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31 07: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
央视索福瑞
为了收集数据,要进行调查,数据收集的两种重要的方法:
普查与抽样调查
自学内容一:
自学提示:
认真阅读课本第6页到第7页第二段结束,完成下列填空:
1.普查、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的相关概念:
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请学科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请你说一说
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便用寿命.
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的全体
每台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抽取的5台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5
考察对象是“数”,样本容量没有单位
自学内容二:
自学提示:
认真阅读课本第7页第三段
组内交流,学生讨论互帮后展示,教师对问题进行点拨、释疑
故事一则
爸爸让儿子去买火柴,并告诉儿子要买质量最好的,儿子回来高兴地说:“我买了最好的火柴,每根都能点着。”爸爸疑惑地问:“你怎么知道?”儿子自豪地说:“我每根都试过了。”
自学内容三 :
下列调查是用普查好,还是抽样调查好?
说说你的理由.
(1)全班学生家庭1周内收看“新闻联播”的次数.
(2)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
(3)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
(4)人口普查.
小组大比拼
学科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交流结果,并总结出普查和抽查调查的优缺点,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后,再由一人执笔写在互帮显示板上, 比一比,看哪一小组总结的最全面。
我校八年级(3)班共70名学生,男生41人,女生29人.
1.某次数学测试后,班主任孔老师统计了全班每一位同学的成绩,并计算出班级平均分,孔老师采取的是哪种调查方式?
2.江叶同学的爸爸想了解一下班级大致平均分,只选取了35名同学的成绩进行计算,江叶的爸爸采取的是哪种调查方式?
3.孔老师和江叶的爸爸如果同时进行计算,谁的速度比较快?谁的更准确?
孔老师因为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多,计算的结果准确。
江叶的爸爸计算工作量较小,花费时间比较少,计算的结果不够准确。
任意选35名男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计算。
选取阶段测试中总分前35名同学的数学成绩进行计算。
4.对于八(3)班的这次数学测试,江叶的爸爸因为临时有事,请三位同学按如下三种方法计算,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将会和孔老师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为什么?
选取班级学号为单号的35名同学的数学成绩进行计算。
选取的样本要有代表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对自己说,你有哪些收获?
对同学说,你有哪些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有哪些困惑?
自主小结
两种调查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
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抽样时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对自己说,你有哪些收获?
对同学说,你有哪些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有哪些困惑?
自主小结
当堂检测:(同学做好后翻绿牌,两两交换
互阅,组长收集学生的错误,讨论互帮)
一.选择题
1. C  2.B 3.C 
二.填空题
总体:某省七万名学生初中毕业考试数学成绩的全体.
个体:每一位学生初中毕业考试的数学成绩.
样本:抽取的1000名学生初中毕业考试的数学成绩.
样本容量:1000
三.解答题:
不能  抽取3名学生,样本容量太小,样本不具有广泛性;都是男同学,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
"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分享:
适度作业:
课本 第8页 练习 第10页 习题 7.1 第 1,2题
知者加速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