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8张ppt)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1.2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8张ppt)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31 21: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1.2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程导入
我们的手上难免沾染细菌。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因而我们要常洗手。假设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次。
1.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设细菌的初始数量为N0;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菌为第一代,数量为N0×2;第n代的数量为N0×2n;
2.72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2216
3.在一个培养瓶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描述的趋势增长吗?
不会,因为培养瓶中的营养物质和空间是有限的。
如果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那么1个细菌繁殖n代之后的数量是多少?
你能否建立细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由此,可得Nn=___
2n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分裂次数 1 2 3 4 5 6
数量(个) 2 4 8 16 32 64
指数形式
21
22
23
24
25
26
能否绘制成曲线图呢?
课程导入
1.模型假设
(1)条件:
(2)数量变化: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即无环境阻力)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注意,J形增长的λ为定值
若λ不为定值,则说明种群数量变化非J形增长
思考:哪些情况下可能出现这种条件?
实验室条件下、迁移入新环境(如物种入侵)
思考:生物迁入新环境一定会出现J形增长吗?
不一定
“J”形增长
2.建立模型
(1)数学公式
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_;
参数含义:
N0为______________ ;
t为______;
Nt表示__________ ______;
λ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曲线图
Nt=N0λt
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时间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注意:
该曲线的起点不是原点;
“J”形增长
如果遇到资源、空间等方面的限制,种群还会呈“J”形增长吗?如何验证?
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单独培养大草履虫的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下图所示的结果:  
“S”形增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像这样,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______,增长曲线呈_____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趋于稳定
“S”
“S”形增长
1.模型假设
条件:
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的制约等(即存在环境阻力)
2.建立模型
一定环境条件所能_____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又称____。
维持
环境容纳量
K值
“S”形增长
思考:自然条件下,为什么种群增长到K值左右便会趋于稳定?
自然条件下,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K值)。
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S”形增长
3.曲线图分析
ab段:
bc段:
cd段:
de段:
种群基数小,需要适应新环境,增长较缓慢
资源和空间丰富,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增长迅速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增长减缓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故种群达到K值,且维持相对稳定
“S”形增长
思考:
1.种群数量到达K值后就不再变化了吗?
2.K值是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3.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在K值上下波动,动态平衡
不是;
K值是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不是;
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等不利条件下,K值会变小;
食物充足和生存空间扩大等有利条件下,K值会增大;
“S”形增长
4.K值和1/2K值的应用
(1)野生生物的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提供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减小环境阻力,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它们的根本措施;
“S”形增长
①从环境容纳量考虑:
②从1/2K值考虑:
(2)有害生物的防治
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
在种群增长刚开始(达到K/2之前)的时候就进行防治;
(绝对不能让种群数量增长到1/2K值)
例如:可利用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食物来源,养殖或释放天敌等措施来降低老鼠的环境容纳量;
“S”形增长
(3)资源的合理利用
捕鱼时,在超过1/2K时开始捕捞;
要使被捕种群的剩余量维持在1/2K附近;
目的*:以持续获得最大的捕捞量
“S”形增长
现学现用:若下图表示对濒危动物和有害动物作出措施后,种群数量的不同变化:
___为濒危动物,具体做法为_____________;
___为有害动物,具体做法为_____________;

提高环境容纳量

降低环境容纳量
“S”形增长
巩固练习
将活化的酵母菌接种到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充分混匀后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培养在充足氧气条件下,将乙培养在低氧条件下,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定时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检测甲、乙两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B.甲组与乙组培养液中酵母菌达到K值时的种群数量相等
C.培养液中酵母菌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始终在K值上下波动
D.增加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一定会提高酵母菌种群的K值
A
巩固练习
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 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 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 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D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