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2月)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文学主导性的体裁是诗歌,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诗歌能抒怀咏志、唱出个人的声音,而小说则能讲述民族的寓言。在拉丁美洲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一种新的拉丁美洲共同体意识逐渐成形,这种意识影响到文学,同时也被文学所塑造。
拉美新小说讲述的不仅是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例如在《百年孤独》中作为拉丁美洲象征的小镇马孔多,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居民只能以“一个吓人的东西,好像一间厨房拖着一个镇子”来形容这一现代发明,它既是进步的许诺,又似不祥之兆。对于他们来说,火车如同神话般魔幻。从这个意义上说,“魔幻”意味着欠发达,意味着尚未祛魅的状态。马尔克斯和他的同行们讲述的,就是当时生活在欠发达状态中的拉丁美洲人所经历的欢欣与苦难,他们一次次被点燃又一次次被浇灭的希望。
当然,“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富恩特斯的《最明净的地区》读起来就像在观看墨西哥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科塔萨尔的《跳房子》更为大胆,让读者自己去选择章节的阅读顺序。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家无穷的创造力和拉丁美洲人民不竭的生命力。这些力量的积聚,要突破小说固有的边界,要释放太多的能量。
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在文学后辈们,如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中能明显看到《百年孤独》的影子,罗贝托·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也带有《跳房子》的痕迹。60年后回看,这就是拉美文学的“走出去”,是拉美作家以饱含原创性的精神、跨越国界和大洲的眼光与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也是拉美“文学爆炸”在热闹过后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经验遗产。
(摘编自张伟颉《六十年后,拉美“文学繁荣”再回首》)
材料二: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魔幻创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 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他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并不因为“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一些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露了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
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 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
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只有当作家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否则,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持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外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20世纪上半叶诗歌是拉美文学的主导不同,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
B.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一度萧条静寂。
C.学界一致认为,诗人在学习和借鉴中对先驱者往往会有一种爱恨交织的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创新和突破。
D.如果魔幻的文学写作缺乏历史、现实、文化的有力支撑,让形式技法喧宾夺主,必然会进人创作的困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拉美新小说不仅讲述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魔幻现实主义”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
B.回首拉美文学,作家运用原创、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C.莫言借鉴魔幻现实主义,并融入了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来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成就了“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D.既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如此,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发展得更好。
3.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一“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阿莱霍·卡彭铁尔的《追击》采用了与音乐中交响曲的各个乐章相呼应的故事结构。
B.略萨的《绿房子》如电影镜头般轮流展现不同时空中并行、最后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C.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遵循了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单线结构模式,脉络清晰。
D.卡夫雷拉·因凡特的《三只忧伤的老虎》从小说标题开始就抛出一系列的文字游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答:
5.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成就之下,中国当代文学魔幻写作存在的必要性。(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我跟着那青年女子,不久就来到一座很整洁的小房子前,那房子还有明亮亮的半圆形小窗户,房前有一个铺满石子的小四方院,你也可以说是还长满了被精心栽培而香气四溢的鲜花的小花园。窗子上挂着纱帘,纱帘的中间没扯上。透过窗棂可以看到一个弧形绿色大屏风或一把扇子,还有一张小桌和一把大椅子,我不禁想,姨奶奶那时也许正好不神气地坐在那儿呢。
我的鞋那时已处于万般凄惨的境况了,鞋底已一片一片地掉了,鞋帮也破裂得难以被再认为是鞋了。我的帽(也被我用作睡帽)又扁又皱,就是被扔到垃圾堆上的脱了柄的破镐和它相比也不会不好意思了。我的衬衣和长裤上沾着暑气、露水、草屑和肯特郡的泥土(我在那泥上睡过觉),再加上破烂不堪,当我站在门前时,我姨奶奶小院里的鸟儿也受了惊吓。从离开伦敦后,我的头发就没碰过梳子和刷子。由于没受惯风吹日晒,我的脸、脖子和手都被烤成了紫褐色。我从头到脚都是白垩粉和沙土,就像刚从一座石灰窑里出来一样。就这么一副样子,还对这副样子有强烈的自觉,我等着向我那严厉的姨奶奶介绍我自己,让她接受我这样的第一印象。
有那么一会儿时间过去了,客厅窗子依然那么平静,以至我想她可能不在那里。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头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
“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
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住,用手指碰了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
她吃惊地抬头看了看。
“对不起,姨奶奶。”
“呃 ”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
“对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孙子。”
“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
“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妈。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干不适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这里来。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
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橱架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东西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我脑袋下垫了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的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样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
我姨奶奶个头高高的,神色严厉,但并不难看。她的脸上,她的声音里,她的步态举止中,都无不流露出一种刚毅,足以说明她往日在像我母亲那般娇弱的人身上所产生的影响;她容貌还可算秀丽,虽然面容坚定严肃。我特别注意的是她有一双十分机灵明亮的眼睛。在我认为是种包头布(我说的是那便帽,当时那种帽子比现在更流行,帽两边有系在脖子上的带子)下,她灰白的头发简单朴素地向两边分开。她穿的衣是浅紫色的,整齐干净,只是尺寸很紧,好像她想尽可能减少挂碍。我记得当时我认为她的衣服看上去极像剪去了不必要的下摆的骑装。她在襟前挂了一个金表,金表还配有链子和一些挂饰;如果我能从其大小和式样判断,那表应是男子用的。她喉部有一块约莫是衬衣领口的东西,腕部露出像衬衣袖口的东西。
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海风又吹进来了;我又看见擦得锃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瓷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着这一切的我。珍妮去烧洗澡水了。洗澡实在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乎无法让眼连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之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烘烘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
(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贝西姨奶奶挥动那把刀并做砍的动作,说道“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可以看出她有重女轻男的思想。
B.本文虽然没有详细描写大卫来投奔姨奶奶的原因和经过,只用几句话加以概括,但足以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倾向。
C.近距离观察和接触贝西姨奶奶后,大卫发现她外刚内柔,也很亲切,并不像从母亲那里听到的那么严厉和傲慢。
D.洗完澡之后,“我”之所以“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不仅因为疲乏至极,还因为在这里获得了温暖和安全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我”衣衫褴褛的情况,不仅写出了“我”的惨状及一路走来的不易,还为下文姨奶奶见到“我”之后的反应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大卫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结构曲折,情节跌宕起伏,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C.倒数第二段描写大卫回忆当时贝西姨奶奶屋内的摆设,“不协调”“脏兮兮”两个词刻画出他当时惴惴不安的心理。
D.本文主要记叙了大卫·科波菲尔前来投奔姨奶奶贝西,姨奶奶见到大卫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和做法,语言真实而细腻。
8.节选部分重点刻画了贝西姨奶奶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6分)
答:
9.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殽下之事,韩与诸侯攻秦。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 ”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
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曰:“今王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虽王与子,亦其猜焉。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曰:“吾始已诺矣,今不与,是欺之也。”乃使冯亭代。
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
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 ”对曰:“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 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 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 ”赵豹出。
王召赵胜、赵禹。二人对日:“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
赵胜至曰敞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
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龁以兵遇赵于长平。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B.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C.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D.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挈瓶之知”与“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
B.“阴使人请赵王”与“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C.“唯王才之”与“试使斗而才”(《促织》)两句中的“才”字含义相同。
D.“王自图之”与“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昭王因韩国曾联合诸侯进攻秦国,又反复无常不守盟约,把韩国当作心腹之患,准备进攻韩国,公子他赞同,还认为可以不用战争而多割取土地。
B.韩国派阳成君到秦国谢罪,答应把上党先给秦王,又让韩阳告诉上党太守执行命令,而上党太守却把土地给了赵国,韩王就派冯亭代任上党太守。
C.赵国内部对是否接受上党土地有着不同的看法,赵王没看到事件隐藏的祸患,过于看重不用兵就能得到城池的好处,派人到上党接受土地。
D.冯亭回到韩国后,禀报说赵国已经发兵占领了上党,韩国就将上党被赵国占领的情况告诉秦国,结果秦王大怒,命令秦军进军,和赵军在长平交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王与子,亦其猜焉。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4分)
译文:
(2)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4分)
译文:
14.对于韩国把上党的土地献给赵国,赵王与赵豹有什么不同看法 请简要概括。(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苦寒吟
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冰层很厚,而且冰面上没有裂纹;虽有阳光,但阳光也透着寒冷:诗人借此进一步写出天气之寒。
B.诗人“敲石”的目的是取暖,但是“不得火”而取暖不得,于是发出了“壮阴正夺阳”的感慨。
C.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面对苦寒环境,诗人无话可说,只得借这首诗歌发出穷愁的不平之鸣。
D.人们用“郊寒岛瘦”评价孟郊和贾岛的诗歌风格,从这首诗来看,“郊寒”的评价恰如其分。
16.首联是如何写景的 首联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一旦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一观点。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书信无法传达,暗含相思之苦。
(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以及不为金钱所驱使的豪迈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___①___。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记载了历经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触手可及,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时代___②___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___③___,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造成强对流天气的根本原因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天气晴好,太阳辐射强,近地面___①___,此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后膨胀,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当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水蒸气___②___。在水滴下降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高空气流,会继续被携升。如此反复,小水滴___③___,直至高空气流再也无力支撑其重量,最终降落成雨。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夏季雷雨的水滴像从天空撒下的豆粒,而春雨绵绵,如丝绸般的帘幕。因为雨点的大小主要是由空气的水汽含量和云中垂直运动的强烈程度决定而出现春夏雨量的不同。夏季,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很丰富,而且地面温度较高,空气的对流运动强烈,所以夏季的雨点更大。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对我们的警告,请不要置若罔闻,要积极配合,而不是逃避。
B.刘老师对小明说:“要记住,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C.既然我们话不投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各回各家吧!
D.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我们就没有什么河流不能跨越。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叶先生本科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他在老家山东工作了一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发展不理想,便来到上海打拼。开始他为老板开车、为公司做文案,后来改做家政,其出色的家务工作能力颇得老板及其家人的赞许。现在,他不仅是保姆,还是司机、厨师、家庭教师、网络维修师,身兼数职,每月薪水13000元。
对于叶先生的行为,有人认为值得称赞,有人觉得叶先生工作性价比不高,有人觉得没面子……
你如何看待叶先生的行为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2月)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扩大范围。由材料一第一段“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可知,选项将原文的“长篇小说”扩大范围为“小说”。B项,“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第四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可知,此时期拉美文学仍有划时代作品。C项,“学界一致认为……”张冠李戴。据材料二第二段,这是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的观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A项,“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错误,“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见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故选A项。
3.【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可知,“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指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或运用新的结构、新的语言。A、B、D三项属于“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C项是传统的小说结构。故选C项。
4.【答案】①首先,提出问题,总的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两方面问题,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②其次,从“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分析问题,然后论述如何解决“影响的焦虑”以及“同质化”的问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答案】①“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每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所需要的文学作品。中国当代需要文学魔幻写作。②中国文学魔幻写作拥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传统。③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进行当代文学魔幻写作,能够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答案】A
【解析】A项,“可以看出她有重女轻男的思想”错误。此时的贝西姨奶奶没有认出“我”,所以让“我”走开,此处不能看出她有重女轻男的思想。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B项,“结构曲折,情节跌宕起伏”错误,本文没有曲折的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故选B项。
8.【答案】①正面描写。文章通过对姨奶奶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突出她坚定严肃、刚毅干练、俊俏朴素、略带男性气质等形象特点。②对比。文章通过描写姨奶奶见到“我”前后态度的变化,突出了她仁慈和善良的形象特点。③环境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文章用大量笔墨描写姨奶奶的房子、花园以及房间的布置,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突出她勤劳能干的形象特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①情节上,“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本文情节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叙事人称上,“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和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具感染力。③主旨上,以“我”的视角感知周围世界,通过“我”这个孩子所感受到的种种温暖与痛苦,表达对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答案】A
【解析】D项,“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断句错误,根据文意,“太守有诏”意为“听到了太守的转告”,“谓”的主语是“赵胜”,而该项主语成了“太守”,意思表达错误。C项,“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错误,根据上下文,封县令千户郡邑,各官吏爵位都连升三级,所以“诸吏”是“益爵”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B项兼有C、D两项的错误。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C项,“含义相同”错误,“唯王才之”的“才”指“裁决”;“试使斗而才”的“才”指“有才能”。这两句中的“才”字含义不同。A项,“挈瓶之知”中的“知”指“智慧知识”;“不吾知也”中的“知”指“了解”。B项,都指“暗中”“暗地里”。D项,“王自图之”中的“图”指“图谋”;“不图子自归”中的“图”指“想到料想”。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上党太守却把土地给了赵国”错误,上党太守坚持守卫国土,反对把土地献给秦国,把土地给赵国的是冯亭。
13.【答案】(1)即使是君王和您,也大概会对我猜疑的。臣下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秦兵,如果不能坚守到底,那么我就为国战死。(“猜”“悉”“卒”各1分,句意1分)
(2)况且秦国用牛耕种,从水道运送军粮,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都列阵在上党,法令严格政务推行顺利,不可以和他们交战。(“田”“列”“令”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①赵豹认为,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是想要把祸患转嫁给赵国,不应接受;②赵王则认为,上党这里的人们怀恋他的恩义,现在不用作战就能得到上党的土地,所以应当接受。(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秦昭王对公子他说:“去年殽下的战争,韩国和诸侯联合起来进攻秦国。韩国与秦国边境接壤,他们的土地方圆不到千里,反复无常不遵守盟约。从前秦国、楚国在蓝田交战,韩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秦军,可是秦军战斗不利,韩国因此反与楚国联合。韩国对于我国来说,是心腹之患。我准备进攻他们,怎么样 ”公子他说:“大王出兵韩国,韩国一定恐惧,恐惧就可以不用战争而多割取土地。”昭王说:“好。”于是就出动军队。
韩国十分恐惧,派阳成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作为讲和的条件。让韩阳告诉上党太守说:“现在大王派我把情况告诉太守,太守还是把土地献给秦吧。”上党太守说:“人们有这样的话:‘即使是小智小慧,守着的器物就不能出借。’即使是君王和您,也大概会对我猜疑的。臣下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秦兵,如果不能坚守到底,那么我就为国战死。”韩阳迅速把情况报告给韩王,韩王说:“我当初已经答应了秦国,现在不给,这是欺骗秦国。”于是就派冯亭取代原上党太守。
冯亭坚守三十天,暗中派人请求赵孝成王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可是上党的民众都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愿意做赵国的臣民。现在愿意拜献给大王,希望大王裁决这件事。”赵王大喜过望。
赵豹回答说:“臣下听说圣人认为无故获利是最大的祸患。”赵王说:“人们怀恋我的恩义,怎么说是无故 ”赵豹说:“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是想要把祸患转嫁给赵国。秦国遭受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享受了它的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而弱小的国家却能从强大的国家手中得到吗 如今君王得到上党,可以说是有缘故吗 况且秦国用牛耕种,从水道运送军粮,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都列阵在上党,法令严格政务推行顺利,不可以和他们交战。大王还是自己认真考虑一下。”赵王大怒说:“使用上百万军队,攻战经年累岁,没有得到一座城池。如今不用兵反而会得到土地,为什么不干 ”赵豹退出去。
赵王召赵胜、赵禹。二人回答说:“用兵经年,没看见得到一座城邑,现在安坐而得到城邑,这是大利的事。”于是就派遣赵胜前去接受土地。
赵胜到上党说:“敞国的君王,委派使者臣下赵胜,听到了太守的转告,派臣下赵胜对您说:‘请把三万户的郡邑封赏给太守,千户的封赏给县令,各官吏的爵位都连升三级,民众能把人聚集到一起的,每家赏赐六金。’”冯亭流泪,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而回到韩国,对韩王说:“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现在已发兵占领上党了。”
韩国报告秦国说:“赵国发兵占领了上党。”秦王大怒,命令公孙起、王龁率领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交战。
15.【答案】C
【解析】“无话可说”错误,作者有很多话要说,只是无从说起。
16.【答案】首联通过视听结合来写景。第一句侧重于视觉描写,写天色青苍,寒气无处不在;第二句侧重于听觉描写,描写北风“抽打”枯桑,发出凄厉的声响。(2分)作用:①寓情于景,通过对冬日凄寒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凄冷。(2分)②照应诗歌题目,奠定了诗歌凄苦的基调。(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17.【答案】(1)朝闻道 夕死可矣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8.【答案】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②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③推陈出新/独辟蹊径(每空1分,符合语境即可。不是成语不给分)
【解析】第一处,结合上文“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此处是说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好人、坏人都有,可以填“鱼龙混杂”等。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第二处,结合上文“因时而变”“新陈代谢”,此处是说时代发展快、变化大,可以填“日新月异”等。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第三处,结合上下文“职业因时而变”“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此处是说“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要不断创新,可以填“推陈出新”等。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19.【答案】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记载了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3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每处2分)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搭配不当,“历经”要改为“经过”或“通过”;二、不合逻辑,“约3万多锤”,要去掉“约”或“多”。
20.【答案】①比拟,“守望着……”赋予老行当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地再现了老行当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②比喻,把“老行当”比喻为“老酒”,使对“老行当”的阐述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老行当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突出了“老行当”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D
【解析】画线句中的“我们”,指作者以及读者。A项中的“我们”指具有特殊身份的一个群体。B项中的“我们”是“你们”之意,不包含刘老师。C项中的“我们”指说话时的双方。D项中的“我们”指作者以及读者。故选D项。
22.【答案】①气温迅速升高 ②凝结成水滴落下 ③逐渐变成大水滴(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指导】材料分为两段文字,第一段叙述事件,第二段是各种角度的评论。
第一段有许多细节,为写作者提供思考的“抓手”,如由计算机本科毕业生转为做保姆、司机,可促人思考职业是否有高低贵贱;由“受疫情影响”可促人思考形势所迫,应变通选择;由“出色的家务工作能力”可促人思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由“身兼数职,每月薪水13000元”可促人思考,付出与能力是否应该与获得的回报相等……
第二段评论角度各异,能够引导写作者打开思路。写作时,应该对人们这样评论的原因进行深挖,比如,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没面子呢 一是认为“保姆”职业低下,二是认为有失大学生的身份,三是认为薪酬与付出不等价,说到底,还是观念在作崇。这样分析,提出解决办法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不会泛泛而谈。
【参考立意】①无论做什么,自己做得开心就行。②专业只是生存的基本技能,文凭也只是就业时的一个筹码。③对新时代、新职业,应有新观念。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⑤随势变通,规划人生。(如有其他立意角度,符合材料要求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