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培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培优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1 10: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培优练习附答案
人教第九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泥沙 B.纯碱 C.食盐 D.蔗糖源:学
2、若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图9-1-2中可作为对照实验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3、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4、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5、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结晶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的饱和溶液的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其中一种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乙所示为在t2℃时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 ℃时,将25 g乙加入50 g水中形成75 g乙溶液
C.由②到③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
D.甲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7、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
A.20 ℃时,100 g水中溶解了30 g某物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B.20 ℃时,70 g水中正好溶解了30 g某物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C.20 ℃时,某100 g饱和溶液中有30 g溶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D.20 ℃时,30 g某物质需要100 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8、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C.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10、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11、某同学用50.0 g水配制20 ℃的NaCl饱和溶液(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  )
A.18.0 g B.16.0 g C.13.2 g D.11.5 g
12、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
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有固体析出,则原热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C.可以用冷却海水的方式得到氯化钠固体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13、用硝酸钠固体配制100 g 5%的硝酸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 mL量筒
B.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0 mL量筒
C.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10 mL量筒
D.托盘天平、烧杯、100 mL量筒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1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 ℃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 ℃时,10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 g
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D.分别将t2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均有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
16、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和能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泥土 b.食用油 c.碳酸钠
(2)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3)人误食重金属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最好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
a.蛋清 b.乙酸铅溶液 c.水
(4)电解水时加入少量NaOH 能增强导电性,是因为其溶于水能自由移动的 和 (填离子符号),与电源电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
(5)0.9%的生理盐水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6)工业生产中要大量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其中煤是成分复杂的固态混合物,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17、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固体36.0 g
②20 ℃时,36.0 g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100 g水
③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0 g
④20 ℃时,从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蒸发100 g水,能析出36.0 g氯化钠晶体
⑤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⑥20 ℃时,将氯化钠与水以36∶100的质量比混合,可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8、泊尔曾经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 。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________ kg。
(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
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 , 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
较合理的顺序为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1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填“左”或“右”)盘。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2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
(2)t2℃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 。
(3)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如图,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内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对应的X和Y物质是_____。
A.氯化钠和水 B.镁条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氢氧化钠和水
21、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填字母,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    。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    。
22、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物质的溶解度 a>b 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 ;
②能将 a、b、c 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
③将 t1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 ℃,则 t3 ℃时三者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 ;当固体 a 中混有少量的 b 时,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 a。
④t3 ℃时将 35g a 物质加入到有 6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如果要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
23、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 。
三、实验题。
24、课外实验:“叶脉书签”(如图)的制作过程是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余清晰的叶脉,就能得到“叶脉书签”。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及叶脉书签的制作。
(1)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计算:计算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g,水的体积为100mL。
B、称量: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称量10g氢氧化钠放入烧杯,
C、量取: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某位同学做完实验以后,老师认为该学生的溶液浓度小于10%,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哪一种原因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称量10g氢氧化钠时间过长。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量取。
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时造成液滴飞溅
(3)实验小组又配制了1%和5%的氢氧化钠溶液
(4).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NaOH溶液浓度 1% 5% 10%
叶片变化 留有很多叶肉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煮沸时间 5min 15min 20min
叶片变化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分离
①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1、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5min B.5%、15min C.10%、20min D.10%、15min
(5)废液的处理: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合理的做法是将废液收集起来,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类题。
25、向133.4克稀盐酸中加入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求:
(1)此过程产生气体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
(2)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培优练习附答案
人教第九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泥沙 B.纯碱 C.食盐 D.蔗糖源:学
【答案】A
2、若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图9-1-2中可作为对照实验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答案】C 
3、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答案】A 
4、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答案】C
5、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结晶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的饱和溶液的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答案】C 
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其中一种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乙所示为在t2℃时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 ℃时,将25 g乙加入50 g水中形成75 g乙溶液
C.由②到③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
D.甲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答案】D 
7、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
A.20 ℃时,100 g水中溶解了30 g某物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B.20 ℃时,70 g水中正好溶解了30 g某物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C.20 ℃时,某100 g饱和溶液中有30 g溶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D.20 ℃时,30 g某物质需要100 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答案】D
8、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C
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C.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答案】C
10、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答案】D
11、某同学用50.0 g水配制20 ℃的NaCl饱和溶液(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  )
A.18.0 g B.16.0 g C.13.2 g D.11.5 g
【答案】A
12、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
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有固体析出,则原热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C.可以用冷却海水的方式得到氯化钠固体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答案】A
13、用硝酸钠固体配制100 g 5%的硝酸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 mL量筒
B.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0 mL量筒
C.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10 mL量筒
D.托盘天平、烧杯、100 mL量筒
【答案】B
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答案】A
1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 ℃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 ℃时,10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 g
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D.分别将t2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均有晶体析出
【答案】C
二、填空题。
16、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和能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泥土 b.食用油 c.碳酸钠
(2)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3)人误食重金属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最好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
a.蛋清 b.乙酸铅溶液 c.水
(4)电解水时加入少量NaOH 能增强导电性,是因为其溶于水能自由移动的 和 (填离子符号),与电源电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
(5)0.9%的生理盐水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6)工业生产中要大量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其中煤是成分复杂的固态混合物,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答案】(1) c (2)a (3)a
(4)Na+ OH- (5)氧 (6)天然气
17、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固体36.0 g
②20 ℃时,36.0 g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100 g水
③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0 g
④20 ℃时,从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蒸发100 g水,能析出36.0 g氯化钠晶体
⑤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⑥20 ℃时,将氯化钠与水以36∶100的质量比混合,可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①③
18、泊尔曾经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 。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________ kg。
(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
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 , 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
较合理的顺序为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答案】Cl2; +1; 5; 化学变化;
Ca(ClO)2+H2O+CO2=CaCO3↓+2HClO; C
1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填“左”或“右”)盘。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答案】(1)量筒 (2)7.5;42.5 (3)左
(4)【答案】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
(5)AB (6)100
2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
(2)t2℃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 。
(3)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如图,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内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对应的X和Y物质是_____。
A.氯化钠和水 B.镁条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氢氧化钠和水
【答案】丙 80g 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填一种即可) BD
21、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填字母,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    。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    。
【答案】(1)BD  (2)AC (3)A  (4)B 
22、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物质的溶解度 a>b 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 ;
②能将 a、b、c 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
③将 t1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 ℃,则 t3 ℃时三者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 ;当固体 a 中混有少量的 b 时,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 a。
④t3 ℃时将 35g a 物质加入到有 6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如果要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
【答案】 t>t2 ℃;t1 ℃时 a、c 的溶解度相等,为 20g/100g 水;加溶质或减溶剂;b>a>c;蒸发结晶;90;33.3%;升高温度、恒温加入大于 10g 的水等
23、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 。
【答案】不变
三、实验题。
24、课外实验:“叶脉书签”(如图)的制作过程是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余清晰的叶脉,就能得到“叶脉书签”。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及叶脉书签的制作。
(1)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计算:计算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g,水的体积为100mL。
B、称量: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称量10g氢氧化钠放入烧杯,
C、量取: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某位同学做完实验以后,老师认为该学生的溶液浓度小于10%,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哪一种原因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称量10g氢氧化钠时间过长。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量取。
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时造成液滴飞溅
(3)实验小组又配制了1%和5%的氢氧化钠溶液
(4).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NaOH溶液浓度 1% 5% 10%
叶片变化 留有很多叶肉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煮沸时间 5min 15min 20min
叶片变化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分离
①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1、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5min B.5%、15min C.10%、20min D.10%、15min
(5)废液的处理: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合理的做法是将废液收集起来,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AB (2)A
(4)①相同煮沸时间内,比较树叶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煮后处理的效果
②D
(5)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和
四、计算类题。
25、向133.4克稀盐酸中加入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求:
(1)此过程产生气体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
(2)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4 g;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