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观潮 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1 17:5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观潮
四年级上册
目录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课文
拓展练习
学习目标
认识“盐”、“屹”、“昂”等十二个生字,会写“潮”、“据”等十五个生字。
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重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难点)
读下面这首古诗,说一说诗中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tāo zhàng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新课导入
返回
参考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诗中描写了涨潮和退潮的全过程,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
资 料 袋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大潮
读一读,认一认
学习课文











yán

áng
dùn
dǐng
fèi
hào
zhèn
bēng
shà


guàn
返回
解读课文
1 、小声地阅读课文,并根据以下六个方面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a、八月十八——
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
e、浪潮——
c、观潮人——
最多
d、响声——
f、人的情绪——
最好的地方
最大
最壮观
最高涨
2、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时间顺序
3、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根据以下要求来阅读下面的句子。
a、什么样的响声呢 “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b、说“潮来了”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 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句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4、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起来”,人群是怎样沸腾的 比如,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大家一起来演一演吧。
课文: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5、请同学们阅读并赏析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赏析: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课文主旨
本文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雄奇壮观的景象,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让人如临其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喜爱之情。
1、为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笼罩 (lóng lǒng )
薄雾 (bó báo )
风号浪吼 (háo hào )
海塘大堤 (dī tí )
余波 (bō pō )
拓展练习
返回
2、词语对对碰
写出近义词
依旧—— 霎时——
犹如—— 颤动——
写出反义词
宽阔—— 沸腾——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刹那
仍旧
好像
颤抖
狭窄
平静
万籁俱寂
风平浪静
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③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
比喻
比喻
4、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拟人
作业
① 熟读并背诵第3、4自然段,会写课后生字。
② 学习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和修辞手法后,自己尝试写一篇有关暴风雨的小短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