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爷爷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学唱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让学生在音乐中抒发对榕树爷爷的深情与依恋。同时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能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体会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并唱准二声部旋律。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新课教学
1、 发声练习
T: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树吗?(PPT)
S:榕树
T:是的,这棵榕树的树龄很长,大家都叫它榕树爷爷。(PPT)
树上还停着很多小鸟,听听他们唱着什么?(PPT)
(师弹17-- 65-- 54-- 004- 3----)
S:聆听17---。。。。。。。
T:起
S:生唱17.。。。
T:小鸟的声音是怎样的?
S:清脆 悦耳
T:用小鸟的声音特点来唱
S:2唱17--。。。。
2、 引子部分
T:小鸟的歌声也没能唤醒榕树爷爷,让老师来试试
(师唱引子部分低声部,划拍)
S:聆听
T:还是没用,听,又传来呼唤声了,听听有什么不同,是否熟悉?
S:聆听引子部分/双声部/榕树爷爷的回应/有小鸟唱的歌
T:是的,我们加入呼唤榕树爷爷的队伍吧,先来唱唱老师的呼唤,耳朵听,眼睛看(师慢弹引子部分低声部1次)
S:聆听,看词
T:准备,起!
S:跟琴唱引子部分低声部(2次)
T:注意长音,看手势(无伴奏唱低,师加入高声部)
S:唱引子部分低声部(3次)
T:请一二两组帮我,三四组继续呼唤
(低声部关注长音,高声部关注音准,指挥手势变提示型)
S:分组合作唱引子部分(4次)
3、 完整初听乐曲
T:我们的呼唤吸引了小动物们的到来,听听它们和榕树爷爷的交谈中,是否听到熟悉的旋律?出现在哪?完全一样吗?从哪看出?(PPT)
S:初听/有/引子和结尾/不一样/老师的指挥手势
T:那我们到谱子上看看是否是这样?
S:对比引子和结尾的谱子,找不同
4、 学习主体部分旋律
T:这么热闹,咱们也和榕树爷爷聊聊生活趣事吧(PPT)
S:聆听主体部分
T:小鸟和青蛙也来呼唤榕树爷爷了,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呼唤分别是哪一条吧。耳朵听,第一条(师先唱低)
S:聆听
T:第二条(师弹唱高)听出了吗?
S:聆听,第一条青蛙,第二条小鸟。
T:是的,小鸟的声音清脆、嘹亮,青蛙的声音略微低,大家和老师想的一样。两只小动物的呼唤旋律有相同的地方吗?(PPT)
S:聆听双声部范唱/有(若生说不出,师范唱低声部,相同处举手示意)(PPT)
5、 学唱青蛙旋律
T:我们先来唱唱青蛙旋律,先听老师呼唤一次(师唱谱1次)
S:聆听师唱青蛙谱
T:你们起
S:生唱青蛙谱(2次)
T:填上词唱
S:生唱青蛙词(3次)
T:继续来一次
S:生跟琴唱青蛙词,师弹双音(4次)
T:跟着音乐张口默唱,老师会唱低声部的旋律帮助大家来寻找青蛙(PPT)
S:聆听主体范唱,青蛙师唱(5次)
T:根据我的手势,看我们的默契,继续找寻青蛙
S:跟主体伴奏,师唱高(榕树虽然老了),生唱“啦”,齐唱青蛙处(6次)
T:怎样的声音才能显得和榕树爷爷交流的亲切,和小动物的可爱?
S:圆润、连贯、轻巧(或师示范唱)
T:好,就用这样的声音再次合作,还是看我的手势,找默契,会有变化哦。
S:跟主体伴奏,一二组唱“榕树爷爷虽然老了”部分旋律,三四组唱“啦”部分旋律,齐唱青蛙(青蛙旋律唱准后学小鸟旋律)
6、 学唱小鸟旋律
T:小鸟都等焦急了,我们赶紧来试试(师弹一次)
S:聆听小鸟(1次)
T:起
S:唱小鸟(2次)
T:请一二两组同学唱
S:一二组唱小鸟,师弹双音(3次)
7、双声部合作
T:两组合作吧
S:跟琴唱,师弹双音
T:聆听小鸟和青蛙的合作,张口默唱(PPT)
S:聆听双声部范唱
T:跟伴奏唱主体部分(师加三声部)
S:唱主体部分
T:是否注意到老师和你们的不同?(讲解三声部)
S:是
T:(看谱)那我们完整聆听三声部的效果,张口默唱(PPT)
S:完整聆听全曲
7、 小结
T:愉快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该和榕树爷爷说再见了,咱们再来亲切的呼唤一次吧。(PPT)
S:完整唱,跟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