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帷幕(wéi) 稀疏(sū) 龟裂(jūn) 草长鹰飞(yīng)
B. 沼泽(zhǎo) 装置(zhì) 两栖(qī) 销声匿迹(xiāo)
C. 追溯(shù) 缄默(jiān) 漂移(piāo)戛然而止(gā)
D. 砂砾(lì) 迁徒(xǐ) 彗星(hùi) 海枯石烂(làn)
2. 选出填在下面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如今,在世纪疫情__________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__________,中国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一中国共产光,有以人民为中心的、负责任的政府,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__________的文化,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__________!
A. 打击 然而 深厚底蕴 时期 B. 打击 而且 底蕴深厚 时期
C. 冲击 然而 底蕴深厚 进程 D. 冲击 而且 深厚底蕴 进程
3.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长期喝过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的刺激较强,容易引发食道癌,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器官的病变。修改将“引发食道癌”和“引起器官的病变”互换。
B. 清华人用“体魄与人格并重”的光荣传统,诠释了何为自强不息的含义。修改将“的光荣传统”删去。
C. 这所省示范高中,去年高考本科录取率高达91%左右,在全省领先。修改将“左右”删去。
D. 善良就是用爱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修改在“他”后面加上“能否”。
4.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B.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 逍遥游》。庄子,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C.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他的作品。
D. 《马说》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5. 选出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狭。溯洄仙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
B. 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先写景,接着点明主题,再描绘追寻的情状。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D. “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6. 选出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保尔在神父家补课时,因痛恨神父平时瞧不起他,把一撮烟末微在神父家的复活节用的面团上。因此被学校开除。
B. 保尔结识了富家女孩冬妮娅,然而这段爱情最终还是由于阶级的不同,观念的不同使两个人产生了分歧。最终分手。
C.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
D. 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但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文学创作回到队伍中去。然而他的小说在邮寄过程中丢失,使他又失去了信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7. 古诗文填空。
(1) ______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 ______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 坐观垂钓者, 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______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海内存知己, 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______ , ______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______ , ______ 。(《关雎》)
(8) 是故 ______ , ______ 。(《虽有佳肴》)
(9) 《北冥有鱼》中描写大鹏击水高飞直上九天的雄起壮丽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10) 《卖炭翁》中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8. 阅读下面这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叶尔玛钦科走近桌子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水兵 ______留在这儿。第一。他是本地人:其次,他是一个钳工和电工,在车站上找工作容易:第三,他并不在我们的队伍里,人们没有见过他。他今天晚上才能赶到这儿,这个人机灵能干,这里的事情他一定能胜任。”这位留在镇里的水兵是 ______。他对保尔最大的帮助是 ______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9.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刷子李
冯骥才
①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②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③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④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⑤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⑥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⑦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⑧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⑨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⑩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 作者在写“刷子李”之前,为什么先描绘天津码头的情况?
(2) 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3) 选文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选出对选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______
A.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刷子李”,借这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B.曹小三的活动是文章叙事的线索;通过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衬托了刷子李的绝活名副其实。
C.本文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D.作者用大量笔墨塑造曹小三这个反面人物形象,目的在于借其粗鄙的言行反衬主人公高深莫测的艺人形象。
(5) 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沙漠的另一面①沙漠中有着非常奇特的生物群落,能在此生存的生物都具有适应沙漠极端生存环境的超能力,比如为了避免水分流失,沙漠中的植物大多都化叶为刺;为了散热,耳廓狐长着大大的耳朵;为了咀嚼刺嘴的仙人掌,沙漠中的野猪进化出了坚硬的嘴和专门的消化系统。
②沙漠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矿藏,不仅拥有大量的钢、黄金和钻石等,还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储藏库之一,拥有世界上 75%的已知石油储量。
③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矿物而言,人类难以忍受的干燥气候却是它们形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在沙漠中,当携带矿物质的地下水蒸发后,许多化学物质就会积聚,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浓缩,形成大规模的矿床。不过,沙漠中的石油并非因为干燥气候而形成,而是这些地区在变成沙漠之前,曾经是浅海区域,拥有大量海底植物的尸体,当这些尸体被微生物无氧分解后,经过漫长的演化,就变成了石油。
④“炙热”是沙漠的代名词,因为沙漠区域上空的云量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可以直接到达地面。太阳能是最清洁且用之不竭的能源,于是,人类在沙漠中设置了许多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能。广袤无垠的沙漠有着数万平方千米的空间,可以用来安置太阳能电池板。科学家表示,如果利用现有的技术,仅需撒哈拉沙漠 10%的面积就能为全世界提供所需的电力,这一项目正在计划过程中。
⑤一直以来,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奇迹都是在沙漠中出现的,比如木乃伊、金字塔和敦煌壁画等等。原因在于,干燥的沙漠气候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保存条件,使这些遗散或文物不受水的浸泡,也免遭微生物侵蚀。
⑥在地球上,除了森林,沙漠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场所。与森林固碳的方式不同,生存在沙漠含水层和沙土中的细菌可以从空气中收集和储存二氧化碳。 世界上所有沙漠中的含水层可能含有约1万亿吨碳,这比陆地上植物所储存的碳含量还要多1/4。我们都知道,当森林遭遇大火时,生物中储存的碳又会被释放到大气中,加剧温室效应。不过,溶解在地下含水层中的碳却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为当它们随着地下水进入沙漠深处后,就会在那里存留数千年,很难再逃逸回大气层。
⑦照这么说来,沙漠就是一个大宝贝,那么,为什么人类还要一直倡导将沙漠变为绿洲呢?因为沙漠在风的携带下不会停止扩张的脚步,而沙漠的进一步扩张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全球的平均温度,并使邻近地区的水分蒸发得更多。对于人类而言,沙漠生存环境恶劣,沙漠农业的质量和产量也都较低,为了进一步扩大人类的居住区域,需要改造沙漠。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减
(1) 选文①段加点的“极端生存环境”主要指沙漠哪两个环境特点?
(2) 请概括选文③段的说明内容。
(3) 选文⑥段画线的语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______
A.沙哈拉沙漠可以成为人类利用现有的技术收集太阳能的重要场所。
B.木乃伊、金字塔、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得益于沙漠的气候条件。
C.生存在沙漠含水层和沙土中的细菌可以从空气中收集和储存二氧化碳,这种固碳方式与森林固碳方式有所不同。
D.溶解在地下含水层中的碳,进入沙漠深处后,就不会再返回大气层了。
(5) 人类改造沙漠应该注意什么?请谈谈你的建议,50字左右。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2.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嵯,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班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节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①张盖打着伞。②班剥:色彩错杂的样子。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归隐。⑤情障:情欲的魔障。这里指对山水的喜好。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冽 ______
②思立亦以为然 _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皆若空游无所依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B.以其境过清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C.去桥可三里 睨之久而不去
D.西湖胜境 环而攻之而不胜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4)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松身鲜翠嫩黄班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5) 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何不同之处?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3. 请以“成长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作文纸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书写工整,字迹美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稀疏”的“疏”应读作“shū”,“草长鹰飞”的“鹰”应写作“莺”;
B.正确;
C.有误,“追溯”的“溯”应读作“sù”,“戛然而止”的“戛”应读作“jiá”;
D.有误,“迁徒”的“徒”应写作“徙”,“彗星”的“彗”应读作“huì”。
故选:B。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解答】
根据“世纪疫情”的提示,第一空选“冲击”恰当;“中国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前文是转折故选,第二空选“然而”恰当;根据“文化”的提示,第三空选“底蕴深厚”恰当;最后一空选“进程”。
故选C。
3.【答案】B
【解析】ACD.修改正确;
B.修改有误,把“的含义”去掉。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4.【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类题目要求平日学习中广泛的积累,并且要特别注意古代文学家所处的时期。
5.【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使用的比兴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的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内容的把握。
ABC.正确。
D.有误。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文学创作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书稿在途中丢失,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
故选: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答案】【小题1】浮云游子意
【小题2】零落成泥碾作尘
【小题3】徒有羡鱼情
【小题4】曲径通幽处
【小题5】天涯若比邻
【小题6】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小题7】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小题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小题9】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小题10】可怜身上衣上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答案:
(1)浮云游子意
(2)零落成泥碾作尘(注意“碾”的书写)
(3)徒有羡鱼情
(4)曲径通幽处
(5)天涯若比邻
(6)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7)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8)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9)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注意“抟”的书写)
(10)可怜身上衣上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答案】朱赫来,引导保尔走上了革命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根据原著内容可知,这位水兵是朱赫来,他是保尔成长的精神导师,引导保尔走上了革命道路。
答案:
朱赫来 引导保尔走上了革命道路。(或:培养了保尔的革命热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9.【答案】答案:
示例: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10.【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描绘天津码头的情况,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优胜劣汰”的生存现实,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刷子李的出场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悠然”是轻松、自如的样子,写出了师傅刷墙时动作的流畅、自如、娴熟,突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曹小三的眼里是压抑不住的兴奋”运用神态描写,写了曹小三在师傅全身上下仔细寻找的样子,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对证明刷子李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作者用大量笔墨塑造曹小三这个反面人物形象”错误。文章通过描写曹小三的反应,侧面反映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故选:D。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饭呢西。“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表现了李大胆自信、爱炫耀。“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表现了刷子李有高超的技艺。
答案:
(1)通过写天津的“优胜劣汰”的生存现实,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刷子李的出场作铺垫;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悠然”这里写出了师傅刷墙时动作的流畅、娴熟,突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3)神态描写,写了曹小三在师傅全身上下仔细寻找的样子,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
(4)D
(5)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大胆自信、爱炫耀。他刷过的屋子,单坐着都赛升天一般美,看出他有高超的技艺。
文章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他刷过的屋子,单坐着都赛升天一般美等事情,表现了刷子李大胆自信、爱炫耀、有高超的技艺。
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11.【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从第①段“避免水分流失,沙漠中的植物大多都化叶为刺;为了散热,耳廓狐长着大大的耳朵”第④段“‘炙热’是沙漠的代名词”可知,沙漠中天气炎热;从第③段“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生态系统之一”中可知,沙漠的气候干燥。这两点正是沙漠极端的生存环境。
(2)本题概括段落内容。第③段写了两个内容,一是因为天气极端干燥,人类难以忍受的干燥气候是矿物质形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二是沙漠中石油的形成原因。因此在概括段意时要将这两者都概括到。
(3)本题考查判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⑥段画线的语句将“沙漠中的含水层的碳”和“陆地上植物所储存的碳含量”运用具体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这是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沙漠中的含水层含碳量高,从而说明沙漠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场所。
(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ABC.正确;
D.有误,原文表述的是“很难再逃逸回大气层”,而不是“不会再返回大气层了”。
故选:D。
(5)本题考查拓展运用。根据“沙漠中有着非常奇特的生物群落”可建议,不能破坏沙漠生物的生存环境;根据“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奇迹都是在沙漠中出现”等内容,可建议要保护性治理沙漠。
答案:
(1)干燥和炎热。
(2)沙漠中有大规模矿床和丰富的石油的原因。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地说明沙漠中的含水层含碳量高,从而说明沙漠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场所。
(4)D
(5)示例:人们改造沙漠时要利用好沙漠独特的自然和矿产资源为人类服务,同时不能破坏沙漠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好沙漠中出现的各种世界奇迹。
人们熟悉沙漠的炎热干燥的一现,本文说明了沙漠的另一面:沙漠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矿藏;为人类提供是最清洁且用之不竭的能源;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奇迹;沙漠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场所。这样就让人们对沙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12.【答案】【小题1】格外
【小题2】这样
【小题3】A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②句意: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然:这样。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相同,都是“好像”的意思;
B.不同,凄清/清澈;
C.不同,距离/离开;
D.不同,优美/胜利。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中重点词语有:暇,闲暇;曾,曾经。句意为:闲暇的时侯,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到这里游玩。
(4)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故断为:松身鲜翠嫩黄/班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小石潭记》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可以看出,柳宗元初见小石潭是惊喜快乐的;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当他在潭边驻足静坐时,又觉得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免让他生发出被贬之后的孤凄悲凉之情。从《极乐寺记游》中的“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可知,袁宗道漫步极乐寺,感叹这胜似西湖的美景,不禁想辞官隐退,了却这一段对山水的心愿,表达了袁宗道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答案:
(1)①格外;
②这样。
(2)A
(3)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闲暇的时侯,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到这里游玩。
(4)松身鲜翠嫩黄/班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5)《小石潭记》借景色的清幽,引发了作者被贬的郁闷悲凉的落寞之情;《极乐寺记游》表达了作者想要纵情徜徉山水,了却世俗羁绊的心情。
【甲】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道路也很好走,马在绿荫下前行,(两旁的大树)就像张开的车盖一样。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人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有点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
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13.【答案】成长瞬间
“今晚学的什么?”父亲质问道。
我听出了气氛里的火药味。“复习基……基础知识,”我迟疑地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回来后的第一句话便露出了马脚。
“去哪儿了?”父亲继续问。“上……同学家了。”我意识到父亲已知道我没去上课,便改了口。“哪个同学?”父亲的语气变得轻蔑,音调上扬。一丝恐惧从心里涌出。我知道纸已经包不住火了。
“你今天晚自习应该上写作指导课。你去的却是网吧,没错吧!”父亲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那脆弱的伪装。我的全身震悚起来,下意识地靠在墙上。“我以前说过什么?绝对不许逃课、撒谎,你忘了吗?”“没……有”。我鼓足了全身的勇气,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撅屁股——!”父亲突然大喝一声,我软绵绵的身躯惊得坐到了地上,不过神经的连接恢复了。我运起身体的气力,蹒跚地走到桌子旁,惊恐地伏在上面。
一声皮带撕裂空气的响声宣告着我身上一道血印的产生。劈啪声,空气撕裂声,我腹痛的闷哼声,交织在一起,眼泪从脸上滑落。撕裂声没有停止,我恐惧的身体也被疼痛占据了,我的脑子也麻木了。
就在这麻木中,屋里却如石破天惊般传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住手,别……打了!”母亲随着叫声从屋里冲了出来,脸上挂满了泪水。原来我的母亲一直在家里!我的五脏六腑好像被人掏走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在这间房子里最痛的不是我,而是母亲。她既为我犯错而伤心,又不忍看我挨打,就躲在了屋内。终于她再也无法忍受了。那刺耳的皮带声刺痛的是她的心。
爸妈用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为我抚平了身上的伤痛,但随之而起的是剧烈的心痛:“妈,没事的。”我拭干了母亲脸上的泪水,顿了顿,又转向父亲:“爸,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为了……妈和你。”
父亲手中的皮带无声地滑落到了地上。随之而至的,是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父亲晶莹的泪。
那一瞬间,在这晶莹的泪光中,我突然成长了。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成长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本题的题眼是“成长”,什么是“成长”?“成长”即“长大”,不仅仅是身体的增高,还可以是品德方面的成长:会帮助同学了,为父母做事了,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了……还可以是学习方面的成长:能坚持不懈地学习了,能主动探索知识了,知道细心的重要性了……还可以是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了……在失败中的成长:在失败中得到启发,在矛盾中得到教训,在后悔中得到成长……我们还应注意到,是“瞬间”让“我”成长,从生活中选取让“我”深受启发的、忽然长大的那件事,一定是亲身经历的,深有体会的,这样才能写得有真情实感。行文时一定要开头、结尾点题,文中叙述条理要清楚、抒情要真挚、细腻,才能为文章增色。
许多孩子的成长中,可能都有一段出轨、犯错的时候,促使他改变的,也许是父亲的皮鞭,也许是母亲的泪水。本文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真挚自然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感人力量。开头“我”与父亲的对话兼神态描写,先声夺人,生动地表现出“我”的恐慌和父亲的盛怒,被打时的声音描写渲染出气氛的紧张和压抑。神来之笔是母亲的哭喊,简短的几个字却表现出母亲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我”的顿悟,自然可信,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题。一家人的三种泪光,同中有异,却都具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