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1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1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31 17: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太平天国
The Taiping Rebellion
孙中山在“序”中将洪秀全与朱元璋相比较,反对“是朱非洪”这些“以成功论豪杰”的论调。他视洪秀全为反清复明的“豪杰”,批评罗泽南、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孙文: 《太平天国战史序》
导入新课
洪秀全是何人?孙中山为何对此人评价如此之高?
目录
魂梦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帝京之旅——太平军的冒进北伐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2
3
1
魂梦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帝京之旅——太平军的冒进北伐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2
3
1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1、从屡次不第到皈依上帝
洪秀全全身约长1.67m,据见到过他的罗孝全牧师称,他高大,体格强壮,五官端正,蓄有漂亮的经过很好修饰的黑胡,声音悦耳。——据日本小岛晋治《洪秀全》
十三岁时一举中式童生。
1829年,十五岁时首次离乡赴广州府城应试,名落孙山。
1836年,22岁,未中。
1837年,23岁,落第。
绝望,大病。
1843年,窗
1843年,创拜上帝会。积极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1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2、金田竖大旗,塑造地上天国
思考:为何选择在广西起义?
材料1:在人均耕地越来越少的同时,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官府敲骨吸髓式的压榨,高利贷与典当业的盛行,导致大量自耕农、半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或游民。——夏春涛《太平天国与晚清社会》
材料2:道光十四年(1834年)起,宾州在五年内迭遭蝗灾、地震、旱灾和水灾,哀鸿遍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夏,融县“时疫流行,死人颇多。——黄志勋、龙泰任:《融县志》第六编,民国二十五年刊。
材料3:广西土著民风剽悍;而客家人无论迁至何地、迁移多久,均不改乡音,固守原先的生活习俗,其“族党之谊甚笃,遇有仇敌及好勇斗狠,一呼百诺,荷戈负锸而至,愍不畏死”。——魏笃:《浔州府志》卷4,同治十三年刊。
清政府的残酷剥削
自然灾害频发
土客矛盾尖锐
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缩影
1
魂梦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帝京之旅——太平军的冒进北伐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2
3
1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3、天国的发展
1843年,窗
1851金田起义
1851.12永安建制
天王
东王(杨秀清) 西王(箫朝贵) 北王 (韦昌辉) 南王 (冯云山) 翼王(石达开)
材料4:永安建制只是让太平天国在架势上更像一个王朝了而已,对于军事方面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张鸣《天国梦魇》
说明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农民阶级局限性。
魂梦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帝京之旅——太平军的冒进北伐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2
3
1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1843年,窗
1851金田起义
1851.12永安建制
1853年定都天京
内容
理想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规定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这种不顾生产劳动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拉平,必然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实际,所以难以实现。
思考:《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什么愿望?最后有实现了吗?为什么?
3、天国的发展
1
魂梦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帝京之旅——太平军的冒进北伐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2
3
1
4、天国的发展
1843年,窗
帝京之旅——太平军的冒进北伐
1853年,为推翻清王朝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经三年征战,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2
魂梦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帝京之旅——太平军的冒进北伐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2
3
1
1、失控的神权——天京内讧
1843年,窗
干王洪仁玕
洪仁玕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未能实施
保护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
没能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又缺少必要的条件,没能真正实行,不能挽救危局。
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陈玉成
李秀成
李秀成指挥下取得抗击华尔洋枪队的胜利
魂梦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帝京之旅——太平军的冒进北伐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2
3
1
1843年,窗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湘军首领曾国藩
淮军军首领李鸿章
曾国藩根据太平天国分崩离析的形式,提出三处并重,合围制敌的战略方案。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2 、天国的悲剧——天京陷落
千古凄凉英雄路
李秀成被俘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及评价
材料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豫南信阳百姓大量外迁至苏浙皖赣地区, 对当地的经济、 文化和风俗习尚等社会各个层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促进了战后苏浙皖赣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及文化交流, 也使江南地区的政治生活和风俗习尚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张清改: 《太平天国战后信阳移民苏浙皖赣地区的历史与思考》
材料6:洋商为了满足自己巨大的市场需求, 保证茶叶供应源的稳定, 除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茶叶外, 还在印度、 锡兰等地培植茶叶, 成功拓宽了茶叶来源。 因此, 太平军战事开启了全球茶叶贸易体系的重构。——孙绍旭: 《太平军战事与全球茶叶贸易体系的重构》
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启示: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魂梦
潜“龙”在渊——洪秀全的勃然而兴
帝京之旅——太平军的冒进北伐
腹背受敌——天京陷落与英雄被掳
2
3
1
1843年,窗
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
起因
进程
败因
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
提出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主观
客观: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