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中考真题汇编 07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广西中考真题汇编 07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1 11: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②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③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1.【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如鸣珮环 B. 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 及其日中如探汤 及其家穿井 D. 孰为汝多知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12.【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 【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 【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 【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13.【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 【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 【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 【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14.【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
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12.【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字意义
字源法 行者休于树 甲骨文 → 金文 篆 隶 (1)________
迁移法 故虽吏事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________
查字典 属余为记 (1)shǔ:①类别。②隶属。③是。 (2)zhǔ:①连缀;连续 ②(意念)集中在一点。 ③同“嘱”,嘱咐 (3)________
13.【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 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 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14.【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议语。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15.【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16. 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3.【2021.广西桂林市.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仙则名(出名)
B. 斯是陋室(这)
C. 可爱者甚蕃(多)
D. 陶后鲜有闻(新鲜)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温故而知新
C. 濯清涟而不妖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南阳/诸葛庐
B. 往来无白/丁
C. 中通/外直
D. 不蔓/不枝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选 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
【甲】 ②__________ ②_________
【乙】 莲
4.【2021.广西河池市.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 千金求马》)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期年:满一年。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 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之马至者三
C. 其真无马邪/其首五百金
D. 骈死于槽枥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执策而临之(面对)
B. 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C. 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 【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C. 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不同,【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涓人”用重金购买死马的头,刺激各地献来宝马,不满一年即成功收获好几匹千里马的故事。
D. 【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乎不同。【甲】文中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
(4)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5)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阐述。
5.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况守①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0.【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
B.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功效
C. 文卷悉烬 悉:全,都
D. 喝使归舍 舍:房舍,住宅
11.【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 以伤先帝之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 所以威行而无怨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 于是不可及矣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2.【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
B. 【乙】文况钟“威行而无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担火灾罪责。
C. 【甲】文诸葛亮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难与共的历程,是想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甲】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上相比于【乙】文更加具体生动。
13.【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请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14.【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请谈谈你的看法。
6.【2021.广西梧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节选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
【注释】①病笃:病重。②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1)下列对乙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B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C.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D.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B. 以彰其咎 彰:表彰。
C. 属以后事 属:通“嘱”,嘱托。
D. 效忠贞之节 效:贡献,献出。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报先帝而忠陛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残年余力
C. 召亮于成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继之以死 公将鼓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叮咛后主牢记“先帝遗诏”。
B. 乙文以时间为线,主要叙写刘备托孤,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以图大志等事宜。
C. 在写法上,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描写;乙文则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D. 甲乙两文,一“表”一“传”,体裁各异,但都表现了诸葛亮忠于蜀汉之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7.
甲】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2.【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于:从……那里
B.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既:在……之后
C. 皆布衣之士也布衣:平民百姓
D. 居无何无何:不知多久
3.【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B.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脸上露出了胆怯的神色,长时间向唐雎下跪并道歉。
C.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
D.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他们的将军必然是可以被偷袭并且俘虏的。
4.【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文记述古代可敬可歌的守边保国故事。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面对面展开激烈抗争,最终保全安陵国土;周亚夫尽职尽责严守边关,在驻守的细柳营治军严明,严格按照军规军纪接待汉文帝劳军。
B. 两文展现了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唐雎是一位外交使臣,面对秦王的威迫,他舌战强敌,拔剑而起,表现出令人敬仰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周亚夫是一名守边将军,他守土有责,治军严明,连皇帝劳军都按军约行事,展示了“真将军”的本色。
C. 两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这掷地有声的语言表现出唐雎刚强不屈的个性;“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则表现了周亚夫刚直不阿的性格。
D. 两文卒章显志。甲文将安陵国能幸存归功于唐雎,表达了秦王对为国挺身而出的勇士的尊敬与赞叹;乙文通过汉文帝当面对周亚夫连连称赞,表达了对周亚夫“真将军”风范的赞美。
1.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②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③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1.【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如鸣珮环 B. 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 及其日中如探汤 及其家穿井 D. 孰为汝多知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12.【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 【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 【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 【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13.【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 【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 【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 【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14.【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案】11.【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C 12.【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D 13.【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A
14.【2022.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 (1)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远。
【解析】
【11题详解】
A.如:与“何”连用,“把……怎么样”/动词,像;
B.诚,名词,诚心/副词,实在,确实;
C.及:都是“等到”的意思;
D.知:同“智”,智慧/动词,懂得,知道;
故选C。
【12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D.【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是判断句,不是“被动句”。故选D。
【13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是从关心愚公的角度提出疑问。“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她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所以选项“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叩(敲、打)、箕畚(是用箕畚装土石)、尾(边)”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以(认为)、去(离,距离)”两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
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阒寂,素影蹁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12.【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字意义
字源法 行者休于树 甲骨文 → 金文 篆 隶 (1)________
迁移法 故虽吏事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________
查字典 属余为记 (1)shǔ:①类别。②隶属。③是。 (2)zhǔ:①连缀;连续 ②(意念)集中在一点。 ③同“嘱”,嘱咐 (3)________
13.【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 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 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14.【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议语。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15.【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16. 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答案】12.【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①. 休息 ②. 即使 ③. 同“嘱”,嘱咐 13.【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D
14.【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1)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2)只见一只仙鹤飞舞鸣叫,好像能明白人的意思。
15.【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真题】 用所在地的地名、当地太守的号、来源于诗句、生活中的事物等。
16. 示例:“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借用它陶渊明《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字源法,这个字最初是人倚在树旁,故翻译成休息;
(2)运用迁移法,“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意为: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虽,即使;
(3)句意为:嘱托我写一篇记。属,通假字,同“嘱”,嘱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谓,命名;(2)惟,只;若,好像;解,明白。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了解。“北固亭”因为建在北固山上而得名;“醉翁亭”是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用自己的号命名的;“心远亭”的命名“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来源于古人的诗句;“孤鹤亭”得名于主人养的一只孤鹤。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古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分析两则材料,找出类似的用法即可。示例:材料二中“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呖”则是借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亭下如积水空明”。
【点睛】参考译文: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 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太守下山回家,宾客也跟着走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3.【2021.广西桂林市.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仙则名(出名)
B. 斯是陋室(这)
C. 可爱者甚蕃(多)
D. 陶后鲜有闻(新鲜)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温故而知新
C. 濯清涟而不妖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南阳/诸葛庐
B. 往来无白/丁
C. 中通/外直
D. 不蔓/不枝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选 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
【甲】 ②__________ ②_________
【乙】 莲
【答案】(1)D (2)B (3)B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 ①. 陋室; ②.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D.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而”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句意为: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而:连词,表示转折;
B.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受。而:连词,表示承接;
C.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连词,表示转折;
D.句意为: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而:连词,表示转折;
故选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B.有误,句意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故断句为:往来无/白丁。故选B。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云,说;何,什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乙文第一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和第二段“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通过对莲的描绘和赞颂,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据此可知,他们相同的志趣是: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4.【2021.广西河池市.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 千金求马》)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期年:满一年。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 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之马至者三
C. 其真无马邪/其首五百金
D. 骈死于槽枥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执策而临之(面对)
B. 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C. 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 【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C. 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不同,【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涓人”用重金购买死马的头,刺激各地献来宝马,不满一年即成功收获好几匹千里马的故事。
D. 【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乎不同。【甲】文中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
(4)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5)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阐述。
【答案】(1)A (2)B (3)A
(4)①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②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
(5)示例:我认同局限性这个观点。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如同痼疾,是很难避免的,因此作者的希望很难实现。在当今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了宽松的育人环境,我们在大展宏图的同时考虑的是如何增长自己的才能,为民为国做贡献。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A.表转折,译为但是;
B.代词,指千里马/结构助词,的;
C.副词,表诘问语气,难道/代词,指死去的千里马;
D.介词,在/介词,对,向;
故选A。
【小问2详解】
B.策:马鞭,这里是名词动用,鞭打。故选B。
【小问3详解】
A.文言断句。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且:尚且。正确的断句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故选A。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古今异义。重点词语:
①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候。
②古之人君:古代有一位国君;以:介词,用;求:寻求,买;不能得:不鞥得到,买不到。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认同。在封建社会中,因为社会的局限性,人才的单一性,统治者的愚昧性,会出现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当今社会人才多样,各行各业都可以大展才华,只要自己有才干,就不会被埋没。
示例:不认同。这个观点在现代也正确。人才是需要有眼光的“伯乐”发现的。只有识别人才,将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才能发挥他的作用。否则,让一个适合搞科研的人去做销售,也是对人才的埋没。
【点睛】甲文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文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国君身边的侍从对他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派他去了。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非常生气说:“我要的是活马,为什么用五百两银子买死马?”侍从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银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如今就要来啦。”于是不过一年,有三匹千里马来了。
5.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况守①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0.【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
B.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功效
C. 文卷悉烬 悉:全,都
D. 喝使归舍 舍:房舍,住宅
11.【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 以伤先帝之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 所以威行而无怨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 于是不可及矣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2.【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
B. 【乙】文况钟“威行而无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担火灾罪责。
C. 【甲】文诸葛亮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难与共的历程,是想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甲】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上相比于【乙】文更加具体生动。
13.【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请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14.【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0.【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A 11.【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C 12.【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B
13.【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1)我因此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2)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14.【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 责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作为中学生应尽心尽责,积极作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这样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A.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
A.介词,把/连词,表修饰;
B.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C.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D.介词,在;介词,对于。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B.“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担火灾罪责”错。结合原文“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可知,况钟“威行而无怨”的原因是他有担当,不把罪责推给手下。选项只是针对一件事说的,不够全面。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
(1)由是:因此。感激:感奋激发。驱驰:奔走效力。
(2)固:本来。此固太守事也:判断句。当:承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拓展能力。此类题目虽然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唯一,但是很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表达的条理性。如何承担责任,首先应当认识到有些责任是必须承担的,敢于当担是一种态度,是一个人品格高下的标志;其次要明白责任有大有小,可以先从承担小的责任开始,慢慢学着承担大的责任。比如首先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其次承担起家庭中的某些责任,班级中的责任,再过度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乙】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俸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 ,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6.【2021.广西梧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节选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
【注释】①病笃:病重。②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1)下列对乙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B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C.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D.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B. 以彰其咎 彰:表彰。
C. 属以后事 属:通“嘱”,嘱托。
D. 效忠贞之节 效:贡献,献出。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报先帝而忠陛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残年余力
C. 召亮于成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继之以死 公将鼓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叮咛后主牢记“先帝遗诏”。
B. 乙文以时间为线,主要叙写刘备托孤,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以图大志等事宜。
C. 在写法上,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描写;乙文则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D. 甲乙两文,一“表”一“传”,体裁各异,但都表现了诸葛亮忠于蜀汉之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答案】(1)D (2)B (3)A (4)C
(5)①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②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的意思是:所需要的军费(就由这几个郡来出),蜀国因此而富足了起来。(诸葛亮)于是训练军队、讲习式备,等待大举出兵北伐。据此,正确的句读为: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故选D。
【小问2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B.有误,“彰”应该解释为:彰显、揭示,不是“表彰”。故选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
A.而:表并列/表并列;
B.以:介词,把/介词,凭借;
C.于:介词,在/介词,给;
D.之:助词,补语的标志/助词,补足音节;
故选A。
【小问4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C.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抒情;乙文则以叙述为主,辅以描写。C项“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描写;乙文则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的分析是错误的。故选C。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临(面对)、涕零(流泪,落泪)、言(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无(无论)、巨细(大事小事)、咸(全,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得很厉害,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将后事嘱托给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如果他不具备作为一个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地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说:“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叛乱全部平定。所需要的军费就由这几个郡来出,蜀国因此而富足了起来。诸葛亮于是训练军队,讲习式备,等待大举出兵北伐。建兴五年(公元把227年),诸葛亮率领各军向北前进,军队屯驻在汉中。临出发时,上书了《出师表》。
7.
甲】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2.【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于:从……那里
B.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既:在……之后
C. 皆布衣之士也布衣:平民百姓
D. 居无何无何:不知多久
3.【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B.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脸上露出了胆怯的神色,长时间向唐雎下跪并道歉。
C.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
D.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他们的将军必然是可以被偷袭并且俘虏的。
4.【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文记述古代可敬可歌的守边保国故事。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面对面展开激烈抗争,最终保全安陵国土;周亚夫尽职尽责严守边关,在驻守的细柳营治军严明,严格按照军规军纪接待汉文帝劳军。
B. 两文展现了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唐雎是一位外交使臣,面对秦王的威迫,他舌战强敌,拔剑而起,表现出令人敬仰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周亚夫是一名守边将军,他守土有责,治军严明,连皇帝劳军都按军约行事,展示了“真将军”的本色。
C. 两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这掷地有声的语言表现出唐雎刚强不屈的个性;“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则表现了周亚夫刚直不阿的性格。
D. 两文卒章显志。甲文将安陵国能幸存归功于唐雎,表达了秦王对为国挺身而出的勇士的尊敬与赞叹;乙文通过汉文帝当面对周亚夫连连称赞,表达了对周亚夫“真将军”风范的赞美。
【答案】2.【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D 3.【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B 4.【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A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
D.“无何:不知多久”错误,“居无何”翻译为过了不久。无何,不久;
故选D。
【3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应该翻译为秦王脸上露出了胆怯的神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长跪,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故选B。
【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两文记述古代可敬可歌的守边保国故事”表述错误,“守边”是守卫边境的意思,唐雎不辱使命是外交的故事,不是守边故事;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甲】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乙】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接。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5.【2021.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 下面对《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弟子向蒙菩萨教化,岂有不从师父之理!”说这话的沙僧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界,在流沙河里兴风作浪,为害一方;后遇唐僧师徒三人,受观音菩萨点化,一心归佛,成为一名个性忠厚、踏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取经保驾功臣。
B.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场大雪压倒了草料场的那两间草厅,使刚到草料场的林冲只得到半里外的山神庙投宿,躲过被算计烧死一劫,为逆来顺受的林冲奋起反抗怒杀陆虞候、雪夜上梁山营造了浓重悲凉的氛围。
C. “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的《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奇书。鲁迅先生小时候听保姆长妈妈讲了书中的故事后,就对此书念念不忘。长妈妈告假回家给鲁迅带来的四本绘图《山海经》小书,成为鲁迅“最为心爱的宝书”。
D.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是熬过来了吧?”保尔与窗外樱桃树枝上一只神气活现的麻雀低声交谈。曾被误以为已死亡的保尔第四次死里逃生,从筑路战斗中降临的严重的伤寒病中慢慢地恢复过来,不久又离开母亲,怀着在烈士公墓前一番著名的思想,重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之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有误,鲁迅先生小时候听一个远房的叔祖的介绍后,就对此《山海经》念念不忘。
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