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化学 海水晒盐--结晶原理、方法及应用(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化学 海水晒盐--结晶原理、方法及应用(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2-11 08:54:20

文档简介

答案与评分标准21世纪教育网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实验室有A、B两瓶溶液:A瓶是含有少量BaCl2的KCl溶液;B瓶是含有少量KCl的BaCl2溶液.小松和小思为回收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小松欲从A瓶中得到纯净的KCl晶体,可向A溶液加入稍过量的 碳酸钾 溶液,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盐酸至pH=7,再蒸发、结晶、烘干即得到纯净的KCl.
(2)小思欲从B瓶中得到纯净的BaCl2晶体,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填写以下部分实验报告:
(a)向B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其实验现象为 有白色沉淀生成 .
(b)过滤、 洗涤沉淀 (填“蒸发结晶”、“洗涤沉淀”或“冷却结晶”). 21世纪教育网
(c)将(b)操作中得到的物质加入适量盐酸,其实验现象为 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d)将(c)操作中得到的滤液经蒸发、结晶、烘干即得到纯净的BaCl2.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欲从A瓶中得到纯净的KCl晶体,可向A溶液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钾溶液,故填:碳酸钾.21世纪教育网
(2)(a)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b)过滤后应该洗涤沉淀,以得到纯净的碳酸钡.故填:洗涤沉淀.
(c)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故填: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BaCO3+2HCl═BaCl2+H2O+CO2↑.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某同学最初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①将样品制成溶液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沉淀A和另一种溶液,②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B.请写出生成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2)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分离沉淀A和溶液的实验方法是 过滤 ;(3)固体B的成分是什么(用化学式表示) NaCl、CaCl2 ;(4)该同学在实验中又发现了新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对此他又提出新的方案:样品溶于水后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然后再蒸发结晶,则既能除去碳酸钠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21世纪教育网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1)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原理及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过滤是将固体从溶液中分离的一种操作进行分析,
(3)根据加入的除杂试剂的量以及生成物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和气体生成符号.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钙难溶于水,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2)加入氯化钙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要将沉淀分离出来,需要过滤,故答案为:过滤,21世纪教育网
(3)加入的氯化钙是过量的,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剩余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B的成分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钠,故答案为:NaCl、CaCl2(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在做物质的除杂题时,要搞清除需要除去的离子,在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沉淀,当加入的试剂的状态和杂质状态相同时,要注意加入量的控制.
3、食盐和味精是厨房里常用的两种调味品,这两种物质都可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更强呢?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①在两个同样的烧杯甲和乙中分别倒入50克冷水和50克热水,用天平称取食盐和味精各20克,把食盐倒入甲烧杯的冷水中,把味精倒入乙烧杯的热水中.
②用玻璃棒搅拌,使它们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食盐还有剩余,乙烧杯中味精全部溶解.
③结论: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
(1)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 水温没有控制相同 .
(2)实际上平时使用的味精,无论是晶体状还是粉末状的都含有少量的食盐,所以菜里味精放多了也会变咸的.如在实验室里要把味精提炼的更纯些,你采用的方法是 结晶法 .(选填“过滤法”或“结晶法”)
4、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模仿工业上用甘蔗为原料制白糖的主要步骤:
①将甘蔗洗净、去皮、压榨得甘蔗汁,静置得糖汁.
②在糖汁中加入稍过量的碱溶液以中和其中的酸及使部分杂质形成沉淀,过滤.
③在所得滤液中通入某气体,以除去过量碱溶液,再次过滤,得滤液.
④将滤液蒸发,糖液经浓缩后冷却,有红棕色的结晶析出,便制得红糖.
⑤将红糖溶解,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蒸发,浓缩析出白色晶体,这就是白糖.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和蒸发过程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2)为节约成本,步骤②中所用的碱应该是 熟石灰或消石灰 (填俗名),若②中的酸可用HA表示,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A═CaA2+2H2O ;③中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21世纪教育网
(3)关于第五步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符号)
A.红糖的溶解、吸附脱色、蒸发结晶都是物理变化
B.这样所得白糖是纯净物
C.浓缩糖液到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碱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21世纪教育网
分析:根据实验过程,运用过滤和蒸发的知识解答问题,酸和碱能反应生成盐和水,过量的氢氧化钙可以使用二氧化碳除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解答:解:(1)过滤和蒸发过程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经济成本较低的碱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多余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2HA═CaA2+2H2O,Ca(OH)2+CO2═CaCO3↓+H2O;
(3)红糖的溶解、吸附脱色、蒸发结晶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正确,这样所得的白糖含有杂质,不是纯净物,故B错误,当溶液中析出晶体时,即达到饱和故C正确,故填: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蒸发、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等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5、由海水晒得的粗盐中含有一些泥沙杂质.设计实验,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21世纪教育网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根据泥沙不溶于水,而氯化钠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杂质.
解答:解: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
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点评: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即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21世纪教育网
6、蒸发与过滤是分离物质时经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请你思考:蒸发与过滤通常适用于哪类物质的分离?并举例说明.
7、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因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留下来坚持战斗的红军和赤卫队员被以胡汉山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围困在山上,时间一长,红军便缺少食盐.为了生存红军派了十来岁的儿童团员潘冬子和一位老大爷下山买食盐.潘冬子他们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很快就买到了食盐.考虑到在上山的路上胡汉山(土匪头子)设置了关卡,冬子便把食盐装进了一个竹筒做的茶壶中,扮作上山砍柴人来到了关卡前,不料敌人加强了检查力度,冬子一看,知道提着竹筒是过不了关卡的;只见冬子眼珠一转,飞快地向河边跑去,不一会儿冬子又回来了,并顺利地通过了关卡.过了山坳,老大爷问冬子,你刚才去河边干什么?只见冬子解开棉袄,大爷用手一摸,湿润润的,一尝,咸的.大爷高兴的大叫起来:“冬子,你真聪明!” 21世纪教育网
请问:(1)潘冬子把食盐藏在哪里?
(2)回到山上潘冬子应进行怎样的一些操作才能得到固体食盐.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生活情景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1)根据冬子的棉袄是咸的进行分析,
(2)根据粗盐提纯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冬子解开棉袄,大爷用手一摸,湿润润的,一尝,咸的,故答案为:棉袄中
(2)先将棉袄中的食盐水洗出来,然后将杂质过滤,然后再蒸发即可得到晶体,故答案为:用清水洗涤棉袄、过滤、浓缩蒸发结晶.21世纪教育网
点评:在解此题时,先根据问题找出题中有用的知识,,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8、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和纯碱(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开放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冬天时纯碱的溶解度很小,会有很多的纯碱晶体从湖中结晶析出,所以冬天捞碱;夏天时,温度高,纯碱的溶解度变得很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变,随着水分的很快蒸发,氯化钠就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故答案为冬天捞碱是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夏天晒盐是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
点评:主要考查了纯碱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9、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5℃
50℃
95℃
溶解度
0.17g
0.95g
6.8g
某同学为了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 常温下苯甲酸溶解度很小 .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将样品充分溶解后,在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减小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 .
(3)将所得滤液 冷却至室温 ,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21世纪教育网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1)利用表格提供的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解释此题.
(2)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损失.
(3)为使其形成颗粒较大的晶体,应缓慢降温.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1)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其溶解度只有0.17g,室温时会更小,故不会有溶解现象发生,故答案为:室温时,苯甲酸的溶解度较小.
(2)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与泥沙混合滤出导致其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
(3)缓慢降温使其析出会得到颗粒较大的晶体,便于得到苯甲酸晶体,
故答案为:缓慢冷却至室温
点评:此题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利用表格数据结合相关的实验操作解决此题.
10、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完成有关问题:
(1)我市某盐场测得:
①海水含NaCl约为3.5%;(即指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占整个溶液中质量的百分比为3.5%,下同);
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
晒盐最好选择 ② (填序号)作原料,理由是 井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较大,经土层过滤后污染小 .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食盐21cnjy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参照图中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钾晶体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后,会逐渐析出 硫酸镁 (填名称)晶体,其理由是 硫酸镁温度高于60℃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低 .
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把滤液降温至30℃以下,又析出氯化钾晶体,然后用少量的 冷水 (填“热水”或“冷水”)洗涤这两种晶体的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函数图像的应用。21cnjy
分析:(1)主要从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考虑,另外,土壤对不溶性杂质的滤过作用也是一个次要因素.
(2)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去选择结晶的方法.21cnjy
(3)根据曲线图对比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分析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判断出不同物质的结晶方法,然后做出合理答案.
解答:解:(1)井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大,蒸发同样多的溶液,可得更多的食盐,另外,土层过滤后杂质减小.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应采用蒸发水分离出晶体.
(3)根据曲线图对比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不同点后,发现硫酸镁温度高于60℃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低,应最易析出;30℃以下,氯化镁的溶解度比氯化钾大,温度较低时,氯化钾流失少,氯化镁洗得更干净,所以用冷水.
故答案:(1)②;井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大,经土层过滤后污染小;
(2)B;
(3)①硫酸镁温度高于60℃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低;
②冷水.21cnjy
点评:溶解度是溶液部分的重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热点之一,学习中要透彻理解溶解度的知识.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请将正确的化学名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每个序号只填写一次):
①乳化;②吸附;③蒸发
(1)常用洗洁精洗涤油污,因为洗洁精与油、水混合会产生 ① 作用;
(2)冰箱中放入用活性炭制成的“除臭剂”,它对冰箱里食物产生的异味具有 ② 作用;
(3)海水制盐是利用阳光和风力蒸发出水分,用 ③ 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食盐.
12、填写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需物质名称,并选用主要操作的编码(A、结晶;B、过滤;C、洗气;D、灼烧)
(1)KNO3固体中有少量NaCl,所需物质 水 ;主要操作的编码是 A、B .
(2)FeSO4溶液中有少量CuSO4杂质,所需物质是 铁粉 ;主要操作的编码 B .
(3)H2中有少量HCl,所需物质 水或碱溶液(填水或碱溶液或两个都答都,都是1分) ;主要操作的编码是 C .21cnjy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设计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利用各组内物质的性质差异,选择恰当的物质和操作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
解答:解:(1)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但硝酸钾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很大而氯化钠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不大,因此可选择用水溶解的方法除去混在硝酸钾中的氯化钠.先在高温下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通过降温结晶使硝酸钾析出,而混有的少量氯化钠仍溶解在水中,再经过过滤而得到纯净的硝酸钾;21cnjy
故答案为:水;AB;
(2)除去混在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可加入过量的铁粉,使硫酸铜全部被置换,然后进行过滤除去固体即可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溶液;
故答案为:铁粉;B;
(3)氢气不溶于水也不能与碱溶液反应,而氯化氢气体既极易溶于水又能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可使用水或碱溶液除去混在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水(或碱溶液或两个都答皆可);C.
点评:本题涉及利用物质溶解度、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化学性质等多种除杂净化的方法,知识跨度较大,因此解决时有较大难度.
1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可用 降温结晶. 方法除去;硝酸钠中混有少量硫酸铁可用 氢氧化钡. (填试剂名称)除去,其化学方程式 Fe2(SO4)3+3Ba(OH)2=3BaSO4↓+2Fe(OH)3↓ .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21cnjy
分析:根据硝酸钾与食盐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因此,除去混在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硝酸钠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而硫酸铁却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因此,可使用适量的氢氧化钡等物质把混在硝酸钠中的硫酸铁形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
解答:解:取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解与足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影响很小且含量较少,因此,氯化钠残留在滤液中,达到除去氯化钠的目的;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取混合物完全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后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硝酸钠,达到了除去硫酸铁的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3Ba(OH)2=3BaSO4↓+2Fe(OH)3↓;21cnjy
故答案为:氢氧化钡;Fe2(SO4)3+3Ba(OH)2=3BaSO4↓+2Fe(OH)3↓.
点评:除去杂质,需要根据杂质与主要成分的性质差别,选择只能与杂质发生反应且不引入新杂质的试剂除去杂质.
14、实验时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加速溶解 ;
过滤时: 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
蒸发时: 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
考点:分离物质的仪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溶解时为加快溶解、过滤时为防止液体外洒、冲破滤纸而引流、蒸发时为防止液体溅出都要使用玻璃棒.
解答:解: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以加快食盐的溶解的作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用以引流而防止液体外洒,冲破滤纸;蒸发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故答案为:
加速溶解;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点评:此题考查璃棒是一个经常使用的仪器,让学生明确溶解时用于搅拌以加快溶解;过滤时用于引流以防止冲破滤纸;蒸发时用于搅拌而使受热均匀.
15、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可简述为:
(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名称:操作① 过滤 ,操作② 蒸发 ;
(2)保存茶多酚晶体时应注意 密封保存 .21cnjy
16、以氯化钾和硝酸钠为原料制备硝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21cnjy
根据所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饱和硝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6.5% (精确到0.1%).
(2)为了加速固体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 加热、搅拌、研细颗粒 .
(3)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时,将蒸发皿置于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取用蒸发皿应使用 坩埚钳 (填仪器的名称),为了防止液滴飞溅,进行的操作是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 .
(4)滤液1中含的离子是 K+、NO3﹣、Na+、Cl﹣ .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根据某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可以求该温度下该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加热、搅拌、研细颗粒可以加快固体物质溶解.取用蒸发皿应该用坩埚钳.蒸发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1*cnjy*com
解答:解:(1)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7克,则在20℃时,把87克硝酸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则有:×100%=46.5% 故填:46.8%.
(2)加速固体溶解可以用加热、搅拌、研细颗粒等方法,故填:加热、搅拌、研细颗粒;
(3)通常用坩埚钳取用蒸发皿,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填:坩埚钳,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
(4)滤液1中含有氯化钠和硝酸钾,氯化钠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硝酸钾能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滤液中含有K+、NO3﹣、Na+、Cl﹣四种离子,故填:K+、NO3﹣、Na+、Cl﹣.
点评:本题考查了过滤、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分离出黄泥水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把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用 蒸发 法,把酒精从其水溶液中分离出来用 蒸馏 法,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 蒸馏 法.请你从农业、工业、生活三个方面谈谈水的用途 灌溉 、 锅炉用水 、 饮用 .
18、要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分别得到纯净物,供选择的操作有: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趁热过滤D:加水溶解E:加热浓缩;供选择的仪器有:①蒸发皿,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试管,⑥漏斗,⑦酒精灯,⑧玻璃棒,⑨滴管,⑩烧瓶.试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DEBC .
(2)需选用的仪器是 ③⑥⑦⑧ .21*cnjy*com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实验步骤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21*cnjy*com
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都能溶于水,采取一般地过滤操作是不能把二者分离开的.可以利用二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进行分离.先在高温下配制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析出晶体后趁热过滤出晶体硝酸钾,氯化钠仍溶解在母液中,对母液加热浓缩,氯化钠晶体析出,少量硝酸钾仍然溶解在高温浓缩的溶液中.
解答:解:(1)首先利用高温下的水溶解两物质或溶解后进行加热浓缩,获得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使硝酸钾大量析出,趁热过滤,获得纯净的硝酸钾.故选DEBC;
(2)溶解必需使用烧杯③和玻璃棒⑧,加热浓缩需要酒精灯⑦和玻璃棒,降温结晶不需要特别的仪器,过滤时需要漏斗⑥、玻璃棒和烧杯.故答:③⑥⑦⑧.
点评:蒸发、过滤、结晶是分离混合物的几种常用方法.
19、人们接触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下列各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 ③ ;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的是 ① .(填序号)21*cnjy*com
①硝酸钾和氯化钠 ②铁粉和铜粉 ③果汁和果渣 ④酒精和水.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过滤:用来分离溶液和不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法.21*cnjy*com
解答:解:要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其中③果汁和果渣就可以用过了方法分离;
通常把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所以可以用结晶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故答案为:③;①.
点评: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其结晶;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时,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使其结晶.21*cnjy*com
20、山西运城盐湖被称为中国的“死海”,含盐量极高.一年四季,盐湖变换着不同的景色.春、秋两季碧波万顷,湖水清澈;夏季气温高达42℃,水位下降,生长的藻类使湖水变成了红色;冬季湖面上盐花丛生,洁白如雪.
(1)上述景色变换中包含的过程有 ①③⑤ (填序号).
①蒸发 ②蒸馏 ③结晶 ④升华 ⑤溶解
(2)入冬,随着温度的变化,该盐湖中会析出不同的物质.水温在10℃左右开始析出NaCl,在0℃时才开始析出MgSO4.根据下表,在10℃时MgSO4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小,请回答NaCl先析出的原因: 物质结晶不仅与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10℃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或其他合理表述) .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21*cnjy*com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1)夏季气温高达42℃,水位下降,说明蒸发现象的存在;生长的藻类使湖水变成了红色,说明溶解现象的存在;冬季湖面上盐花丛生,洁白如雪,说明结晶现象的存在.
(2)在10℃时MgSO4的溶解度虽比NaCl的溶解度小,但硫酸镁不析出,而氯化钠析出,说明溶质的析出不但与溶解度有关,也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
解答:解:(1)利用题目所列的信息可判断经过的过程:①夏季气温高达42℃,水位下降,说明蒸发现象的存在;②生长的藻类使湖水变成了红色,说明溶解现象的存在;③冬季湖面上盐花丛生,洁白如雪,说明结晶现象的存在.
故答案为:①②⑤
(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10℃时MgSO4的溶解度虽比NaCl的溶解度小,但硫酸镁不析出,而氯化钠析出,说明溶质的析出不但与溶解度有关,也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
故答案为:物质结晶不仅与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10℃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或其他合理表述)21*cnjy*com
点评:此题借助一个实际的现象对物质的析出、溶解等知识进行了考查,解题时只要抓住题目所给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并利用数据分析就可轻松解题.
三、选择题(共10小题)
21、分离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C(  )21*cnjy*com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uO和CuSO4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
C、用通过灼热氧化铜的方法除去CO中的CO2,得纯净的CO
D、用蒸馏法(依据物质沸点的不同)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等物质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A、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时主要应该考虑物质是否能够溶于水;
B、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可用结晶法分离;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只是将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D、蒸馏通常用于分离提纯沸点差别较大的混合化合物.
解答:解:A、氧化铜不溶于水,硫酸铜易溶于水,可用过滤方法分离;
B、氯化钠和硝酸钾在室温时溶解度相近,加热条件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得多,可用结晶法分离;21*cnjy*com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不可能的,这只是将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不能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汽油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
故选C.
点评:要熟记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
2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制氧气完毕后的固体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该小组不是将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丢弃,而是对其进行分离提纯,制得纯净的氯化钾和纯净的二氧化锰.在此提纯的实验过程中,用到下列仪器次数最多的是(  )21*cnjy*com
A、烧杯 B、玻璃棒
C、蒸发皿 D、酒精灯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时,氯化钾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首先将混合物放入适量的水溶解氯化钾,然后过滤,最后再蒸发溶剂得到氯化钾.
解答:解: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加适量水溶解.在此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然后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在此过程中用玻璃棒转移药品.最后将氯化钾溶液加热蒸发,得氯化钾固体,在此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故选B
点评:在分离混合物时,首先考虑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水溶性,若一种可溶而另一种不溶,那么可以考虑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分离NaCl与硝酸钾混合物的方法是(  )
A、溶解 B、过滤
C、结晶 D、蒸发21*cnjy*com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一种物质溶于水,一种物质不溶于水,可分离、两种物质都溶于水或都不溶于水是不能分离的.
过滤是从溶液中将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分离开的方法.21*cnjy*com
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可考虑降温结晶的适用范围.
蒸发是将溶液中溶剂蒸发,得到溶质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解答:解:A、NaCl与硝酸钾两种物质都溶于水,故错.
B、过滤是从溶液中将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分离开的方法两种物质都溶于水,故错.
C、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提纯硝酸钾,就要让它成为晶体析出,所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然后过滤得到硝酸钾,故对.
D、蒸发是将溶液中溶剂蒸发,得到溶质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分离NaCl与硝酸钾两种可溶物质不行,故错.21*cnjy*com
故选C
点评:分离混合物时要根据组成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性质和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来进行.
24、能用结晶法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硫酸铜和氧化铜 B、硝酸钠和硝酸钾
C、少量食盐和硝酸钾 D、碳酸钙和二氧化锰
25、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不正确 的是 (  )
A、分离制氧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利用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溶解性不同B、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产品﹣﹣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21*cnjy*com
C、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利用两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工业制法。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依据分离混合物的原理进行,过滤分离的是不溶性固体和液体,蒸馏分离的是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分离可以使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利用的是沸点的不同.
解答:解:A、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分离利用了二者溶解性不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各成分由沸点的不同加以分离,故B正确;
C、KNO3和NaCl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要分离可以根据两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采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
D、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不同加以分离来制取氧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馏、结晶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分离混合物方法的适用范围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26、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溶解过滤 B、过滤
C、蒸发结晶 D、降温结晶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21*cnjy*com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与不明显的混合物,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进行.
解答:解: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与不明显的混合物,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进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不明显,故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硝酸钾.
故选D.
点评:明确结晶的方法适用范围:降温结晶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明显的物质,蒸发结晶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明显的物质.
27、欲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快速分离出来,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
A、冷却饱和硝酸钾溶液 B、在该温度时蒸发水分
C、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D、先加热蒸发一部分水,再降温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欲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可采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但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出来,单纯的蒸发溶剂和降温效果都不是很好,应采用加热蒸发和降温相结合的方法.
解答:解:A、冷却常温下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只能析出少量的硝酸钾,方法不好;
B、常温下使水蒸发,析出硝酸钾的速度会很慢,方法不好;
C、升高温度却只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硝酸钾晶体,方法错误.
D、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可以快速的析出硝酸钾,方法最好;
故选D.21*cnjy*com
点评:了解常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能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解答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和从溶液中析出溶质的方法.
28、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有杂质的氯化钠晶体,其原因是(  )
A、晾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B、晾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晾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显著降低 D、晾晒时海水发生分解,生成氯化钠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分析海水晒盐的原理,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并不明显,利用此知识分析即可.21*cnjy*com
解答:解:A、海水析出食盐的晶体是因为溶剂蒸发导致的,故此选项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故此选项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故此选项错误.
D、海水晒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一道溶液知识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知识解决.21*cnjy*com
29、要使食盐从饱和食盐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办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水 D、再加入少量食盐
30、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21*cnjy*com
分析:根据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以及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去分析,通过对比得出合理答案.
解答:解: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而不是氯化钠蒸发,所以A错;
B、日晒风吹可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而不是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所以B错;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就是海水晒盐的原理,所以C对;
D、氯化钠的溶解度不会因日晒风吹而变小,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会不断变大,但不很明显,所以D错.
故选C.21*cnjy*com
点评: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意,了解食盐结晶的常见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海水晒盐--结晶原理、方法及应用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实验室有A、B两瓶溶液:A瓶是含有少量BaCl2的KCl溶液;B瓶是含有少量KCl的BaCl2溶液.小松和小思为回收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小松欲从A瓶中得到纯净的KCl晶体,可向A溶液加入稍过量的 _________ 溶液,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盐酸至pH=7,再蒸发、结晶、烘干即得到纯净的KCl.
(2)小思欲从B瓶中得到纯净的BaCl2晶体,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填写以下部分实验报告:
(a)向B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其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 .
(b)过滤、 _________ (填“蒸发结晶”、“洗涤沉淀”或“冷却结晶”).
(c)将(b)操作中得到的物质加入适量盐酸,其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d)将(c)操作中得到的滤液经蒸发、结晶、烘干即得到纯净的BaCl2.
2、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某同学最初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①将样品制成溶液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沉淀A和另一种溶液,②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B.请写出生成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分离沉淀A和溶液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 ;(3)固体B的成分是什么(用化学式表示) _________ ;(4)该同学在实验中又发现了新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对此他又提出新的方案:样品溶于水后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然后再蒸发结晶,则既能除去碳酸钠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3、食盐和味精是厨房里常用的两种调味品,这两种物质都可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更强呢?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在两个同样的烧杯甲和乙中分别倒入50克冷水和50克热水,用天平称取食盐和味精各20克,把食盐倒入甲烧杯的冷水中,把味精倒入乙烧杯的热水中.
②用玻璃棒搅拌,使它们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食盐还有剩余,乙烧杯中味精全部溶解.
③结论: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 _________ .
(2)实际上平时使用的味精,无论是晶体状还是粉末状的都含有少量的食盐,所以菜里味精放多了也会变咸的.如在实验室里要把味精提炼的更纯些,你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选填“过滤法”或“结晶法”)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模仿工业上用甘蔗为原料制白糖的主要步骤:
①将甘蔗洗净、去皮、压榨得甘蔗汁,静置得糖汁.
②在糖汁中加入稍过量的碱溶液以中和其中的酸及使部分杂质形成沉淀,过滤.
③在所得滤液中通入某气体,以除去过量碱溶液,再次过滤,得滤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④将滤液蒸发,糖液经浓缩后冷却,有红棕色的结晶析出,便制得红糖.
⑤将红糖溶解,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蒸发,浓缩析出白色晶体,这就是白糖.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在过滤和蒸发过程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 .
(2)为节约成本,步骤②中所用的碱应该是 _________ (填俗名),若②中的酸可用HA表示,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③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3)关于第五步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符号)
A.红糖的溶解、吸附脱色、蒸发结晶都是物理变化
B.这样所得白糖是纯净物
C.浓缩糖液到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5、由海水晒得的粗盐中含有一些泥沙杂质.设计实验,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6、蒸发与过滤是分离物质时经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请你思考:蒸发与过滤通常适用于哪类物质的分离?并举例说明.
7、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因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留下来坚持战斗的红军和赤卫队员被以胡汉山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围困在山上,时间一长,红军便缺少食盐.为了生存红军派了十来岁的儿童团员潘冬子和一位老大爷下山买食盐.潘冬子他们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很快就买到了食盐.考虑到在上山的路上胡汉山(土匪头子)设置了关卡,冬子便把食盐装进了一个竹筒做的茶壶中,扮作上山砍柴人来到了关卡前,不料敌人加强了检查力度,冬子一看,知道提着竹筒是过不了关卡的;只见冬子眼珠一转,飞快地向河边跑去,不一会儿冬子又回来了,并顺利地通过了关卡.过了山坳,老大爷问冬子,你刚才去河边干什么?只见冬子解开棉袄,大爷用手一摸,湿润润的,一尝,咸的.大爷高兴的大叫起来:“冬子,你真聪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问:(1)潘冬子把食盐藏在哪里?
(2)回到山上潘冬子应进行怎样的一些操作才能得到固体食盐.
8、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和纯碱(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9、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5℃
50℃
95℃
溶解度
0.17g
0.95g
6.8g
某同学为了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将样品充分溶解后,在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_________ .
(3)将所得滤液 _________ ,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完成有关问题:
(1)我市某盐场测得:
①海水含NaCl约为3.5%;(即指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占整个溶液中质量的百分比为3.5%,下同);
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
晒盐最好选择 _________ (填序号)作原料,理由是 _________ .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食盐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参照图中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钾晶体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后,会逐渐析出 _________ (填名称)晶体,其理由是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把滤液降温至30℃以下,又析出氯化钾晶体,然后用少量的 _________ (填“热水”或“冷水”)洗涤这两种晶体的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请将正确的化学名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每个序号只填写一次):
①乳化;②吸附;③蒸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常用洗洁精洗涤油污,因为洗洁精与油、水混合会产生 _________ 作用;
(2)冰箱中放入用活性炭制成的“除臭剂”,它对冰箱里食物产生的异味具有 _________ 作用;
(3)海水制盐是利用阳光和风力蒸发出水分,用 _________ 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食盐.
12、填写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需物质名称,并选用主要操作的编码(A、结晶;B、过滤;C、洗气;D、灼烧)
(1)KNO3固体中有少量NaCl,所需物质 _________ ;主要操作的编码是 _________ .
(2)FeSO4溶液中有少量CuSO4杂质,所需物质是 _________ ;主要操作的编码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H2中有少量HCl,所需物质 _________ ;主要操作的编码是 _________ .
1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可用 _________ 方法除去;硝酸钠中混有少量硫酸铁可用 _________ (填试剂名称)除去,其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14、实验时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_________ ;
过滤时: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蒸发时: _________ .
15、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可简述为:
(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名称:操作① _________ ,操作② _________ ;
(2)保存茶多酚晶体时应注意 _________ .
16、以氯化钾和硝酸钠为原料制备硝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
根据所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0℃时饱和硝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 (精确到0.1%).
(2)为了加速固体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时,将蒸发皿置于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取用蒸发皿应使用 _________ (填仪器的名称),为了防止液滴飞溅,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 .
(4)滤液1中含的离子是 _________ .
17、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分离出黄泥水中的泥沙用 _________ 法,把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用 _________ 法,把酒精从其水溶液中分离出来用 _________ 法,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 _________ 法.请你从农业、工业、生活三个方面谈谈水的用途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18、要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分别得到纯净物,供选择的操作有: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趁热过滤D:加水溶解E:加热浓缩;供选择的仪器有:①蒸发皿,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试管,⑥漏斗,⑦酒精灯,⑧玻璃棒,⑨滴管,⑩烧瓶.试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_________ .
(2)需选用的仪器是 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人们接触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下列各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 _________ ;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硝酸钾和氯化钠 ②铁粉和铜粉 ③果汁和果渣 ④酒精和水.
20、山西运城盐湖被称为中国的“死海”,含盐量极高.一年四季,盐湖变换着不同的景色.春、秋两季碧波万顷,湖水清澈;夏季气温高达42℃,水位下降,生长的藻类使湖水变成了红色;冬季湖面上盐花丛生,洁白如雪.
(1)上述景色变换中包含的过程有 _________ (填序号).
①蒸发 ②蒸馏 ③结晶 ④升华 ⑤溶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入冬,随着温度的变化,该盐湖中会析出不同的物质.水温在10℃左右开始析出NaCl,在0℃时才开始析出MgSO4.根据下表,在10℃时MgSO4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小,请回答NaCl先析出的原因: _________ .
三、选择题(共10小题)
21、分离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C(  )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uO和CuSO4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
C、用通过灼热氧化铜的方法除去CO中的CO2,得纯净的CO
D、用蒸馏法(依据物质沸点的不同)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等物质
2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制氧气完毕后的固体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该小组不是将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丢弃,而是对其进行分离提纯,制得纯净的氯化钾和纯净的二氧化锰.在此提纯的实验过程中,用到下列仪器次数最多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烧杯 B、玻璃棒
C、蒸发皿 D、酒精灯
23、分离NaCl与硝酸钾混合物的方法是(  )
A、溶解 B、过滤
C、结晶 D、蒸发
24、能用结晶法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硫酸铜和氧化铜 B、硝酸钠和硝酸钾
C、少量食盐和硝酸钾 D、碳酸钙和二氧化锰
25、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不正确 的是 (  )
A、分离制氧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利用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溶解性不同B、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产品﹣﹣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21世纪教育网
C、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利用两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
26、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溶解过滤 B、过滤
C、蒸发结晶 D、降温结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7、欲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快速分离出来,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
A、冷却饱和硝酸钾溶液 B、在该温度时蒸发水分
C、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D、先加热蒸发一部分水,再降温
28、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有杂质的氯化钠晶体,其原因是(  )
A、晾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B、晾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晾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显著降低 D、晾晒时海水发生分解,生成氯化钠
29、要使食盐从饱和食盐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办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水 D、再加入少量食盐
30、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