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31 21: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希特勒就职游行
慕尼黑阴谋(左起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1927年日本的“东方会议”
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的美国
新课导入
下列图片所体现的信息中,最后造成了什么大事件爆发?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ld War II
(1939—1945)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23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进程、结果,反法西斯国家建立的雅尔塔会议等基本史实;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重点);说出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及作用,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重难点);学习目标4概括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原因,从中认识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时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01
材料一: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势发展壮大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三: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材料四:1938年9月,德英法意四国政府的首脑在慕尼黑签订协定……历史上吧这一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是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他原因: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0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一战不一样,二战是逐步打起来的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31
1932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33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法西斯政权建立。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9月闪击波兰。
日军占领沈阳城
日本占领卢沟桥
德国吞并奥地利
德军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闪击波兰的德机械军
防守的波兰骑兵
知识链接:闪电战
二战中德国常用战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袭方式,不宣而战,快速切割敌军主力制敌取胜。
材料: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lOO余个师,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的优势 。
德国将领凯特尔:“假使英法发动进攻,他们所遇到的将是越过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
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奇怪战争”“静坐战” “宣战”是一个真实的谎言(绥靖政策的继续)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英法对德国宣战后的情况
好时机,但是为何波兰不到一个月就被征服了呢?
西线战场
北非战场
东线战场
太平洋战场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4.东方主战场:中国VS日本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攻占沈阳
七七事变,日军进军卢沟桥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
27天内征服了波兰,
4小时征服丹麦,
23天内征服挪威,
5天内征服荷兰,
18天内征服比利时,
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11天征服南斯拉夫,
56天征服希腊,欧洲大陆基本沦陷。
5.欧洲西线战场:德国入侵北欧和西欧
1940年4月,德国攻占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5月,欧洲基本上被德国所征服,英国成为西欧的孤岛。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40年夏,欧洲时局
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建立了维希政权。
上帝要他灭亡,首先要他疯狂。
在1940年6月,贡比涅森林的那节车厢里,将会雪耻德国在一战的失败,在同样的车厢里,现在是反过来接受夙敌法国投降的时候了。还没进车厢的希特勒居然兴奋的跳起了吉格舞(奥地利的一种民族舞蹈)。
贡比涅森林车厢法无条件投降
希特勒跳起吉格舞
法国的戴高乐将军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斗争。
德军进入巴黎
法国人民为法军溃败
达拉第被囚而哭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敦刻尔克撤退
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德占领法国后,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走33.6万军队,为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6.敦克尔克大撤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了。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皇家空军。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架次,向英国投弹6万吨,造成英国军民伤亡近9万人,100多万栋房屋被破坏。英国以及损失915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敌机1733架,英德双方飞行员的损失比例是1:6。
7.德国“海狮计划”与大不列颠空战
德国小胡子渣渣画家希特勒
不列颠首相小胖子丘吉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海狮计划
大不列颠空战
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失败。
我要向下院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从丘吉尔的发言可知,英国对德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挫败了德国的计划,丘吉尔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V”字手势一直到今天,它都是人们成功的信念、胜利的象征……
英国首相丘吉尔
德国在西线受阻,放弃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重新制定新的计划。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由:绥靖政策,妥协退让。
成:坚决抵抗,誓不投降。
法西斯德国发动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
东 欧
波 兰
北 欧
挪 威
丹 麦
卢森堡
荷 兰
比利时
西欧
法 国
英 国
奥地利
捷克
苏联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希 腊
南欧
欧洲西线战场局势
久攻不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8.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争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
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8.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争(1941.6——1945.5)
1941年6月,德国550多万大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进行5个多月后,苏联红军节节败退;德军占领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逼近莫斯科。
双方总实力对比
苏军: 德军:
兵力:3460万人 兵力:1420万人
伤亡:2960万人军人+1740万平民 伤亡:1180万人+220万平民
阵营:盟国(反法西斯阵营) 阵营:轴心国(法西斯阵营)
PK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8.欧洲东线战场: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 时间 1941年10月-11月
双方 苏军PK德军
实力 德军 约170万人 、苏军约200万人
结果 伤亡:德军约50万人,苏军约100万人
战争到11月份,由于天气寒冷和苏联军民顽强抵抗下,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意义
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材料中所说的美国远离这场战争了吗?是哪个国家让美国卷入了这场战争?
没有,日本
美国地理位置特殊,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不为欧洲人打仗、“坐视狂热的、堕落的欧洲人自相残杀”的观念在普通老百姓中根深蒂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9.太平洋战争:珍珠港事件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时间 1941年12月7日
过程 略
偷袭成功信号 发出信号“虎虎虎……”
地点 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
结果 日本海空军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舰队暂时失去作战能力。
标志/影响 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英国对日宣战;9日,中国对日、德宣战;不久,另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至此,全世界约4/5的人口卷入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山本五十六:面对络绎不绝前来祝贺的官兵们,他不无忧虑地重复着他曾经说过多次的那句话:“我们不过是
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珍珠港事件后各的反应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总是屡屡得手?在当前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国家应该如何才能取得胜利?
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二战初期,由于法西斯国家采取了闪击战术,而受侵略的国家战争准备不充分,战术思想落后,许多国家是仓促应战,所以被动挨打。
主要是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没有很好地团结起来,协同合作,共同对付法西斯敌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世界上所有反法西斯国家一起联合起来。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03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时间/地点 1942年1月 华盛顿
国家 英美苏中等26国
形成标志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附从者使用权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
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三、战争形势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时间 1942.7-1943.2
双方 苏军PK德军
实力 德军约200万人 、苏军约300万人
过程 单是空袭斯大林格勒就先后出动了飞机10万架次,投掷炸弹100多万枚,把市中心炸成了废墟。在苏联军民的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
结果 伤亡:德军约150万人,苏军约200万人
1943年2月德国投降
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德国士兵的日记三、战争形势的转折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英国为主的盟军VS德意联军)是二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
艾森豪威尔
蒙哥马利
 1943年7月,蒙哥马利率英军在西西里登陆。9月至12月,协同美军实施意大利战役,进军意大利半岛。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0月,意大利正式退出法西斯集团,并对德国宣战。
三、战争形势的转折
沙漠之狐隆美尔
墨索里尼暴尸米兰的广场
三、战争形势的转折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
1942年,美国的情报人员破译了日军电报密码,预先做好伏击,轰炸日本飞机。战斗持续了一天,日本四艘航空舰被击沉,300多架飞机被炸,日本再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发生转折。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开罗宣言》宣称:坚持协同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投降;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三、战争形势的转折
会议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时间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地点 埃及开罗 伊朗德黑兰
国家 美、中、英三国首脑 苏、美、英三国首脑
目的 为加速打败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合作事宜 为加速打败德法西斯和商讨战后合作事宜
内容 发表《开罗宣言》 发表《德黑兰宣言》
德黑兰会议三巨头
开罗会议三巨头
阿拉曼
1942.10~11
1942.7~1943.2
诺曼底
1944.6~7
使德国处于东西两面夹击的局面
1944年6月,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影响: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处于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失败。
三、战争形势的转折
美、英和加拿大等国盟军5个步兵师、3个空降师在法国诺曼底沿海登陆。为此次登陆盟军集结兵力达287.6万人,650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11000架作战飞机及2700架运输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04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时间 1945年2月 1945年7月
地点 苏联雅尔塔 德国波茨坦
国家 苏、美、英三国首脑 目的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
内容 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并以中、美、英的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影响 ①积极:加速了反法西斯的胜利。 ②消极: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雅尔塔体系) 四、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丘吉尔、杜鲁门、斯大林(波茨坦三巨头)
柏林战役:
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名进入德国本土作战。
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帝国国会大厦的飞檐
一片狼藉的柏林市区
苏军装甲纵队穿越柏林街头
四、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德国代表无条件投降
日本的投降与二战结束
目的:为了加速亚太地区战事,迫使日本投降;
时间:1945年3月到7月,美国对日东京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大轰炸;
结果:据统计,本次大约投下燃烧弹就几十万吨,烧死、炸死人数达10万以上,京东被烧炸成平地; 日本军部拒绝投降。
1.东京大轰炸
2.核弹的投掷
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胜利
背景: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后;《波茨坦公告》提出了要求日本投降,日本依然拒绝投降。
过程: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随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在毛泽东号召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拒绝投降。
过程:1945年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掷代号“胖子”的原子弹;
四、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广岛
长崎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四、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影响
05
比较 一战 二战
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零一天
参战国 36国 61国
参战人口 10.5亿 17亿
作战面积 400万平方千米 2200万平方千米
武装力量 7000万人 1.1亿人
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材料一
名称 参战国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 界大战 30多个 3000多万 27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 界大战 60多个 5000万 40000亿美元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特点
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
审判德国法西斯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法西斯
(2)二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后出现了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的范围缩小, 亚非拉许多国家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摆脱殖民统治枷锁,获得民族独立。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3)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四: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美苏冷战
战后成立的联合国
联合国国徽
(4)二战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基本确立了战后世界格局,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根本原因)
3.各国人民英勇作战。
4.人们对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启示和战争性质
胜利的原因:
战争性质:
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启示:
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不忘历史,以史为鉴
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警惕帝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复活
打结的手枪 铸剑为犁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启示和战争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
2.经过
5.影响:
1939.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全面爆发:
(2)规模扩大:
(4)转折:
(5)结束:
1941.6 ,德国突袭苏联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5.9.2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彻底粉碎了,彻底结束了,促进了,对维护……。
4.性质: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6.启迪:
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3)进一步扩大:
3.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课堂小结
两次大战之比较表
战争结果
结束标志
战役格局
转折战役
战争性质
交战双方
起止时间
爆发标志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轴心国战败
同盟国战败
日本签署投降书
德国投降签字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凡尔登战役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帝国主义的战争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同盟国——协约国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下列历史事件,哪些发生在1941年 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x
1.德国入侵苏联 ( )
2.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 )
3.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
4.雅尔塔会议召开 ( )
练一练


x
x
课后活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