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检测(6份打包含答案或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检测(6份打包含答案或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01 10:07:45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基础测试卷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
1.读漫画《纠结的母亲》,让“母亲”纠结的根本原因是当前世界上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是( )
A. 人口问题 B. 资源问题 C. 环境问题 D. 空气污染问题
读世界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中甲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印度教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人口最稀疏的是( )
A. 甲地区 B. 乙地区 C. 丙地区 D.丁地区
读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表,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 2000-201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4.依据表中资料可知( )
A.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 印度人口密度最大
C. 法国少年儿童比重最高 D. 美国预期寿命最长
5.上述国家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 )
A. 中国就业困难,环境压力较大 B. 印度社会赡养老年人负担重
C. 法国交通压力大,居住条件差 D. 美国消耗资源多,饥饿贫苦
读“世界人口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2016年世界人口超过( )
A. 约为60亿 B. 小于65亿
C. 超过70亿 D. 接近90亿
7.巴西和中国所在大洲的新生人口增长率分别为( )
A. 3%,57% B. 5%,26% C. 1%,57% D. 9%,57%
8.图中反映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B. 大洋洲的人口出生率最低
C. 亚洲和北美洲人口增长速度快 D. 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9.下图是世界著名宗教建筑的照片,从建筑风格看它属于( )
A. 基督教的教堂 B.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C. 东南亚佛教的佛塔 D. 中国道教的道观
10.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的快慢
B. 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
C. 世界上有三大人种,即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
D.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1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 英语和阿拉伯语 B. 汉语和西班牙语
C. 汉语和英语 D. 俄语和英语
12.下列地区中,既以白色人种为主,又通用英语的是( )
A.欧洲和北美洲 B.欧洲和北非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印度和南美洲
13.世界三大宗教中信徒最多的是( )
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印度教
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区中人口分布较密集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
A. 干旱的沙漠 B. 热带森林区
C. 寒冷的极地 D. 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区
16.从经济发展水平看,①地区的国家多属于( )
A. 发达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人口大国 D. 面积大国
17.到①地区去旅游,最常见的宗教建筑是( )
A. B.
C. D.
18.对于聚落的发展,我们应持的观点是( )
A.改善居住环境,发展新聚落,代替所有老聚落
B.城市里年代久远的民居,一律拆除,农村的则相反
C.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保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D.传统民居代表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特点,一律保护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9.上图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是( )
A. a聚落 B. b聚落 C. c聚落 D. d聚落
20.促使该地成为发展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④河流交汇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二、综合题。(4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材料二:第26~31届奥运会举办地分布图(图中字母代表主办城市)
(1)图中A、B、C、D、E、F六个奥运会举办城市中,位于印度洋板块的是____(填字母), A城市所在大洲与F城市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
(2)从国家经济总量来看,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______城市所在的国家(填字母)。
(3)C城市所在的大洲主要以_____种人为主,E城市所在的国家主要信仰____教。
(4)在今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上,除了使用本国官方语言_______语外,一定还会使用____________语。
(5)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人口分布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2.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1月19日至23日应邀访问沙特、埃及、伊朗三个国家(数码②所在地为埃及);6月19日访问波兰(数码④所在地);11月17日至22日,对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数码③所在地为智利),并出席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第二十四次非正式会议。根据资料信息,读“世界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居民主要是______色人种。
(2)数码②所在地区主要使用的语言是______语,当地居民多信仰______教。
(3)数码④所在地区的居民多信仰______教,当地居民主要是______色人种。
(4)中国与数码③所在大洲的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作_________。中国与数码④所在大洲的国家之间的政治对话称作_________。
23.根据下列对话,回答问题。
甲、乙、丙三个人同乘一架飞机去非洲救助难民,甲、乙、丙三人都信奉宗教,途中三人交谈:甲说他是英国人,每个礼拜都去教堂做礼拜。乙说他是阿拉伯人,他们也要举行宗教活动。丙说他来自泰国,在他们国家,寺院遍布全国。
(1)甲信奉 教,信奉该宗教的信徒多使用 (语言)
(2)乙信奉 教,信徒被称为 ,在 (宗教建筑)举行宗教活动。
(3)丙信奉 教,信仰该宗教的亚洲居民人种为
(4)甲、乙、丙三人所信仰的宗教均发源于( )
A.亚洲 B.欧洲 C.古印度 D.阿拉伯半岛
24.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①是_________洲西部、②是_________洲东部和南部;③是_________洲东部。
(2)从海陆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从纬度位置分析, 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从地形条件分析,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地区。可见,人口分布状况与____________有着密切联系。
(3)由图中可发现世界人口分布是很不均匀的。为什么不能采取人为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呢____?
(4)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人口越少越好
C.经济发达国家不存在人口问题
D.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______聚落,乙图所示为_____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______。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______(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______流向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B 解析:读表可知,2009年,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印度,最小的是美国;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印度,最低的是中国;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印度;预期寿命最长的是法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析:读表可知,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环境压力仍然较大;故B正确,符合题意;2000年以后,印度由于人口增长率较高,所以社会赡养老年人负担不会很重,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法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所以该说法不符合实际,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而且美国的工农业都很发达,所以,尽管美国消耗资源多,但不会出现饥饿贫苦;所以该说法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不符合 题意;根据题意.故选:A。
6.C 解析:读图可知:2012年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并且是不断增长的,故选择答案C;
7.D 解析:巴西位于南美洲,中国位于亚洲,从图中可以看出南美洲的新生人口增长率9%,亚洲的是57%;
8.B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大洋洲的人口出生率最低, 亚洲和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快,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差异较大。
9.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所示的是基督教堂,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十字架是其最显著地特征。故答案选A。
10.D 解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11.A
12.A 解析:世界上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北非主要同意阿拉伯语,印度主要通用印地语。所以正确的是A。
13.C
14.A 解析: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②亚洲的东部和南部、①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故选择答案A;
15.D 解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三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 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故D正确。
16.A 解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把国家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欧洲西部地区的国家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17.B 解析: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其代表建筑是教堂。
18.C 19.A 20.C
二、综合题。
21.(1)B 白令海峡
(2)D
(3)白 基督
(4)桑巴舞 英
(5)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生活(答得合理即可)
22.(1)黄
(2)阿拉,伊斯兰
(3)基督,白
(4)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解析:(1)我国居民主要是黄色人种。
(2)数码⑥所在地区是北非,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当地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3)数码④所在地区是欧洲西部,居民多信仰基督教,主要是白色人种。
(4)中国(发展中国家)与③南美洲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南南对话”。中国(发展中国家)与④欧洲的国家(发达国家)的政治对话称为“南北对话”。
23.(1)基督教 英语 (2)伊斯兰教 穆斯林 清真寺(3)佛教 黄种人 (4)A
24.(1)欧 亚 北美 (2)沿海 中低纬度 平原、丘陵 地理环境
(3)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不适合人的长期居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D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①欧洲西部以及③北美洲的东部地区。
(2)从海陆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地形条件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可见,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3)世界人口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所以不能采取人为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4)人口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源问题,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空前压力,故A描述错误;人口增长过慢,甚至持续的负增长,会造成那个老龄化加剧的问题,不利于时代进步和世界秩序的发展,故B错误;人口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不单单是指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故C描述有误;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故D正确。
25.(1)城市 乡村 (2)地形(平坦),河流(沿河流分布)
(3)条带 (4)西北 东南
解析:读图可知,(1)甲图表示的是城市聚落,乙图表示的是乡村聚落;
(2)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这里地形平坦,靠近水源,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3)从图中看出,A、B、C三处都位于河流沿岸,聚落呈条带状;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读方向的方法,图中A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居民与聚落》单元检测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分析下表,关于X国和Y国的正确说法是(  )
国家 人口密度(人/千米2) 出生率(%) 死亡率(%)
X 108 4.2 1.8
Y 275 0.6 0.7
A.X国可能在北美
B.Y国可能在欧洲西部
C.X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Y国
D.Y国人口分布稀疏
2.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绝大部分都位于南半球中纬度近海地带
D.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比较稀疏
3.下列关于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必定人口总量也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减少
D.人口密度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
4.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比较稠密的是(  )
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B.干旱的沙漠地区
C.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D.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5.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的是(  )
①西伯利亚 ②我国东南部沿海 ③加拿大
④阿拉伯半岛 ⑤欧洲西部 ⑥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6.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①森林减少,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②劳动力短缺 ③粮食及生活用品的生产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 ④国防兵源不足 ⑤交通、住房等方面的改善困难较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龙的传人》歌曲中描述的人种主要分布在(  )
A.亚洲西部 B.亚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非洲中部和南部
8.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9.下列关于人种、语言与宗教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
A.西亚——白色人种——佛教
B.巴西——黄色人种——西班牙语
C.美国——白色人种——基督教
D.日本——黄色人种——汉语
10.下列关于人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
B.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C.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是混血人种
D.白种人的肤色较浅,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
11.下列居民属于白色人种的是(  )
A.北美因纽特人 B.非洲肯尼亚人
C.美洲印第安人 D.西亚阿拉伯人
12.下列关于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奉伊斯兰教的都是阿拉伯人
B.信奉基督教的都是白色人种
C.西亚地区的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
D.东南亚地区居民通用的语言是汉语
13.西亚和北非地区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 B.阿拉伯语
C.西班牙语 D.法语
14.春节期间,小明一家人去欧洲旅游,他看到当地有很多人都戴着“十”字架,经常去教堂,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5.关于图中,画斜线部分的正确说法是(  )
①主要为白色人种 ②主要为黄色人种 ③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④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⑤居民主要讲阿拉伯语 ⑥居民主要讲英语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6.有关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是聚落
B.造成聚落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人口的多少
C.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D.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17.下列四幅图片中,最适合形成聚落的是(  )
读下图,完成第18~19题。
18.该民居是哪个城市民居建筑的代表?(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天津
19.对于此类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
A.任其自然发展 B.应该大力保护
C.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 D.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20.关于聚落的保护,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B.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D.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6分)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________程度。
(2)图中四个人口稠密地区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上述人口稠密的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半球________纬度_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
(4)图中人口稀少地区分别是:⑤未开发的________地区,⑥非常干旱的________地区,⑦地势高峻的________地区,⑧终年寒冷的________地区。
(5)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条件 D.历史条件
(6)由图推测,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洲,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_洲(南极洲除外)。
(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22.(3分)读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什么?
(2)给这幅漫画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属________洲,主要为________人种,信仰________教。
(2)B地属________人种,通用的语言是________语,A、B两地是人口________(稠密、稀疏)区。
(3)C地主要是________人种。
(4)D、E两地主要是________人种,大多信仰________教,说________(语言)。
(5)A、B、C、D四地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_______。
24.(5分)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位于________洋沿岸,气候终年严寒,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居住________。
(2)B点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特征,当地人建筑了________。
(3)C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炎热干燥,因此当地聚落具有________的特点,主要是为了阻挡外面的热量。
(4)D点位于大陆的内部,降水稀少,因此这里的房屋屋顶________,能够晾晒东西和乘凉。
25.(5分)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______地区。试举一例世界人口稠密分布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______半球;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纬度地区。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X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Y国则为-0.1%,由此可判断X国可能为发展中国家,Y国可能是欧洲西部的发达国家,Y国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千米2,人口分布稠密。
2.D 解析: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如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并不稠密;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绝大部分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稠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疏。
3.D 解析:人口密度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大,如欧洲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人口总量不一定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还有可能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在减少。
4.C 解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气候适宜,降水较多的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人口的稠密地区。
5.C 解析:西伯利亚和加拿大过于寒冷,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亚马孙平原过于潮湿,这些地区人口稀疏。
6.B 解析:人口增长过快,势必对自然界有更多的索取,对木材、草场、粮食、交通、住房等需求增多,住房、交通拥挤,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占用更多的土地,产生更多的垃圾,造成环境恶化。
7.B 解析: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属于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8.D 解析: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9.C 解析:西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巴西通用葡萄牙语,日本使用日语,所以A、B、D三项错误。美国主要为白色人种,信仰基督教。
10.C 解析: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是黄色人种。
11.D 解析: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非洲肯尼亚人属于黑色人种;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12.C 解析: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但是伊朗的波斯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是白色人种,其他人种也有信仰基督教的;西亚地区的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东南亚居民并不通用汉语。
13.B 解析: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14.A 解析:教堂和“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标志。
15.D 解析:图中画斜线部分为西亚地区,那里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大多数为阿拉伯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16.D 解析: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造成两种聚落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17.D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最适合形成聚落,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极地地区气候严寒,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喜马拉雅山高峻、寒冷。这三个地区自然条件均不适宜人们的生存,更不可能形成聚落。
18.A 19.B 解析:从图中民居的特点可判断,该民居为北京的四合院;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应该大力保护。
20.D 解析: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21.答案:(1)疏密 (2)欧洲西部 亚洲南部 亚洲东部 北美洲东部 (3)北 中低 近海 (4)热带雨林 荒漠 高山高原 极地 (5)A (6)亚 大洋 (7)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分布等知识。人口密度表示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人口稠密区都是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开发历史比较悠久、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气候过于湿热或干旱、寒冷以及地势高峻等环境恶劣的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由此可见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南极洲除外)。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2.答案:(1)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地球上的资源不断遭到破坏,环境不断恶化,使地球不堪重负,愁眉苦脸。
(2)苦难的母亲等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以上答案只要符合事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图中反映的问题是人口过度增长带来资源短缺问题,环境难以承受众多的人口,因此给漫画起名字时要紧扣人口增长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和问题。
23.答案:(1)欧 白色 基督
(2)黄色 汉 稠密
(3)黑色
(4)白色 伊斯兰 阿拉伯语
(5)A
解析:世界上主要有三大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教徒最多,多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多为白色人种,通用英语。欧洲人口增长最慢,老龄化问题最严重。
24.答案:(1)北冰 冰屋 (2)高脚屋 (3)墙厚窗小 (4)平
解析:图中A点位于北冰洋沿岸,纬度高,终年严寒,因此这里的人们就地取材,利用冰建成房屋来御寒;图中B点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高脚屋能够通风散热;图中C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这里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因此房屋的墙体厚,窗户小,能够阻挡外面的热量;图中D点位于大陆的内部,降水少,因此屋顶坡度小或直接是平顶房屋。
25.答案:(1)平原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答出其中一例即可)
(2)北 中低
(3)温和湿润
解析:结合甲、乙两幅图分析比较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这些地方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能力提升卷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
读漫画不堪重负的地球,完成下列各题。
1.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存在着严重的( )
A. 人口问题 B. 环境问题 C. 资源问题 D. 水污染问题
2.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 劳动力普遍短缺 B. 资源短缺
C. 各国国防兵源不足 D. 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
读图一、图二,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推断,世界上分布着最多人口的地形类型是(  )
A. 山地 B. 丘陵 C. 高原 D. 平原
4.根据人口分布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情况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 (  )
A.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 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 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当总抚养比≤50%时称为人口红利期。下图为我国沿海某省2000~2010年抚养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省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的时间是(  )
A. 2008~2010年 B. 2006~2008年
C. 2004~2006年 D. 2000~2002年
6.该省(  )
A. 人口出生率上升 B. 少儿抚养负担加重
C. 出现了“用工荒” D. 养老保障负担加重
7.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
A. 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    
B. 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C. 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
D. 肤色、眼色、毛发、脸形等体质特征
8.《世界人种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人种是( )
A. 黄种人 B. 黑种人 C. 白种人 D. 棕色人种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一带一路”区域涵盖约44亿人口。这些人( )
A. 分布遍及七个大洲 B. 均居住在高原地区
C. 节日多到寺庙拜佛 D. 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10.下列关于图中字母A所在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传统影响搭建高脚屋
B. 现代化的大牧场中以养羊为主
C. 受气候影响逐水草而居
D. 气候类型与我国东北地区相同
11.以下地区全部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是( )
A. 东亚、东南亚、西亚、西部欧洲  
B. 东亚、南亚、西亚、东部欧洲
C. 中亚、西亚、东部欧洲、西部欧洲
D. 西亚、东南亚、东部非洲、西部欧洲
1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 )
A. 多位于温带地区 B. 多为发展中国家
C. 多为黑色人种 D. 多以平原为主
13.古时候中国商人沿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到达中东地区,沿途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古道西风今又现,葡萄美酒话缠绵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4.在丝绸之路上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如右图),这样的建筑物反映这个国家的居民多信仰(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道教
2016年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迎客。读下图“全球迪士尼乐园所在城市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迪士尼乐园所在城市主要使用法语的是( )
A. 巴黎 B. 上海 C. 东京 D. 洛杉矶
16.全球迪士尼乐园所在城市分布共同特点不包括( )
A. 全部位于北半球 B. 全部位于发达国家
C. 全部位于人口稠密区 D. 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的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吊脚楼
D.窑洞
18.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极地地区因纽特人居住的民居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吊脚楼
D.窑洞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山峰a的海拔有可能是( )
A. 800米 B. 1200米 C. 1560米 D. 1600米
20.图中居民的分布特点有( )
①沿河分布②沿铁路分布③沿山脊分布④沿公路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综合题。(4小题,共60分)
21.读“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最早影响该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2)聚落后来发展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该类聚落叫_________。该聚落的人们从事的主要工作是_________。一般说来先有聚落,后有聚落。
(3)后来发展的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交通等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2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③、④、⑤、⑦、⑧,人口较稠密的有_____,人口较稀疏的有______。
(2)图中①地主要的人种是__,居民使用__语,信仰__教,该教发源地是_____,代表的建筑物是_____。
(3)⑥地的主要人种是______,信仰的宗教是__,该教的发源地是_____,代表的建筑物是_____。
(4)④地人种毛发呈_____,属于_____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洲、_____洲和_____洲,该地区信仰_____教,代表的建筑物是_____,该教发源地是_______。
23.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代码所表示的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名称: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两地区之所以人口稠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④两地区人口之所以稠密是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3)图中人口稀少的原因是①高山荒漠地区②气候寒冷③环境湿热④气候干燥D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B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填数字)
(4)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5)图中人口稠密地区也是人类的集中居住地,一般可将聚落分为_______聚落和________聚落两大类。
24.读漫画“所剩无几”,完成下列各题。
(1)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________问题。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________亿,人口的快速增长,给________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应该与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__相适应。
25.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主要是_____人种,B地区主要是_____人种。
(2)图中区域是人口分布稠密地区的是_______(多项)。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图中______地区(填字母)。
(4)图示人物主要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及非洲北部地区,以___语为主要语言,他们主要信奉的是___教。
(5)阿拉伯国家的人们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B
5.B 解析:根据题目说明“当总抚养比小于等于50%时称为人口红利期”,2006年少儿扶养比约为50%,老年扶养比约为9%,说明还没有进入人口红利期;2008年少儿扶养比约为32%,老年扶养比约为10%,说明已经进入了人口红利期。因此开始时间应该是2 006-2008年之间,正确答案是B。
6.D 解析:由图中可以知道,少儿扶养比从2002年开始逐年下降,说明出生率不断减少,而老年扶养比一直在上升,说明老龄化在不断上升,故A错误,从2006-2008年之间开始为人口红利期,说明有劳动能力的所点比例还有比较大,没有出现“用工荒”,故C错误;而B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出来,正确答案是D.
7.D
8.C 解析:世界上的人种主要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观察图中人种的分布可知,白种人 的分布 最广,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
9.D  
10.C 解析:从图中看出,A是非洲东非高原,该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人们逐水草而居,以 畜牧业为主,故选:C。 
11.C 解析:“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我国西安(东亚)出发,途径中亚、西亚、东部欧洲、西部欧洲,故选:C。
12.B 解析: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主要位于热带,欧洲位于北温带,故A不正确;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国家均属于发展中国家,欧洲大多数为发达国家,故B不正确;东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故C不正确;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南亚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西亚、北非 地形以高原为主,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故D不 正确,故选:B。 
13.B 解析:ACD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西安出发沿途能看到这些;B选项描述的是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没有位于一带一路上,沿途不可能看到,故选:B。 
14.B 解析:图中建筑为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故选:B。
15.A 解析:世界上语言多种多样,不同的国家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不一样。巴黎使用的是法语,上海使用的是汉语,东京使用的是日语,洛杉矶使用的英语,故本题选A。 
16.B 解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人口的分布状况与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纬度地区,在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的平原地区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据图可知:全球迪士尼乐园所在城市全部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人口稠密区,其中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故本题选B。
17.B  18.A 19.C  20.C
二、综合题。(4小题,共60分)
21.(1)河流
(2)城市工业、服务业乡村城市
(3)交通
(4)平坦充足肥沃丰富便利
22.(1)①②④⑤ ③⑦⑧
(2)黄种人、汉语、佛教、古印度、佛塔(寺庙)
(3)白种人、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清真寺
(4)金黄或棕色、白种人、欧、大洋、美、基督、基督教 堂、西亚
23.(1)北美洲东部,亚洲南部,亚洲东部
(2)工业发展较早,经济较发达
(3)①,③,
(4)北半球,
(5)乡村,城市
24.(1)人口,70,资源和环境
(2)出生率,死亡率,资源和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25.(1)黄色,黑色
(2)ACE
(3)A
(4)阿拉伯,伊斯兰
(5)因为当地是干旱炎热的热带沙漠气候,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
解析:(1)图中A是白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B是黑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A亚洲的东部和南部、C欧洲的西部、E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汉语,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如图中地区A;
(4)图示人物为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及非洲北部地区,以阿拉伯语为主要语言,他们主要信奉的是伊斯兰教;
(5)由于阿拉伯地区是干旱 炎热的热带沙漠气候,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因此,阿拉伯国家的人们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考点: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状况。《居民与聚落》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图中a点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西部 B.撒哈拉以南非洲
C.亚洲的南部 D.拉丁美洲
2.漫画“不堪重负的地球”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  )
A.环境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水污染问题
3.目前,地球总人口已超过70亿,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有(  )
①粮食不足②交通拥挤③住房紧张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欧洲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
A.湿热 B.高寒缺氧
C.炎热干燥 D.寒冷
5.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英语和阿拉伯语 B.汉语和西班牙语
C.汉语和英语 D.俄语和英语
6.下列图片反映出的宗教中,不是把“耶路撒冷”当作“圣城”的是(  )
7.造成图示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 B.人口 C.气候 D.工业
8.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二、综合题
9.读“人口密度”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2)①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_人种;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________(语言)。
(3)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条即可)。
10.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下图呈现的分别是西亚和我国南方的建筑,仔细观察,回答下面问题。
(1)对号入座:请将下面的代号填写到相应图的下方。
A我国南方建筑  B沙特阿拉伯建筑
(2)图一地区,旅店把床铺安放到屋顶上,不仅凉爽而且节省了空间,图二地区能不能借鉴这种做法?为什么?
(3)图一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是因为(  )
A.当地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可以抵御严寒
B.当地强盗较多,墙厚、窗小比较安全
C.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D.当地土质疏松,墙厚、窗小可以使房屋更坚固
(4)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建筑深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建筑外貌深受当地________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根据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坐标图的判读,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人口出生率低于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一般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所以该国家可能位于欧洲西部。
2.【解析】选B。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当今世界面临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图中漫画反映的是地球上的人口过多,地球不堪重负。
3.【解析】选A。本题考查世界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人口不足带来的问题。
4.【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为了加热进入鼻孔的冷空气,使进入呼吸道和肺部的空气不太寒冷。这是人体适应寒冷的自然环境的结果。
5.【解析】选C。本题考查世界语言的使用概况。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6.【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宗教建筑。教堂是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犹太会堂是犹太教的代表建筑,这三个宗教都把耶路撒冷当作圣城,寺庙是佛教的代表建筑。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沿黄河分布,受河流的影响,呈东西带状分布。
8.【解析】选D。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措施。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会对故宫造成损害,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9.【解析】本题借助人口密度图,考查了人口分布稠密、稀疏区以及原因,人种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读图。从图例以及图示可以判定沿海的人口密度远大于内陆,因此沿海人口稠密;①地区是欧洲西部,属于白色人种。②地区位于美国东部,使用英语。③地区是撒哈拉大沙漠,气候干旱,人口稀少。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资源减少等问题。
答案:(1)沿海地区
(2)白色 英语
(3)这里是撒哈拉大沙漠,气候炎热干燥,不适宜人类居住
(4)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资源减少等(两条即可)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图上看,图一房屋为平顶,图二房屋为尖顶,主要是由于两地降水不同。我国南方降水丰富,房屋尖顶便于雨水下泄;西亚的沙特阿拉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房屋为平顶。而且这里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室内的热量,小窗可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两地气候不同,为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他们的房屋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答案:(1)B A
(2)不能。沙特阿拉伯地区降水少,房屋为平顶,可以安放床铺。我国南方降水多,为了排水,房屋为尖顶。
(3)C (4)气候
【拓展归纳】一个地方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建筑外貌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屋顶的坡度反映了降水的多少,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反映了气温的高低;建筑材料一般取自当地资源(像竹楼、窑洞、冰屋),体现就地取材的原则。《居民与聚落》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在速度和数量方面的特点是( )
A.速度慢,数量小
B.速度快,数量大
C.速度快,数量小
D.速度慢,数量大
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出生人数也大大增加
B.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达国家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
C.近几十年来,欧洲出生率大大高于死亡率
D.出生率的提高,死亡率的下降,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读甲、乙两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据表,回答3~4题。
国家 领土面积/万千米2 2000年人口/万人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甲国 58.2 3010 4.2 1.8
乙国 35.7 8209 0.62 0.63
3.关于甲、乙两个国家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分别是51.7人/千米2和229.9人/千米2
B.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2.4%和0.01%
C.甲国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D.乙国可能面临就业压力过大的问题
4.乙国可能位于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5.下列四个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 )
①西西伯利亚平原 ②恒河平原 ③亚马孙平原 ④西欧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
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7.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下列对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B.气候湿润
C.水能资源丰富 D.工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
8.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下列是由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A.人口急剧增长,耕地开垦加快,粮食供应得到满足
B.耕地减少、森林破坏、环境恶化
C.出现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D.劳动力大量增加,更好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读图,回答9~11题。
世界人口分布图
9.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10.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亚洲的( )
A.东部和南部 B.北部和西部
C.中部和东部 D.西部和南部
11.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12.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右图中A、B、C、D哪个大洲上?( )
A.A B.B C.C D.D
13.人类之所以在体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由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下面对三大人种在人类发展早期的分布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黑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白色人种多分布在寒带或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区
C.黄色人种在肤色和身体特征方面具有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的过渡性,多分布在热带和寒带地区
D.黄色人种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14.一位外国友人,身穿白色长袍,手拿一本《古兰经》,用阿拉伯语与人交流。你推测他最可能来自( )
A.印度 B.日本 C.澳大利亚 D.埃及
15.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犹太教 D.基督教
近几十年,烟台不少酿酒企业建造了一些集酿酒、展销等活动于一体的酒庄,右图是烟台至蓬莱公路边上一座酒庄的照片。据此回答16~17题。
16.该酒庄照片与下列哪种宗教建筑的风格最相似?( )
A.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B.基督教的教堂
C.东南亚佛教的佛塔 D.中国道教的道观
17.一般来说,习惯于这种宗教建筑风格的人最有可能属于( )
A.黑种人 B.黄种人 C.白种人 D.混血种人
18.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信仰(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印度教
19.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英语 B.法语 C.汉语 D.俄语
20.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21.北京在城市建设中,保留了众多的四合院和胡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它们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 B.它们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C.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D.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22.下图中适应湿热气候的民居是( )
A B C D
读右图,回答23~24题。
23.该民居是哪个城市民居建筑的代表?(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天津
24.对于此类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
A.任其自然发展
B.应该大力保护
C.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
D.全部拆除后再照原样重建
25.下列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C.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D.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二、综合题
26.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很大。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有:亚洲的________和________、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2)图中A、B、C、D四地,人口稀少的原因分别是:A
;B
;C
;D

(3)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很多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至少两条)
(4)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产生的问题是
;解决的措施是 。
(5)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请将下列各项归类(填字母即可)。结合图2,当乡村人口过多迁往城市时,会给城市带来哪些好处和弊端
A.就业难 B.失业人口增加 C.交通拥挤 D.服务业人员增加,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E.住房紧张 F.建筑工人数量充足 G.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 H.环境污染增加 I.增加了教育、医疗等机构的压力
好处: ;
弊端: 。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代表的人种。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由图中看出,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洲东部和 洲、______________洲;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和非洲的_________部,亚洲的_____________部以及____________洲、_________洲、_________洲等;黑色人种集中分布在非洲的___________部、中部和_________洲的西北部。
(3)人种的形成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
(4)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三大人种既有 分布,又有
分布。
(5)家住北京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游历了图中a地区的多个国家,小明见到的当地主要人种是( )
A.黄种人 B.混血种人 C.黑种人 D.白种人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宗教A产生于公元1世纪上半叶的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信奉耶稣,正式经典为《圣经》,是当今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材料二 宗教B于公元7世纪由阿拉伯半岛上的穆罕默德创立,圣典为《古兰经》,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材料三 宗教建筑图。
(1)宗教A是 教,目前主要分在 、 、
。它的宗教活动主要在图 中进行。
(2)宗教B为 教,在中国又被称为 或 。
教徒被称为 。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部和 部、非洲的 部和 部,与它相对应的建筑是图 。
(3)此外,世界三大宗教还包括 教,它的宗教活动在 中进行。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________聚落,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为________;B图表示________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为________。
(2)从出现的时间来看,___________聚落早于________聚落。
(3)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_____(好、差),人口密度要____(大、小)。
(4)环境质量比较好的是________图,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是________图。
(5)将下列字母填写在表中适当位置。
a.农田 b.商业街 c.果园 d.养鱼塘 e.大型超市 f.人民医院 g.养牛场 h.立交桥 i.林场 j.公园 k.高等院校
聚落 主要景观
城市
乡村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及原因。1.由图可知,自1930年开始,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到1999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说明世界人口数量大。2.世界人口之所以增长较快主要是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量大大多于死亡的人口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略多于死亡的人口数。
3.A 4.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状况、人口问题和地理区域位置的判断。3.人口密度反映了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千米2”来表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甲国2000年人口为3 010万人,领土面积是58.2万千米2,人口密度约为51.7人/千米2,乙国2000年人口为8 209万人,领土面积是35.7万千米2,人口密度约为229.9人/千米2,A项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1.8%=2.4%,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2%-0.63%=-0.01%,B项错误;甲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高,出生人口多,人口增长快,不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C项错误;乙国人口出生率低,出生人口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呈现负增长,不可能面临就业压力过大的问题,可能面临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过重和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D项错误。故本题选A。4.由上题可知乙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呈现负增长,且人口密度较大,只能分布在欧洲;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没有呈现负增长;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也没有出现负增长;大洋洲人口较少,整个大洲目前还没有达到8 000多万的人口规模。故本题选B。
5.C 解析: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是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人口分布稀疏。赤道横穿亚马孙平原,该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湿热,人口分布也较稀疏。由此判断出正确答案为C项。
6.D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于零,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故选D项。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稠密区的原因。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大多是工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气候湿润,历史上就养育众多的人口,而水能资源丰富是其不具有的。
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资源短缺、耕地减少、森林破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人口急剧增长还会导致粮食供应短缺,故A项错误。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等现象是人口增长过慢或是人口出现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人口急剧增加虽然增加了劳动力,但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多大的积极作用。
9.B 10.A 11.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9.人口密度反映的是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由人口数量和面积大小两者决定。欧洲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广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但面积较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10.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历史早,形成人口稠密区。11.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由于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甚至无人定居。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终年严寒,至今无人定居。
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种的分布地区。图中A大洲是亚洲,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主要分布着黄色人种,在亚洲的西部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B是非洲,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分布着黑色人种,并且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在北非地区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C是北美洲,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D是欧洲,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1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对人种分布的影响。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黑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白色人种多分布在寒带或较为寒冷的地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为缓慢地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黄色人种多分布在温带,在肤色和身体特征方面具有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的过渡性。
14.D 解析:《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著作,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的主要语言,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位外国友人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地区,该地区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为抵挡强烈的阳光和风沙,这里的居民多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埃及位于该地区,故本题选D。
15.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很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犹太教和基督教产生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产生于沙特阿拉伯,都距我国较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小;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并由印度传入我国,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很大。
16.B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建筑中有十字架,与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教堂风格最相似。清真寺为圆顶,佛教为佛塔或寺庙。故选B。
17.C 解析:由上题可知,图中所示为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教堂,一般来说,习惯于这种宗教建筑风格的人最有可能属于白种人。故选C。
18.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宗教。阿拉伯半岛位于西亚地区,同时伊斯兰教也起源于沙特阿拉伯,故该半岛的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相对集中;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佛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印度教发源于南亚地区,该教在印度和尼泊尔流传较广。故本题选B。
19.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语言的使用。汉语虽然主要在中国使用,但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再加上海外华人和华侨,使得世界上使用汉语的总人数超过13亿,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故选C项。
20.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它们的传播范围很广,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基督教为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故选A项。
21.A 解析: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四合院和胡同是北京的名片,它们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保护四合院和胡同就是保护北京的传统文化。故选A项。
22.B 解析:图中A是西亚的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为了适应西亚地区干旱多风沙的气候特点;图中B是东南亚的高脚屋,该民居的上层可以住人,下层可以放杂物或饲养牲畜,是为了适应东南亚湿热的气候特点;图中C是蒙古包,是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一种民居;图中D为北极地区的冰屋,是为了适应极地寒冷气候的一种民居。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23.A 2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传统聚落的保护。由图示可知,该建筑是四合院,是北京的城市建筑代表。像北京四合院这样具有特色文化的建筑,应该大力保护。
2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指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因此对于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做好保护工作。
26.(1)东部 南部
(2)地处寒带,气候严寒 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地处沙漠,气候干旱 地处雨林地区,气候湿热
(3)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4)人口过快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也受到一些限制 实行计划生育
(5)D、F、G A、B、C、E、H、I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及人口问题。(1)由图可知,世界人口的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2)A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地处寒带,气候严寒,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区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C地区位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D地区位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3)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很多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会带来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4)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也受到一些限制。解决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5)乡村人口迁往城市,会对城市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和弊端,其好处有:服务业人员增加,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建筑工人数量充足;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等。但同样会带来很多弊端,主要有:造成就业难,失业人口增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增加,增加了教育、医疗等机构的压力等。
27.(1)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2)亚 北美 南美 欧 北 西 北美 南美 大洋 南 大洋
(3)自然地理环境
(4)大范围的集中 小范围的零星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种的分布地区。图例A代表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和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以及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据此可判断A代表白色人种。图例B代表的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北美洲、南美洲,据此可判断B代表黄色人种;图例C代表的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南部和大洋洲的西北部,据此可判断C代表黑色人种。各地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中a地区为欧洲西部地区,此地区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
分布。
28.(1)基督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①
(2)伊斯兰 回教 清真教 穆斯林 西 东南 北 东 ②
(3)佛 ③
解析: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的宗教是基督教,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又被称为回教或清真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世界三大宗教除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外还有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①建筑顶上有十字架,为基督教的教堂,②建筑有白色的圆顶,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③为佛塔,为佛教的建筑。
29.(1)乡村 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 城市 工业、服务业等
(2)乡村 城市
(3)差 小
(4)A B
(5) 如下表:
聚落 主要景观
城市 b、e、f、h、j、k
乡村 a、c、d、g、i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从图片看A图表示乡村聚落,B图表示城市聚落。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活动,出现的时间比较早,环境质量好,但是交通运输条件差;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活动,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环境质量差,但是交通运输条件好。在城市聚落中主要有商业街、大型超市、人民医院、立交桥、公园、高等院校等,在乡村聚落中主要有农田、果园、养鱼塘、养牛场、林场等。《居民与聚落》单元检测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第1~2题。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1.下面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亚洲东部、南部,欧洲,非洲北部人口稠密
B.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C.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多
D.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从图上看,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  )。
A.50亿左右     B.60亿左右
C.80亿左右 D.90亿左右
读“两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对比表”,完成第3~4题。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意大利 0.94 1.03
尼日利亚 4.23 1.8 2.43
3.意大利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97% B.0.94%
C.1.03% D.-0.09%
4.关于表中两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意大利人口出现负增长,该国人口密度小
B.尼日利亚人口增长快,该国人口密度大
C.意大利所在的大洲人口增长最慢
D.尼日利亚所在的大洲人口最多
5.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潮”。关于这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一带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这些人多数仍要返乡,所以不会给城市带来任何城市问题
C.民工越多越好
D.这种现象说明我国的城乡地区经济差别不大
6.读“宗教景观图”,与其宗教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佛教,②—伊斯兰教
B.①—佛教,②—基督教
C.①—基督教,②—伊斯兰教
D.①—佛教,②—佛教
7.下列搭配中,正确的是(  )。
A.西亚—白种人—佛教
B.巴西—黄种人—西班牙语
C.美国—白种人—基督教
D.日本—黄种人—汉语
8.下列不属于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是(  )。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南美洲北部 D.北美洲东部
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第9~10题。
9.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欧是白色人种与黄色人种的混居地区
B.黑色人种只分布在非洲
C.西亚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D.北美的人种只有白色人种
10.关于图中A和B所在地区居民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居民为黄色人种,属于因纽特人
B.A处居民为黄色人种,属于印第安人
C.B处居民为黑色人种,这里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D.B处居民为黑色人种,美国的黑色人种是通过奴隶贸易贩卖过去的
11.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地区的是(  )。
①西伯利亚 ②我国东南部沿海 ③加拿大 ④阿拉伯半岛 ⑤欧洲西部 ⑥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12.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
B.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
C.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D.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
13.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使用的语言主要是(  )。
A.西班牙语 B.阿拉伯语
C.法语 D.英语
14.梅西是阿根廷足球员,因脚法出众,被称为“新马拉多纳”,是当今世界足坛最杰出的足球运动员之一,关于他使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班牙语、基督教 B.英语、基督教
C.葡萄牙语、基督教 D.西班牙语、伊斯兰教
15.鉴真(如图)东渡是宗教传播中的一段佳话,也促进了我国和日本文化的交流,其传播的宗教是(  )。
鉴真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6.世界上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一般分布在(  )。
A.气候湿热的平原地区
B.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
C.气候凉爽的高原山区
D.世界著名的平原地区,如亚马孙平原
17.奥巴马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世界哪一人种?(  )
A.黑种人 B.白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人种
18.某地区房屋墙体厚实,屋内建有火炕,窗小且装有双层玻璃。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
A.炎热多雨地区 B.寒冷多雪地区
C.温暖多雨地区 D.干旱缺水地区
19.下列不属于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人口无计划地膨胀
C.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D.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20.“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这是对哪一人种的描述?该人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一大洲?(  )
A.白色人种—欧洲 B.黑色人种—非洲
C.黄色人种—亚洲 D.黑色人种—南极洲
21.小雪想去英国留学,她首先应该过好的语言关是(  )。
A.俄语 B.英语
C.法语 D.阿拉伯语
九江市是一座美丽和古老的城市,古称“浔阳城”,读“九江市所处区域地图及景观图”,完成第22~23题。
22.九江之所以很早就成为一个城市,主要得益于(  )。
A.终年炎热多雨的气候 B.有山有水,风光秀美
C.拥有广阔茂密的森林 D.临近长江,水运便利
23.烟水亭是九江市著名的古代建筑景观,对这些建筑我们应该(  )。
A.加以改造,使之变得更为现代
B.为了防洪,干脆毁掉铲平
C.重点加以保护
D.不断加大其旅游功能的开发与利用
2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要看(  )。
A.城市人口数量 B.人口的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C.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 D.人口数量
25.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以及典型建筑和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基督教—教堂—亚洲 B.伊斯兰教—清真寺—非洲
C.佛教—寺庙—亚洲东南部 D.基督教—清真寺—欧洲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读“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所在的是印度半岛,这里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人种),三大宗教中的________教产生于此地。人们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2)图中B所在的是________半岛,分布着白种人,人们用______语进行交流与沟通。______教创始于此,________是这里的宗教建筑物。
(3)图中C所在的是中南半岛,分布着______人种,人们大多信仰______教。
(4)图中D所用的语言是______,她属______人种,该语言和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是非洲北部和西亚。
27.(16分)读“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地的共性:海陆位置方面,______________,气候方面,____________,地形方面,________。
(2)图中A、B两地,人口________(“稠密”或“稀疏”)。
(3)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能否用人口迁移的方式使人口分布均匀?为什么?
(4)图中C地所处大洲的人口密度______(“大”或“小”)。
(5)图中B地所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高”或“低”)。
(6)C地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D位于人口最____的国家,E地居民主要信仰________教,官方语言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读“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物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是________教(宗教)的建筑物。该宗教的教徒被称为________,该宗教起源于____________。
(2)图B是________教(宗教)的建筑物。该宗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洲、美洲和大洋洲。
(3)图C是________教(宗教)的建筑物。该宗教起源于________(国家),现在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洲(大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9.(16分)读下面“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所示民居是我国________高原上的________;而图B所示民居是我国________(“北方”或“南方”)的一种民居。
(2)分析图A所示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单说说图B所示民居的显著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当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面的两幅图说明,各地的乡村聚落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解析:第3题,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第4题,人口增长和人口密度没有必然联系。欧洲人口增长最慢,非洲人口增长最快,亚洲人口最多。
5.A 解析:由于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差别大,沿海地区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出现了流向沿海的“民工潮”,也给所在城市带来许多问题。
6.A 解析:①图是佛教寺庙,②图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7.C 解析:西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巴西通用葡萄牙语,日本使用日语。
8.C 解析:南美洲北部虽然是平原,但由于湿热而人口稀疏。
9.C 10.A 解析:第9题,西欧地区主要是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也有黑色人种分布;北美也有黄色人种。第10题,A处是黄色人种,属于印第安人。
11.C 解析:西伯利亚和加拿大过于寒冷,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亚马孙平原过于潮湿,这些地区人口稀疏。
12.B 解析:乡村人口分布较城市稀疏,不可能住不下。
13.B 解析:亚洲西部和非洲的北部主要使用阿拉伯语。
14.A 解析:阿根廷位于拉丁美洲,使用西班牙语,信仰基督教。
15.A 解析:读图可知,鉴真传播的是佛教。
16.B 解析:适合人类居住的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一般是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
17.A
18.B 解析:墙厚、窗小、有火炕,都是为了保暖御寒。
19.C 解析: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属于人口问题。
20.B 解析:“肤色黝黑”是黑种人的特征,主要分布在非洲。
21.B
22.D 23.C 解析:第22题,聚落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交通便利。第23题,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应该加以保护,不能盲目开发。
24.C 解析:人口增长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5.C 解析: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东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
26.答案:(1)白种人和黑种人 佛
(2)阿拉伯 阿拉伯 伊斯兰 清真寺
(3)黄色 佛
(4)阿拉伯语 白色
解析:该题以区域图、人物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人种的分布、特征、衣着服饰、语言的分布地区、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景观。
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读图,要会根据图中海陆分布及轮廓确定区域的名称。
27.答案:(1)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近海,交通方便 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平坦
(2)稀疏
(3)不能。因为有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4)大
(5)高
(6)基督教 多 伊斯兰 阿拉伯语
解析:人口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的好坏。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方人口密度就大。相反,不适合人类居住、生产、发展的地方人口密度就小。B是撒哈拉沙漠,A是亚马孙热带雨林,人口稀疏。C是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适宜,人口密度大,居民多信奉基督教。D位于中国。E为沙特阿拉伯,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
28.答案:(1)伊斯兰 穆斯林 阿拉伯半岛
(2)基督 欧
(3)佛 古印度 亚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A为圆顶,应是伊斯兰教的建筑物。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该宗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图B为基督教的教堂,一般有十字架,该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图C为佛教的建筑物佛塔。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9.解析及答案:
(1) 黄土 窑洞南方 图A是在黄土高原上挖的窑洞;图B是河湖众多的水乡,应该是我国的南方民居
(2) 直接在山坡上开挖,建筑简单,冬暖夏凉 黄土具有直立性,不容易倒塌;气候干燥 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山坡上开挖,建造简单,并且冬暖夏凉,非常实用
(3) 房屋高大,屋顶坡度大 夏季高温多雨 聚落的建筑特点要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因此房屋高大,便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泄
(4) 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很大 聚落的发展和分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乡村聚落上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