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发面
酿葡萄酒
问题: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CO2,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
因此也叫细胞呼吸。
问题探讨
呼吸作用:实质的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同学们给出的答案可能有:
有氧条件下产生CO2,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无氧条件下产生CO2;
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酒精和CO2 ;
有氧、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CO2,什么条件下产生酒精?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是什么 无氧呼吸产物是什么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有氧: CO2
无氧: CO2和酒精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自变量是?如何控制自变量?
2.因变量是?如何鉴定有无CO2、有无酒精?如何判断其含量?
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4.无关变量有?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5.怎么安装有氧呼吸装置、无氧呼吸装置?
确定实验目的:
自变量是什么?
因变量是什么?
细化:
如何控制自变量
如何检测因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
控制那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写出具体做法
方法步骤
材料用具等
【设计实验】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自变量是?如何控制自变量?
2.因变量是?如何鉴定有无CO2、有无酒精?如何判断其含量?
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4.无关变量有?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5.怎么安装有氧呼吸装置、无氧呼吸装置?
氧气的有无;通入氧气或者密闭
细胞呼吸的产物
CO2: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浑浊程度、)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由蓝色变为黄色的时间长短)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提供最适宜酵母菌生存的温度25-35℃、提供营养物质葡萄糖等
葡萄糖浓度、培养时间等;适宜且相同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装置由 组成。
无氧呼吸装置由 组成。
e
f
d
c
气泵
g
g→e→c→d
f→d
甲:有氧呼吸装置
乙:无氧呼吸装置
如何搭建实验装置?
尝试回答以下操作的目的
1.接种酵母菌前先将培养液煮沸冷却
2.甲装置连通橡皮球或气泵
3.甲装置空气先通过含NaOH溶液
4.乙装置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去除培养液中的O2,杀死培养液中的杂菌
保证O2充分供应
消耗掉B瓶中的氧气
去除空气中CO2
【实验步骤】
称取等量的两份食用酵母菌(10g);
配制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作为酵母菌的培养液;
搭建如图的有氧呼吸(左)和无氧呼吸(右)装置;
培养、观察、检测、记录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实验结果】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程度大/快
有氧呼吸装置组:
无氧呼吸装置组: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程度小/慢
二氧化碳产生情况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检测酒精的产生
【实验结果】
刚加入重铬酸钾 一段时间以后
A: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培养液;B: 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培养液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与生活的联系
如何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具体做法: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用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重铬酸钾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是什么 无氧呼吸产物是什么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有氧: CO2
无氧: CO2和酒精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观察项目 有氧装置 无氧装置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 浑浊程度高 浑浊程度低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颜色变化时间 颜色变化时间快 蓝→绿→黄 颜色变化时间慢
蓝→绿→黄
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情况 无颜色变化 橙色→灰绿色(酸性)
实验结论 酵母菌有氧呼吸,会产生大量CO2; 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少量CO2和酒精。
本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
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现象的关系。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能否用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呼吸方式?原因?
否。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
能否用是否产生酒精来判断酵母菌呼吸方式?原因?
能。因为产生酒精的是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的是有氧呼吸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有氧呼吸
葡萄糖的燃烧
二、有氧呼吸---1.底物
细胞中不能进行燃烧放能,而是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是一步一步释放能量的。
体外燃烧和有氧呼吸的区别?
A组 B组 C组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细胞匀浆
加入等量葡萄糖 有氧呼吸场所分析
细胞质基质可以分解葡萄糖;
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
线粒体促进了葡萄糖的分解。
二、有氧呼吸---2.场所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
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先由细胞质基质完成葡萄糖的初步分解,之后由线粒体完成剩下的部分。
有氧呼吸场所
二、有氧呼吸---2.场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细胞质基质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了什么物质?
科学家发现酵母汁液(主要成分是细胞质基质)能够发酵(分解)葡萄糖,但将酵母汁液加热到50℃以上,便会失效。酵母汁液经过透析(除去小分子物质)以后,也失去了发酵能力。
提供了酶和小分子物质
二、有氧呼吸---3.过程
(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小分子NAD+是电子和H+的载体
通常将NADH简化为[H],读作还原氢
还原型辅酶Ⅰ
二、有氧呼吸---3.过程
(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C6H12O6
酶
2丙酮酸(C3H4O3)+ 4[H] + 能量(少量)
场所:
细胞质基质
二、有氧呼吸---3.过程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线粒体电镜照片
外膜
内膜
嵴
基质
思考:线粒体的结构有哪些适于其功能的特点?
二、有氧呼吸---3.过程
【实验1】使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分离线粒体膜状结构和线粒体基质,加入等量的O2、丙酮酸、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段时间后,检测各试管变化情况。
⑥
⑤
④
⑥号试管,含线粒体膜状结构和基质
⑤号试管,只含线粒体基质
④号试管,只含线粒体膜状结构
二、有氧呼吸---3.过程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的变化情况如下:
⑥号试管,丙酮酸减少,产生CO2,较强的荧光出现。
⑤号试管,丙酮酸减少,产生CO2,出现微弱荧光。
④号试管,丙酮酸量不变,无荧光出现。
⑥
⑤
④
线粒体膜状结构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膜状结构
线粒体基质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酶
6CO2 +20[H] + 能量(少量)
2C3H4O3
+ 6H2O
场所:
线粒体基质
二、有氧呼吸---3.过程
【实验2】破碎线粒体后,内膜自然反卷成颗粒朝外的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这些小膜泡可以氧化[H] 。用胰蛋白酶处理后,这些小膜泡不能再氧化[H]。当把这些小颗粒装上去后,小膜泡又能氧化[H]。这些小颗粒后被证实是一系列线粒体内膜上的酶,通过以上事实,可以确定线粒体内膜上谁在氧化[H] ?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场所:
线粒体内膜
综合实验1和实验2可得出:
酶
12H2O + 能量(大量)
24[H] + 6 O2
二、有氧呼吸---3.过程
(1)C6H12O6
酶
2丙酮酸(C3H4O3)+ 4[H] + 能量(少量)
酶
6CO2 +20[H] + 能量(少量)
(2)2C3H4O3
+ 6H2O
酶
12H2O + 能量(大量)
(3)24[H] +6 O2
C6H12O6+6H2O+6O2 6CO2+ 12H2O + 大量能量
酶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
*
有氧呼吸
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3.过程
34%
32mol
思考: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相比,
细胞内的有氧呼吸具有哪些特点?
有氧呼吸:
①温和
②能量逐步释放
维持细胞相
对稳定状态
有利于
③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
保证有机物中的能量能得到充分利用
呼吸作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1. 用含18O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最终出现含18O
的物质是?
A. 丙酮酸 B. CO2
C. H2O D. H2O和CO2
2.白鼠吸入18O2,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物质是?
A.CO2 B.水 C.丙酮酸 D.乳酸
18O2:C6H1218O6→丙酮酸→C18O2
拓展:白鼠吸入放射性18O2,它呼
出的CO2中可能含有18O吗?
18O2→H218O→C18O2
18O2
H218O
H218O
C18O2
探究元素动向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葡萄糖
2丙酮酸
少量ATP
4[H]
细胞质基质
6CO2
6H2O
少量ATP
20[H]
12H2O
6O2
大量ATP
二、有氧呼吸---3.过程
分析资料,了解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1952年,二战后驻扎在东京的一位美国士兵虽然滴酒不沾,但也会进入醉酒的状态,难以解释的醉酒现象时常发生。
25年后,一个内科医生终于诊断出了其中的病因。原来在他的肠道里,生活着一种突变的酵母菌,这些突变酵母细胞利用摄入到人体内的糖类作为原料,通过糖酵解和乙醇发酵,制造出乙醇(酒精)。
三、无氧呼吸
葡萄糖 → 酒精+二氧化碳(CO2)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酶
(一)无氧呼吸的过程——酒精发酵
C6H12O6
酶
+ 4[H] + 能量
细胞质基质
(少量)
2C3H4O3
(丙酮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细胞质基质
2C3H4O3
酶
2C2H5OH
(酒精)
+ 2CO2
+4[H]
1. 过程:
三、无氧呼吸
乳酸菌
(二)无氧呼吸过程——乳酸发酵
C6H12O6
酶
+ 4[H] + 能量
细胞质基质
(少量)
2C3H4O3
(丙酮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细胞质基质
2C3H4O3
酶
2C3H6O3(乳酸)
+4[H]
1. 过程:
三、无氧呼吸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酶
(2)乳酸菌、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的无氧呼吸: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酶
(1)高等植物(水稻、苹果等)、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概念:
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三、无氧呼吸
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场所
条件
产物
能量
相 同 点 联系 实质 意义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氧气、酶
不需氧、需酶
6CO2、1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大量(32ATP)
少量(2ATP)
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阶段相同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没有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吗?
2.进行有氧呼吸需要什么条件?
思考:
原核生物可以
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通氧气
有氧呼吸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无氧呼吸:
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属于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细胞呼吸---1.概念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如丙酮酸)
细胞呼吸
能
量
热能
散失
能量
转移
ATP
ADP
Pi
能
量
细胞分裂
生长发育
主动运输
肌肉收缩
神经冲动的传导
C6H12O6
CO2+H2O
O NH2
‖ ▕
CH3—C—COOH→CH3—CH—COOH
丙酮酸
丙氨酸
细胞呼吸---2.意义
为什么被锈钉扎伤或伤口很深时,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且用透气的创可贴或纱布包扎伤口?
避免破伤风杆菌无氧呼吸大量繁殖,引发破伤风。
抑制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为什么在利用酵母菌生产葡萄酒时,酿酒初期通气处理,后期密封?
1
酿酒时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使其大量繁殖;
然后密封,使其发酵(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为什么农业生产中要通过中耕松土,提高农作产量?
葡萄糖→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ATP)
根吸收无机盐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为什么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避免根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造成烂根。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为什么储藏水果、粮食的仓库,往往通过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含量等措施,延长保质期?
减弱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以延长保质期。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温度
O2浓度
CO2浓度
补充1
五、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呼吸速率
温度
呼吸速率
应用:贮存水果时,适当降低温度
在农业上,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
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作用机理:细胞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增强。
应用:稻谷等种子在贮藏前要晾晒,甚至风干,减少水分,降低呼吸消耗。
1.温度
2.水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作用机理: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
CO2浓度
呼吸速率
应用:适当增加CO2浓度,抑制细胞呼吸,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作用机理:O2是有氧呼吸必须的,对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
无氧呼吸速率
O2
有氧呼吸速率
O2
CO2的生成速率
CO2的生成速率
O2=0,
O2>0,
O2浓度↑,有氧呼吸速率逐渐增高;
在一定O2浓度下达到最大值
进行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
3.CO2浓度
4.O2浓度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4.O2浓度
作用机理:O2是有氧呼吸必须的,对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
总呼吸速率
O2
无氧
呼吸
+
有氧
呼吸
B点。低氧气浓度下储藏
A
B
C
哪个氧气浓度下储藏粮食最好?
只进行无氧呼吸
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
A点呼吸方式:
AB段呼吸方式:
C点呼吸方式:
O2浓度为0-10%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教材 P96 一 2
C
判断酵母菌呼吸方式:
只有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只有无氧呼吸
a:只有CO2释放→
b:吸收O2<释放CO2→
c:吸收O2=释放CO2→
补充2
归纳提升:判定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酶
C6H12O6
+6H2O
+6O2
6CO2+12H2O
+ 大量能量
C6Hl2O6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C6Hl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酶
①不消耗O2,释放CO2 :
②无CO2释放:
③CO2释放量=O2吸收量:
④CO2释放量>O2吸收量
⑤CO2释放量=酒精量
⑥CO2释放量>酒精量
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有氧+产乳酸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产酒精无氧呼吸
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产酒精无氧呼吸
酶
判断呼吸方式:
例1. 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这时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
A、3:4 B、4:3 C、1:2 D、2:1
A
2
6
1
1
6
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C6H12O6 + 6O2 → 6CO2 有氧
C6H12O6 → 2CO2 无氧
物质的量之比
6
6
1
3
1:3
细胞呼吸有关计算:
补充3
例2.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3倍 B、1/2倍 C、2倍 D、1/3倍
A
24
24
24
4
12
C6H12O6 + 6O2 → 6CO2
C6H12O6 → 2CO2
例3. 现有一瓶渗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
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是3:5,因为:
A. 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 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 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 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6H12O6 + 6O2 → 6CO2
C6H12O6 → 2CO2
【例2】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才产生ATP
B.当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当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仍有2/5用于无氧呼吸
D.当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的能量供应全部来源于有氧呼吸
训练案P57
【例3】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
B.a值应当为O
C.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D.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 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的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训练案P58
训练案P59
课堂检测
2、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C
六.细胞呼吸相关实验探究
一、测定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
细胞呼吸速率
通常用______________速率或__________速率来表示
CO2的产生
O2消耗
常用测定装置
补充4
六.细胞呼吸相关实验探究
一、测定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
测定原理
细胞有氧呼吸既产生CO2,又消耗O2,为测定其真实的呼吸情况,应只对其中一种气体的变化进行测定。为此,通常向装置内添加______溶液或_______溶液吸收释放的CO2
NaOH
KOH
测定指标
CO2被吸收后,装置内气体总量减少,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小液滴向左移动。所以,可用单位时间内小液滴左移的距离代表细胞有氧呼吸消耗____的速率
O2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一液滴 装置二液滴
不动
不动
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不动
右移
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
右移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
不动
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探究案P65
六、细胞呼吸相关实验探究
是否进
行有氧
是否进
行无氧
装置三
消毒的种子
六.细胞呼吸相关实验探究
课堂检测
1.下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同时又进行厌氧呼吸的是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B
课堂检测
2.右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始终保持活性(忽略实验室的温度和大气压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①请填写下表:
②如果要确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应如何完善实验设计?
并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
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结论
Ⅰ.向____ 移动 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可能进行无氧呼吸
Ⅱ.不移动 _____________
左
只进行无氧呼吸
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
液滴不移动
1.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保证了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关于有氧呼吸的描述合理的是________ 。
①产物水中的氢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和水
②产物水中的氧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和水
③产物二氧化碳中的氧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
④产物二氧化碳中的碳都来自参加反应的葡萄糖
⑤有氧呼吸每阶段都产生ATP,但产生的量不同
⑥O2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
O2
√
X
X
√
√
X
2.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水稻的根浸入水中,持续检测CO2产生速率和水中酒精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OA段根尖细胞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
B.A时刻根尖细胞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C.OB段CO2产生速率下降原因和CD段CO2产生
速率下降原因相同
D.CD段根细胞可能逐渐失去活性
3.(2020·信阳高一检测)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乙中各加等量的经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内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不能以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B.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乙中通过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是否有酒精生成D.乙为甲的空白对照实验,用以排除无关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
11.如图是人体内的细胞呼吸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②途径提供
B.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③将受到抑制 C.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过程④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③需要水的参与
A.A点表示植物组织无氧呼吸释放的CO2
B.AB段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无氧呼吸停止
C.BC段CO2的释放量增加,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储藏瓜果蔬菜选择B点,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2.(8分)(多选)如图表示氧含量对植物组织产生CO2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过程
本质
应用
环境因素
意义
工业生产:酿酒、饲料
农业生产:中耕松土
健康生活:包扎伤口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O2浓度
CO2浓度
温度
水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葡萄糖→丙酮酸
丙酮酸→酒精
或乳酸
释放能量
A.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B.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D.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1.下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呼吸作 用的影响,则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