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设计简说
《坐井观天》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第五单元整个单元围绕一些简单的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开展,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篇课文根据《庄子·春秋》改写,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的大小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和问题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二年级学生活泼可爱,乐于表演展示,喜欢听故事读故事,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的方法,尤其注重语气和感情,让学生代入角色,通过对比明白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以及为什么青蛙的眼界如此狭小,理解故事的寓意,学会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和事物。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分角色流利、注重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厘清重点词意。
3、让学生明白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注重青蛙和小鸟三段对话的不同语气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坐井观天”的故事寓意。
四、教学方法
根据二年级的学生喜爱模仿的心理,利用卡通插图以及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激起学生们主动读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且通过直观地将书卷成直筒看天花板,体验青蛙和小鸟的视角,将自己代入到不同的角色中,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立场和观点,感知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PPT
六、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顾旧知(4’)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生:小鸟和青蛙。
(出示PPT:青蛙和小鸟的图片)
师:那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在哪里吗?
(出示PPT:青蛙在 ,小鸟在 。)
生:青蛙在井底,小鸟在井沿上。
(出示PPT:播放动画青蛙去到井底,小鸟从天空中飞来)
师:嗯,青蛙坐在井底,小鸟从天空中飞过来,落在井沿上,他们俩都是振振有词的样子,好像在争论问题,他们到底在争论些什么呀?
生:他们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
师:那他们对天的大小说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二)初读感知,品味对话(8’)
师:老师听到大家都说不一样,你们是从哪里发现的?先不要着急,接下来请大家先一起来齐读一遍课文,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并且用波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直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生读课文
师:为了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他们总共有几次对话?
生:三次
(二)感悟对话,熟读精思(24’)
①第一次对话(8’)
师:第一次对话是怎么样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来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分角色朗读一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扮演得像不像。
生: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生: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出示PPT: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评价语】字音读得非常准,看来大家上节课都已经把生字掌握了,也很流利。师:但是你们觉得他们俩的语气模仿得像青蛙和小鸟吗?
生:不太像。
师:大家注意观察“你从哪里来呀?”这句话,从“呀”和问号读出了你们可以读出青蛙的心情吗?
生:青蛙很好奇。
生:青蛙很开心。
师:嗯,我们可以一起想象一下我们的青蛙一直坐在井底,没有小伙伴,也没有人和它说话,非常孤单,突然小鸟出现了,和他说说话,他应该感到很开心也很惊喜,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把青蛙开心,惊奇的语气给读出来,声调要上扬;而小鸟飞了很远,口渴了,非常疲惫,读的时候也要注意把又累又渴的语气读出来,没有同学想再来试一试?
生: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生: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评价语】这一遍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老师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了青蛙的惊喜以及小鸟的疲惫,大家感受到了吗?给他们点掌声鼓励一下。
师:这句话中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百多里有多远吗?一里等于五百米,而我们的操场一圈是四百米,一百里就相当于125圈操场操场那么远,小鸟要飞这么远,是不是很累?接下来就请全班同学一起带着感情,再一起来齐读一下他们俩的第一次对话,注意模仿语气语调。(学生齐读)
【评价语】嗯,大家都读得很好,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来了一百多里确实有很远很远。
②第二次对话(8’)
师:那青蛙听说了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师:接下来老师还想请两同学分别来读这两句话,读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语音语调哦。
(出示PPT: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
生: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评价语】嗯,读得很有感情,老师两位同学的话中都听出来了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师:句子中青蛙说小鸟在说大话,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说大话是什么意思?青蛙又为什么要说小鸟是在说大话呢?
生:说大话就是吹牛的意思,青蛙觉得天空很小,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不可能飞了一百多里,所以觉得小鸟在说大话,在吹牛。
师:嗯,大话就是吹牛,撒谎的意思。(出示PPT:大话:吹牛,撒谎)因为青蛙觉得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而进口的直径可能只有一米左右,大概就和我们伸出手臂这么长,根本没有一百多里,所以他觉得小鸟肯定是在吹牛,非常不屑,还用得着飞那么远吗?大家仔细观察这一句话,这句话的标点是什么?
生:问号。
师:那这里这个问号和前面的“你从哪儿来?”的问号所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小青蛙是真的想要知道小鸟到底是不是飞了这么远吗?
生:不一样,青蛙认为自己知道小鸟并不是真的飞这么远,只是小鸟骗他飞了一百多里。
师:嗯,这种形式的问句就叫作反问句,反问句就是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观点,用来加强语气。(出示PPT:反问句的定义)
师:举个例子:明天要下雨,我们还能去秋游吗?大家都知道下雨肯定不能去秋游了,所以也可以把这句话改成:明天要下雨,我们不能去秋游了。你们仔细观察这两句话,哪一句话语气更加强烈,对,反问句的语气比肯定句的语气更加强烈,那么大家看PPT上这句话,谁来把他改成肯定句。
(出示PPT: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
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师:改的很好,我们可以从这句反问句中看出青蛙对小鸟的不屑、不相信以及自以为是,所以在读的时候语气需要更加强烈一些,而小鸟觉得天应该是很广阔的,无边无际,所以在读的时候也应该尽量把天空的无边无际的感觉读出来,接下来老师想请男生来读青蛙的部分,女生来读小鸟的部分。(男女生分别朗读)
【评价语】老师从女生的声音中读出了天空的广阔,从男生的声音中听到了青蛙对小鸟的不屑,语音语调都很到位。
③第三次对话(8’)
师:我们从刚刚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板书: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 )那么他们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出示PPT: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师:嗯,现在啊,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做个实验,大家把语文书卷成一个直筒,然后把直筒的一端对着右眼,另一端对着天花板,闭上右眼,看看你们通过直筒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我不用直筒本来可以看到天花板上的所有日光灯和电风扇,用直筒看后发现我只能看到一盏日光灯的一部分。
生:我只能看到一块圆形的白色的天花板,日光灯和电风扇都看不见。
师:现在你们知道谁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吗?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生:小鸟的观点是正确的,青蛙的观点是错的,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飞,知道天空是很广阔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就像我们刚刚用直筒看天花板只能看到天花板的一部分,不能看到全部,所以天应该是无边无际,而不是只有一个井口那么大。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
师:小鸟之所以知道天空无边无际是因为他飞得高看得远,所以才能够知道天空是无边无际的,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们看待事情要全面,不能像青蛙一样就看到了一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就说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眼光要长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
生:我们不能盲目自信,要能够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
师:总结地很好,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看待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能像青蛙一样盲目地自以为是。
(出示PPT:揭示寓意)
师:从坐井观天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青蛙是因为每天都坐在井里,看到的都是井口那么大的天,所以才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象一下,如果青蛙从井口中跳出来了,它会说些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回家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在积累本上续写下你认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课前,考虑到学生对于新授寓言的寓意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第一次接触到的词语以及句式,如“说大话”和反问句等,通过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讲授新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词意句意,从而理解文章寓意。从对话着手,讲解词句,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齐读,分角色朗读,并让学生实际操作,身临其境地体验主人公的心态差别,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情境下的语音语调,提高朗读能力,加强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课后反思:学生的年龄段尚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有限,多次朗读之后可能会感到疲惫,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肯定方面的评价语也比较匮乏,针对性建议较少,在卷纸筒环节可能学生会觉得比较新奇,课堂纪律难以把控,学生可能会出现打闹的现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