都被我游览过,却不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奇特。(“以为”认为、“是”这、 “皆我有也”被动句、“未始”不曾未尝各一分)
15.答:⑴时届深秋,枫叶飘零,秋景令人思乡断肠;暮色苍茫,城闭鸟飞,倍添诗人羁旅孤独之感;月上渡口,邻家未归,身在他乡的诗人由人及己,由己及家,伤己思归,怀远念亲,故而“乡心”欲绝。(4分。概括并正确分析出其中一点,得2分;概括并正确分析出其中两点,得3分;全部概括、分析到位,得4分。)
⑵“乡心”欲绝之时,传来捣衣之声,这引发了作者的联想,加重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由写视觉转为写听觉,且用问句收束全诗,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4分,每点2分)
16.略
17. ⑴位置虽偏远,但常有客到,路远正见出朋友间情谊之深厚;
⑵地势较高,得月较先,景色幽绝;
⑶陈设“虽只当得简朴二字”,“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陈设的个性彰显出了居室主人的个性。
(5分。答对一点,2分;三点全答对,5分。)
18.①结构(建造)粗陋;②难避风雨;③地点荒僻;④墙、窗不严固,破我岑寂;⑤鼠、蚊猖獗;⑥陈设简陋。(5分。答对其中五点即可。)
19.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上显要、牙医、理发师在壁间张挂名公巨卿照片、博士文凭、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照片的微讽与厌弃(鄙弃);(2分)表现了作者坚守独立人格而不媚流俗以及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和在物质生活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3分。每点1分)
20.在夹叙夹议中,进一步表达了作者随缘自适、苦中找乐的旷达情怀以及对人生的超脱豁达的独特感悟,(2分)既突出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又引人深思,从而产生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1分)
21.作文:切入分为5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