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精品试卷系列】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版精品试卷系列】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11 13: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它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祝你成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秋天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空中是很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低低地xuán着。21cnjy
①载 ②xuá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②当白昼的一切迷雾都???????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个世世界。
③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
④我们不能?? ??于那片秋之收获,要把自己的汗水融入冬天的缓冲与再造,让我们憧憬的春天更富有魅力。21cnjy
A.承载??? 消散?? 沉醉 怀念?????????B. 承载? 消逝 沉醉 怀恋
C.承担????消散 沉溺?? ?怀恋?????? D. 承担 消逝 沉溺 怀念
3.右图是中华慈孝LOGO标识。请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解说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等;语言简练,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4.下列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和一处错误标点,请找出并修改。(2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部中华美食文化的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鸣。21cnjy
①标点修改:
②语病修改:
5.名著阅读。(3分)
家里花钱上是严格分开的,今天姥姥买菜做饭,明天就是姥爷。该姥爷做饭的时候,吃得就特别次。而姥姥则总是买最好的肉。茶叶和糖也分开了,但是煮茶是在一个茶壶里,到这时候姥爷就会惊慌地说:“慢,我看看,你放多少茶叶?”
文段选自文学名著《 》,文段中的“我”是 ,写的是“我” 的一段生活。21cnjy
6.仿写示例仿写诗句。(2分)
示例: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仿写:
7.综合性学习。(4分)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这个极富感染力的词汇一经提出,立即温暖了炎黄子孙的心灵,拨动了全球华人的心弦,引起了所有中国人的强烈共鸣。有的认为,美丽中国从献出一片绿做起,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确立了新的目标。有的认为,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
某校结合党的十八大这一精神,准备办一期以“美丽中国”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参与这一活动。21cnjy
(1)为你班“美丽中国”主题黑板报拟两个栏目。(2分)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东营在我心中”,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们得从点滴做起。请你拟写一条宣传语。(2分)
宣传语: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21cnjy
(一)(4分)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8.全诗四句,一句一景,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2分)
9.山中杂诗的“山际”和“竹中”两词在诗中有何表达作用(2分)
(二)(10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1cnjy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21cnjy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10.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未尝识书具:
②尔颇有所识不:
11.选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曹刿)乃入见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注释,翻译“言无遗失”。(2分)
【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
【言无遗失】:
13.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14.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 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2分)21cnjy

(三)(8分)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21cnjy
……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21cnjy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21cnjy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
——《爸爸的花儿落了》
15.“我”不想去上学的原因有哪些?(3分)
16.文中写到了老师的一段话,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17.从选文看,爸爸既是严厉的,又是慈善的。我们应如何评价他的严厉和慈善?(3分)
(四)(12分)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21cnjy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21cnjy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21cnjy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21cnjy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曼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等方面广泛应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8.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3分)
19.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1)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 21cnjy
(2)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20.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2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21cnjy
????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问题:请谈涉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五)(16分)
烟火梧桐
梧桐是乡间的俗女子。她没有窈窕的身段和华裳美冠,只有粗枝大叶的一袭粗布绿萝袍,从春穿到秋。浆洗了几水也不知道,到了秋末,已是漂白、泛黄。梧桐是忙碌在锅台灶间,穿梭于田埂场院的村妇,乡下的檐前屋后总少不了她的身影:一身烟火气。
丰子恺将梧桐写得朴实可爱。新桐初乳时,如一堂树灯,莹莹生辉,照亮了春天的院子;又如小学生剪贴的图案画,均匀而带着幼稚气,态度坦白。21cnjy
在乡下的树中,梧桐似乎比其他的树悟性要慢许多。春气初暖,其他的树如柳树槐树杨树已经偷黄转绿,不经意间已是绿满枝头了。而梧桐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21cnjy
但憨人有憨劲。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比起其他树,梧桐很有后来居上的感觉。要是往年的梧桐树墩还在,等开春不久,便窜出一人高的嫩枝,顶着几个憨大的叶子,没几天就窜过墙头了,很让人惊异。所以,在农村里,人们喜欢在庭院里栽梧桐。长得快,易成材。古语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肯定不是梧桐。梧桐将生长快慢拿捏得很是火候。
长得虽快,但梧桐材质却疏松。所以收藏家马未都将“桐”“杨”“柳”归为柴木,身价比不上楠木、紫檀等豪门贵戚的文采风流。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了她了。在我看来梧桐是土气而不俗气,甚至是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象征,是隐于民间的隐士。
雨打芭蕉是江南的韵事,而在北方,我们却也有夜雨听梧桐的雅兴了。疏疏密密的雨点是素手调弦琴,硕大肥美的梧叶便是古筝、扬琴、京胡、琵琶了。雨密风狂是弹起《胡笳十八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雨疏风歇,则是弹起《高山流水》,余韵悠扬,又如风过荷塘,暗香飘送。因此才女李易安才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
秋风乍起,万物萧疏,这是自然界的不二定律,谁都抵挡不住自然法则。梧桐发芽,如老妇抽丝,但梧桐的落叶却让人感泣。住在乡下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晚上,在夜间深睡的人们常会被院子里噼里啪啦的声音惊醒,以为是落雨了,雨紧潮急的。然而,透窗而入的月光又分明是晴空万里的。待打开窗看,原来是梧叶飘飘,急遽地从枝头落下,步履匆匆,不容置疑的,让人惊异。
人衣衫单薄甚至是衣不蔽体的时候,梧桐枝叶茂密,为人遮风挡雨;人穿棉戴帽时,梧桐却褪尽铅华,光着身子,独对长天,瑟缩在风中。古诗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时还故处?”梧叶虽是落于树下,但落叶归根却是很少有的事。勤快的人不多久就会将树叶扫干净,上下光秃的梧桐树显得更加孤单。其实,不仅对于梧桐是这样,人也是一棵移动的树,一旦离开了暖巢故土,就很难再回原来的地方。人挪活,树挪死,其实是心里苦涩的人的安慰话。21cnjy
吸纳万籁千声的梧桐,具有了兰心蕙质、金声玉应的禀赋。不信,待解开梧桐的树干,清晰完满的年轮就是一张金质唱片。据传当年蔡邑的邻人烧桐木煮饭,他听到火烧木裂声,大呼良木,抢出来制成此“焦尾琴”。愚者以良桐为薪,只有贤者方慧耳识才,但真正能为琴的良桐又有几何呢?
城市里很少见梧桐,但却多的是法桐,枝叶婆娑,树姿婀娜,妩媚生姿。坚硬的柏油路,喧嚣的市声,梧桐在城里是水土不服的。朴实土气的梧桐不讨城里人的喜爱,她只能给乡下人带来福气:因为栽下梧桐树会引得凤凰来。21cnjy
22.阅读全文,“烟火梧桐”有哪些美好的特质?(4分)
23.本为以“烟火梧桐”为题,而第③段和第⑤段却又写到“柳树”“楠木”等其他的树木,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3分)
24.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鲜明的感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25.文章结尾说“但她能给乡下人带来福气:因为栽下梧桐树会引来凤凰”,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21cnjy
26.本文语言生动隽永,耐人寻味。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写作。(共50分)
2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21cnjy
请以“让心灵在??????????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主确定立意;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答案:①zài ②悬21cnjy
?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2.答案:A。?
评分:共3分。
3.答案:中华慈孝文化标志,融合了中国结、母子拥抱、父子牵手、母慈子孝等中国元素;同时作品又充分结合了中国祥云的符号,设计形式上做到了“收缩”和“发散”相结合,“收缩”寓意凝聚慈孝之心,用行动证明慈孝的精神永存,“发散”寓意发扬慈孝的精神,传播到更广阔的人群中去。整个标识立意鲜明,生动地诠释出了亲情的概念,体现出了慈孝的主题精神,象征中华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评分: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含义各1分;语言简练,至少用上一个成语。共3分。
4.答案: ①第4句中《饮食文化》改为“饮食文化”; ②第5句改为: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听到美妙的声音)21cnjy
评分:找对一处得1分,改对一处得1分,共2分。
5.答案:童年 廖沙 在母亲死后与姥姥相依为命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6.答案示例:也许多少年后在另一片沙漠,我将更加坚定我从前的选择:一片沙漠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充满荆棘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以后的道路。
评分: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符合情理即可。共2分。
7.答案示例:(1)美丽中国晒蓝图;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人文。
(2)眼中有美景,心中有大爱——美丽中国。
评分:第(1)小题2分,第()2)小题2分,共4分。符合题意即可。
二、阅读(共50分)21cnjy
8.答案:山(烟)、竹(落日、)鸟、云。
评分:意对即可,每个要点0.5分,共2分。
9.答案:山际、竹中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情。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10.答案:①曾经 ②不,通“否” 21cnjy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1.答案:B (A项理解为“才”,C项解释为“你”,D项解释为“竟然”)
评分:共2分。
12.答案:大人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13.答案: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饭落釜中。
评分:共2分。21cnjy
14.答案:方仲永的父亲只知让自己的孩子去挣钱,“不使学” ,因而成为“泯然众人”;而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对待他们的过错,用宽容来原谅。这种教育方法,让他们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评分:两个方面各1分,共2分。
15.答案:下大雨;时间晚了;夏天穿肥大的夹袄;踢拖不合脚的油鞋;举大油纸伞。
评分: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16.答案:不能删掉;因为老师的话给了“我”心灵的触动,使“我”对自己逃学的行为产生了后悔,感到羞愧。21cnjy
评分:2分,只答不能删掉不得分。
17.答案:爸爸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爱,他既重视孩子行为和品质,又关心孩子的冷暖和苦乐,使英子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出处严格要求自己。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地震(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雾霾(大气污染)状况观测,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
评分:每一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9. 答案:(1)因为“千里”’符合遥感技术可以近距离感知的特点,而“眼”能突出遥感技术探测和识别目标的特点。(“千里”指“远距离”,“眼”指“感知、探测、识别”。) 21cnjy
? (2)“至关重要的”突出了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判断和评估灾情的重要性。
评分: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 答案:生动而具体地说明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作用也不容觑。
评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1.答案:(1)对龙门石窟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
(2)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散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温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评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21cnjy
22.答案:①朴实可爱②具有大巧若拙的隐士品质③为人遮风挡雨④具有兰心蕙质、金声玉应的禀赋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3.答案:运用对比,通过写柳树、槐树、杨树的偷黄转绿和楠木、紫檀等身价的贵重,突出表现了梧桐的憨态可掬和大巧若拙的品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评分:写法1分,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4.答案:发现梧桐吐芽长叶时的欣喜;夜听梧桐时的陶醉;梧桐叶落时的惊异;感悟自然、人生时的伤感和无奈。21cnjy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5.答案:这句话写出了乡下人对梧桐树所寄予的“梧桐花开,凤凰来;凤凰常在,吉祥在”的美好期望,丰富了“梧桐树”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作者对朴实宁静的乡村生生活的渴望和构建和谐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望。这一句是作者感情的深化,文章主旨的升华。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6.答案示例:“梧桐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梧桐”比喻为“村夫”,并赋予梧桐以人的情态,更好地表现了梧桐的憨态可掬,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21cnjy
三、写作(共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