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复习(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复习(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31 19: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湘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单元章末总复习

水体类型
水体分布
水资源
水循环
水循环
意义
水循环的类型
循环异常引发旱涝灾害
海水运动
海水性质
海洋与
人类
塑造地貌
调节气候
水热平衡
矿产资源
盐度
温度
密度
洋流
潮汐
波浪
概念
成因
影响
水平表层、垂直
分布规律
影响
人类活动开发影响海洋环境
海洋为人类提供资源
水资源
基本概况
水体更新
生物资源
空间资源
单元知识结构
形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水体
海洋水
97%
陆地水
大气水
供应人类
所需的淡水
“水的行星”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水圈--连续但不规则
2.人类目前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
高山、高纬
2/3 以上
0.3%
浅层地下水
1.陆地水体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地球“水的行星”
活动: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判断以下现象参与哪种水循环
新疆塔里木河 ;奔腾的黄河、长江;未登陆的台风
1.分别说出3种水循环的符号
水循环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
2.使水体更新补充,保持动态平衡
释放热
吸热
3.调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平衡;
水循环势力强弱影响区域天气与气候
冲积扇
三角洲
泥沙、有机矿物质、无机盐(生物)
冲积平原
4.塑造地表形态(流水地貌)
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矿物质、无机盐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体现的是水循环哪种意义?
大气中水汽8天多换一次,全球河水16天换一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对吗?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和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
特点及意义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很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于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大,
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作用
典例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陆的台风)
小结:水循环的类型及意义
下图中①~⑨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选项,与图中③环节相吻合的是( )A.黄河入海流 B.沙尘
C.伏旱 D.台风登陆.“一滴水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这段话涉及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①水汽输送 ②蒸发 ③降水 ④径流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D
A
.乌伦古湖主要参与( )A.海陆间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工程建成后( )A.大湖盐度升高 B.小湖盐度降低 C.湖区总盐分增加 D.大小湖变为外流湖
乌伦古湖深居欧亚腹地,由南北相对独立的布伦托海(也称大湖)和吉力湖(也称小湖)组成,历史上乌伦古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乌伦古河。1987年实施工程,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联通,大湖湖水倒灌入小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
C
地表径流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环节
人类活动
水循环环节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大气降水
蒸发(蒸腾)
下渗
修建水库(时间)、跨流域调水(空间)、(增)
引河湖水灌溉、填河改陆、围湖造田(减)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植树造林(毁林)、建水库--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人工降雨
植被、坡度、铺渗水砖、沙、砾石 (增)/ 路面硬化(减)
抽取地下水(减少)、人工回灌地下水(增加)
地下工程建设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梁井结合多水源灌区。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②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③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
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 )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
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
C
C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源地、强弱等)、距海远近、地形等思考:我国西北地区新疆为什么干旱?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再加上高原山地等地形,对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阻挡。
③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3)降水的形成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降温条件;③凝结核拓展:降雨的4种类型: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锋面雨
形成原因:
①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降雨急的地方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②城市地表硬化造成下渗速度减慢,排水不畅,发生内涝。
(2)解决措施:
①增加城市绿地、湿地面积;②利用透水材料、渗水砖;③城市规划时合理布局城市排水系统。
海绵城市具有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和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功能。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建设海绵城市不能A.增强城市抗旱能力 B.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C.减轻城市水体污染 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有①雨水花园 ②湖泊、湿地
③下凹式道路绿化带 ④坑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C
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
来水量大
降水、冰川融水强度大
加强 监测预报
汇水量大
上游来水量大
支流众多
排水不畅
地势低
河道弯曲
裁弯取直
加固堤坝
建水库、大坝,调节径流
加强管制,制定应急预案
措施
洪涝
自然原因
推行防洪保险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洪涝
人为原因
破坏流域内植被
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
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水位升高,
河床坡度减小
围湖造田
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河道排水的速度慢
水利工程失事
占用分洪区
洪水的难分流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
退田还湖
加强管理,修复/疏浚河道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 4-9 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完成相关任务。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②长江中游围湖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蓄洪、排洪能力。
①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来水量大;
②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
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破坏,下渗作用减少,河流径流量增大;
【活动探究】
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总本上是平衡的。
海水的热量主要收入--
海水的热量支出--
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 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比较高中低纬辐射差异;
纬度:低纬热
季节:夏>冬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
海水温度--垂直分布
水温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2.海水热导率低
表层区:水温基本上均匀分布;
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特点:水温偏低且变化慢,
1.太阳辐射影响强弱
3.深层和表层海水对流交换强弱
表层水中含大量--溶解氧
深层水含有大量--营养盐
温跃层
深水区
成因:
1.几乎不受太阳辐射影响;
2.海水导热率低;
2.无法和表层海水形成对流交换;
海水温度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
①海水能调节大气温度,影响气候。②海水温差能发电。③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④影响渔业生产:影响到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
海 冰
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及成因
1
2
2
3
773
6
552
4
1. 读 ①②处盐度值,分析其成因。
3.比较④⑤盐度值,分析其成因。
2. 读 ③处盐度值,分析其成因。
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赤道和两极递减
找出图中盐度最值区域,总结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④⑤洋流
4.比较⑥⑦盐度值,分析其成因。
2
6
3
1
7
降水量 >蒸发量
蒸发量 >降水量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2.陆地面积大,河流汇入多
3.冰川融化增加淡水汇入
红海周围河流较少,淡水注入较少。
4
1
对比分析波罗的海和红海盐度特征
及成因。
海域 纬度 气候 河流 海区形状
波罗的海
红海
(淡水稀释)
(降水)
(蒸发)
(海水交换)
红海的表层海水,盐度高的原因:①位于副热带海区,气候炎热,蒸发旺盛。②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③沿岸多沙漠,河流稀少,几乎没有淡水汇入。④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大洋海水交换慢。
波罗的海的表层海水,盐度低的原因: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多,③沿岸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④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大洋海水交换慢。
【归纳】
影响海水盐度大小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降水大于蒸发
降水小于蒸发
温度 高

洋流(同一纬度) 寒流流经
暖流流经
结冰或者融冰 结冰
融冰
河流径流注入量 注入多
注入少或无
开敞或闭塞 开敞
闭塞
盐度降低
盐度升高
盐度升高
盐度降低
盐度降低
盐度升高
盐度升高
盐度降低
盐度降低
不影响盐度
与周围一致
较高或者较低
读地中海及其周围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①、②、③海区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影响③海区盐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入海径流多②降水多
③蒸发旺盛④海域较为封闭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A
海水盐度与人类活动
海水是盐的“故乡”。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数量巨大,如果把世界上海水中的盐都分离出来,平铺在陆地上,可使全世界陆地平均高度增加 153 米。利用海水晒盐,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
海盐主要是海水经自然蒸发而晒制出来的。
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地方,
海滩宽广(淤泥质)
风力强劲,
晴天多,日照充足,
蒸发旺盛,
适合晒盐。
海水盐度较高、污染少
我国海盐产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
找出材料中适合晒盐条件。
海水密度--垂直分布规律
0
1023
密度/kg·m-3
1000
2000
3000
4000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深度/m
赤道
热带
高纬
海水密度 整体: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深度大压力增大)
1500
垂向上变化近似一直线,密度随深度变化很小
密跃层(100~200m):
密度迅速增加,出现密度的突变层
1500米以下
密度整体较大
密度变化很小
浅表层(0~100m):密度无变化或变化很小
若海水密度突然减小,海水浮力也会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
可能会使潜艇掉落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
导致艇毁人亡。
密度流常见于相邻海盆之间,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的流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存在典型的密度流。下图示意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洋流方向( )A.表层自东向西,底层自东向西
B.表层自西向东,底层自东向西C.表层自东向西,底层自西向东
D.表层自西向东,底层自西向东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西侧盐度高,密度大 B.东侧水温高,密度大C.西侧水温高,密度大 D.东侧盐度高,密度大
D
B
2021年4月21日3点左右,印尼海军潜艇“南伽拉”号在巴厘岛附近海域执行训练任务时失联。根据专家推测,在事故发生前,“南伽拉”号一切运行良好,表明是在海底遇到外部因素才引发的事故。根据印尼海军公布的细节推测,最大的可能性是该潜艇遭遇海中断崖,才在短时间内掉向海底。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②①③
.下列对海水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曲线与盐度曲线呈正相关B.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C.②曲线的数值在60°S处高于60°N处的原因是蒸发量不同D“海中断崖”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
.影响①曲线如图分布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B.太阳辐射C.洋流D.海陆位置
A
D
B
海浪种类 成因 特点
风浪 由风力形成的最常见的一种海浪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 能量巨大
风暴潮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
①河口形状:杭州湾外宽内窄,河口呈喇叭状,浪潮涌入狭窄河道,水体涌积,水位暴涨。②天文大潮:地、月、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③风势:此时盛行东南季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涌。④河水顶托: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河流深度大,顶托作用明显。
潮 唐·白居易
早潮才落晚潮来,
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
杭州老去被潮催。
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每年的钱塘江大潮总会吸引人们前去一览其壮观。右图为钱塘江口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农历八月十八,形成钱塘江大潮的自然原因有( )①太阳、地球、月球间的引力②杭州湾的喇叭口地形③海潮与河水运动方向相同④陆风的推波助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①潮差减小 ②潮差增大 ③西移 ④东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D
下左图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右图为“某海城表层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左图所示海区、对应可能是右图中的点( )A.① B.② C.③ D.④.右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由图可知该洋流是( )A.北半球的暖流 B.北半球的寒流
C.南半球的暖流 D.南半球的寒流.若右图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 B.②的密度大于④的密度C.④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 D.①的盐度大于③的盐度
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海水温度递减;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海水温度。②深度: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③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水温度高,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海水温度低。
D
C
B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特别是渔场):①纽芬兰渔场(美国附近)、北海道渔场(日本附近)、北海渔场(欧洲西海岸)——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的扰动,海底的营养盐类到达海水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②秘鲁渔场(南美洲西海岸)——深层海水上泛,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3)对航运的影响:
①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和时间,逆洋流航行则相反;②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对航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高纬度的洋流会把来自极地地区的冰山带去中低纬度地区,威胁航海安全。(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加快原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
(1)图中①②两海区相比,盐度和温度都较高的是哪一海区__,原因是____
(2)图中②④两海区相比,盐度和温度都较高的是哪一海区____,原因是____
(3)试分析图中甲 、丙、乙中,哪里有渔场分布____,并简述其原因____。
(4)若在③海区发生了原油泄漏事件,请说明洋流对③海区和⑤海区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读右图,回答问题。
海上石油开采
远洋航运
海盐业
海上养殖业
海洋捕捞业
仓储业
海洋经济
风力发电
海上天然气开采
生物制药
深海采矿
潮汐能和波浪能
海水淡化
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优缺点:
优点:
①空间广阔,立体利用;②地价便宜,不迁人口;③隐蔽性好。
缺点:①环境复杂,气象多变;
②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
③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海上石油开采
海上天然气开采
仓储业
什么海域易发生赤潮?
①所处纬度较低,海水水温较高海域;②地形半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海域;③位于携带大量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河流入海口的海域;④海水养殖业发展快的海域。
赤潮产生的原因: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沿海养殖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汇入江河,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②中低纬度温度高、光照强,浮游生物易大量繁殖(易发生在夏半年);③封闭的大陆架海域,海水流动慢,风力微弱,净化速度慢。
.赤潮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主要原因是( ) A.因海水温度太高而死亡
B.因过度缺氧窒息死亡 C.因缺乏围栏保护而中毒死亡
D.因船舶漏油污染而死亡.当赤潮发生后,下列生产活动受其危害最大的是( )A.近海水产养殖 B.大陆架石油开采C.城市自来水厂取水 D.轮船海洋航行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型藻、原生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的,现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读我国沿海地区赤潮发生次数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B
A
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惠州、江门等9市组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美国旧金山湾和日本东京湾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略图。材料二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大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等边远地区逐步转移,导致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材料三 图示区域河网纵横,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珠江口是我国赤潮频发的海域之一,赤潮实质是水体富营养化。(1)简析珠江口水域赤潮频发的原因。
人为原因:珠江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农业化肥、农药、灌溉退水;
沿海养殖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汇入江河,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暖
自然原因:
河网纵横,三江汇集,八口入海流域面积广汇入营养物质多
海区较封闭,营养物质易富集
纬度较低,热量较丰富,藻类生长快;
(1)图1中,甲、乙、丙、丁四个海区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3分)(2)图2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站中,纬度最低的是____观测站,判断依据是____。(3分)(3)洋流会对流经海域及附近地区产生一定影响。图1中,D洋流具有____的作用。(2分)(4)图3中显示,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对比A、C两处海域的盐度,据图判断,C海域盐度较____(高、低)。(2分)(5)对比图3中赤道附近与副热带海区(南北回归线)附近海域的盐度,盐度较高的是____海区。并据图分析该海区盐度较高的原因。____(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