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重温革命岁月,
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5.七律·长征
作者简介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毛泽东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你能找出这首诗中的四联吗?
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像这样的诗就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hàn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hàn
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你了解到的关于长征的资料吧!
七律·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不得不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本文写于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之际,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
长 征
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再说说整首诗围绕长征写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围绕长征写了什么。
《七律·长征》这首诗主要写了红军不怕困难,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壮举。
毛泽东用哪一句诗概括了这一英雄壮举呢?
小组合作学习后面6句诗,找出诗中写的典型事件,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征的“难”和红军“不怕难”的精神,小组交流。
绵延1600多公里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翻越4000多米高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是走过了一个“泥丸”。你从这样夸张的比喻中感受到了什么?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1600多公里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翻越4000多米高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是走过了一个“泥丸”。作者用奇特的想象,夸张的比喻,表现了红军英勇无畏、乐观的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翻山如此艰难,红军如此乐观,把这两种感受融合在一起,该怎么读呢?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有同学了解红军渡金沙江和夺泸定桥的故事吗?
金沙江
大渡河
金沙江穿行于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戒备森严,封锁各处渡口,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乘船悄悄渡到北岸。对岸哨兵以为是探子回来了,也不在意。红军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个连队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两岸渡口。在百姓的帮助下,红军又找到了5条船,召来30多名船工。7天7夜后,红军大队人马不费一兵一卒,就靠6只小船全部顺利渡过了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
巧渡金沙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读诗句,读出红军的喜悦。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敌人把木板也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飞夺泸定桥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令人胆寒
惊心动魄
九死一生
大渡桥横铁索寒。
带着你的感受朗读诗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读一读,比一比。
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对比,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结合诗句和资料,想象红军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岷山全长约500公里,有“千里岷山”之称,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呼吸非常困难。战士们衣衫单薄,没有御寒的衣物,靠姜汤、辣椒刺激起来的热量,难以抵挡行军的疲惫,倘若脚一软倒在雪山上,从此再也起不来了!部队在雪山地区减员2000多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融入喜悦之情,朗读诗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有感情朗读全诗,读出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中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资料袋
朗诵全诗。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áo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毛泽东豪迈、乐观的革命情怀。
《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市城北。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资料袋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áo
齐读诗词,进一步感受毛泽东豪迈、乐观的革命情怀。
阅读毛泽东所作关于长征的诗词,感受毛泽东豪迈、乐观的革命情怀。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