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硒
B.硅
C.铝
D.锡
2.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3.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的解释,不科学的是
A.“滴水成冰”:水遇冷变成冰,有新物质生成
B.“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木已成舟”:物体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D.“蜡炬成灰”: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干净的河水 C.硬水 D.蒸馏水
6.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大原子小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关于仪器用途或基本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 3.24g 的二氧化锰粉末
B.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时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
C.制氧气时加入固体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10.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原子
1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水
12.“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富硒大米”中,“碘、钙、硒”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非金属 D.维生素
13.如图所示,将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观察到甲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而乙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相同效果(已知氢气与黄绿色的氯气在该实验中不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B.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该实验说明此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氢气大
D.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14.下列实验均与水有关,其相应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化学变化 B.净化后可得纯水
C.证明水的组成 D.氢气验纯
15.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常温下,向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通入氢气,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恢复至相同温度。测得容器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与通入氢气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气与氧气恰好反应 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
C.AB间,容器中剩余气体为氧气 D.C点对应纵坐标为(x-2)
二、填空题
16.在1800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______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17.规范操作和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关键.
(1)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
B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
C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2)根据图2图3,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mL,精盐的质量为_____g.
18.如下图所示,电解水实验中,通电后电极上出现___________,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端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负极端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则正极端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负极端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通电后水发生____________变化,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种类 ②原子个数 ③分子种类 ④各原子质量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广口瓶中,取用粉末状药品一般用_____(或用纸槽代替);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_____里,常用倾倒法取用。
(2)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_____。
(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常用_____量出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检验氢气纯度时,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_____(填“纯净”或“不纯”)。
(5)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
20.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答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 ;
(3)图乙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 (填序号, 下同);
(4)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张华同学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
(1)此装置中b端为_____;检验a端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槽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_____。
(3)如图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
(4)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
22.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如图1)。
(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2(如图2、图3、图4)。
图2、图3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铁丝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3)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D
6.C
7.B
8.A
9.A
10.A
11.D
12.B
13.D
14.C
15.D
16. (1) 氧气 (2) 20
17. (1) BC (2)
18. (1) 气泡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燃烧 氧气 氢气 (3)氢元素和氧元素 化学 ③
19.(1) 药匙 细口瓶 (2) 1~2 量筒 (3)不纯 (三分之一)
20.(1) Al 26.98 (2) AD A
21.(1) 负极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漏斗上方,看木条是否复燃 (2) 导电性 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3) 便于检验生成物
22.(1)酚酞试液变红
(2)未做对比实验,证据不足(合理即可)
(3)小红花变红,且图3先变红
(4)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