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倒计时 感受高考的气息
第4天
1.培养基应该包含哪些主要成分?常用的“平板”和“斜面”分别属于何种类型的培养基?有何用途?
提示:培养基中应包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平板”和“斜面”都属于固体培养基,前者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等,后者常用于菌种保存。
2.什么是灭菌?尿素和葡萄糖能否使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为什么?
提示: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物理、化学方法杀灭物体表面以及内部的一切微生物的方法。尿素受热会分解,葡萄糖在115 ℃以上会焦化,因此不能使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通常采用过滤除菌。
3.分离纯化目标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测定微生物数量可用什么方法?
提示:分离纯化目标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微生物数量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
4.什么是选择培养基?为什么利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筛选出抗青霉素的细菌?
提示:在培养基中添加(或减去)某种化学成分,使得只有某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生长,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长,这样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后,只有对青霉素有抗性的细菌才能生长,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则不能生长。
5.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生成完整植株或使其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代谢产物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6.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一般有哪两种途径?
提示:器官发生途径和体细胞胚发生途径。
7.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
提示:初代培养是指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外植体的第一次培养。将初代培养获得的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进行扩大培养称为继代培养。
8.植物体细胞杂交就是获得杂种植物细胞吗?其主要原理是什么?
提示:不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两个来自不同种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9.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在用酶解法降解细胞壁之前,要用较高渗透压溶液处理细胞,目的是什么?
提示:使细胞处于微弱的质壁分离状态,有利于完整的原生质体的释放,防止原生质体被破坏。
10.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电刺激、离心、振荡、聚乙二醇等。
第5天
1.为什么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
提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通常情况下,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处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能获取的能量就越少。当某个营养级的能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可能再维持下一个营养级的存在。
2.什么是生物富集作用?能引起生物富集的化学物质有哪些?
提示: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由于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常见的生物富集物质有重金属、DDT、有机氯杀虫剂和多氯联苯等。
3.什么是生态金字塔?包括哪些类型?哪些金字塔可能会呈现下窄上宽的倒金字塔形?
提示: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生物量、个体数量或能量,按营养级的顺序由低至高排列起来,所绘制的图形称为生态金字塔,主要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其中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4.为什么顶极群落的净生产量最小?
提示:初级生产量随群落的演替而逐渐增加,当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虽然总初级生产量接近最大,但此时的呼吸消耗量也达到了最大值并几乎与总初级生产量相等。
5.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和逐级递减的?
提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其中大部分能量会损失掉,只有小部分被各个营养级所利用。通过生物体的呼吸而散失的热能不能重新转化为化学能和太阳能,高一级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也不能回流到原来的营养级。
6.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什么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什么形式循环?
提示: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
7.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主要是什么?
提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等。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有哪些重要作用?
提示:①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②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信息传递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9.引起温室效应、臭氧减少和酸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哈龙等含氯氟烃类气体是引起臭氧层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10.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
提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四个方面。
第6天
1.什么是种群密度?其直接决定因素有哪些?
提示: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物种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是反映种群大小的最常用指标。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的。
2.什么是年龄结构?年龄金字塔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提示: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可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年龄金字塔一般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提示: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用字母K表示。
4.什么是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常划分为哪几个时期?
提示:逻辑斯谛增长是指在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常划分为五个时期,即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和饱和期。
5.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气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内源性因素包括领域行为和内分泌等。
6.什么是优势种?有何特点?
提示:对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有明显决定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优势种往往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通常是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生活力较强的物种。
7.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
提示: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竞争,且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以致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有可能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
8.什么是生态位分化?动物在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主要有哪些?
提示: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时,往往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使得它们共同生存下来,这种现象称为生态位分化。动物在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主要有改变食物的种类,形成不同食性;划分分布区域和活动范围;错开活动时间等。
9.陆生植物的垂直分层有何意义?
提示: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10.导致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提示:①不同生物繁殖体的扩散能力有差异;②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③群落内部环境的不同。
11.什么是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终点是什么?
提示:群落的一些物种替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称为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
12.从裸露的岩石到森林群落的演替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这种演替称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
提示:从裸露的岩石到森林群落的演替一般要经历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5个阶段,这种演替称为初生演替。
13.顶极群落类型主要由什么决定?所有的顶极群落都是森林吗?
提示:顶极群落类型主要是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并非所有顶极群落都是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