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4. 编花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4. 编花篮》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1-01 13: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4课《 编花篮》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程体现人文精神,从生活美的视角实施美术教育,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本课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编织花篮的兴趣,并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树立“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通过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力求体这一理念,通过引导,学生懂得对生活中花篮的观察感知及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使他们更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及节约环境资源的意识,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教材内容分两活动:编花篮和插花。在学习活动一中由于难度较大操作性强,所以增加课时为3个课时个完成,本课时为第3课时(立体花篮的编织制作),重点是通过观察感知生活中编织花篮材料的丰富表现及表现立体花篮造型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应用不同材料编织花篮。教材中内容设计循序渐进从前面课时小纸棒的制作及平面编织的方法到立体花篮的制作,使内容从易到难,有效的解决教材中教学活动操作难度。
本课教材的选择组织方面,注重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享受制作成功的愉悦。
学情分析:
根据六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工具的应用和材料使用都有进一步认识,同时对知识的认知也趋于理性,对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基础,因此对于本堂课学习编花篮的技能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堂课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兴趣,都喜欢动手实践制作花篮。但学习中需要学生合作制作花篮,但可能存在合作“对子”之间个性差异以及学生之间知识技能的水平发展不同,使合作配合不够融洽等。另外由于部分学生对花篮编织材料的性能特点了解不够全面,制作花篮时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中注重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编织花篮的相关知识、掌握编织花篮的基本技能,能
编织花篮。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花篮造型的基本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制作花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
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编出花篮。
教学难点:从平面编织到立体花篮的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废旧报纸、 纸条、布条、草绳, 白乳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花篮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魔术表演,想看吗?
生:想
活动1:教师通过表演魔术让学生“猜”花篮的变化(教师将一张画有花篮的画放入盒子后再折成立体花篮,然后打开盒子后出现立体造型的花篮)。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有趣的魔术表演将平面的绘画花篮作品“变”为立体造型的花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构建学生空间立体意识。
导入板书:编花篮
感知体验“赏”花篮
1、教师简述传统编织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编织文化。
2、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花篮,增进学生理解花篮与生活关系。
3、多媒体展示不同材质的花篮,认识编织花篮材料的丰富性及特点。
教师归纳:生活中许多具有可塑性的柔性材料都可以用来编织花篮。 (例如:藤
条、废旧报纸、草绳、布条及金属线等)
4、多媒体展示不同造型的花篮,使学生感知多样的花篮造型特点。
教师归纳:花篮造型可分主要两大类:几何形体、生活物象
三、动手实践“编”花篮
1、知识回顾
活动2:学生演示编织造型“提”和“压”的基本原理。
2、提问学生:如何将平面编织变化出立体花篮造型?
活动3:学生尝试演示:通过将平面经纬线折立造型。
走进微课堂:《如何利用废旧报纸编织花篮》 ,学面编织到立体花篮
的塑造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4、认识花篮造型与篮底、篮身(侧面)和篮口的关系。
5、活动4:技能学习:教师演示“填模编织法”编织花篮。
方法:将纸碗倒置,在底面用卡纸条按“米”字形分布经线,再想办法编出侧面接着收口及加提手(学生制作探究时教师应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方法,不拘于编织常规)。
6、活动5:学生合作动手体验编织花篮,教师巡回指导。(媒体音乐《编花篮》)
教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两名同学合作编织花篮。
⑵制作要求:作品漂亮、最有创意。(鼓励有创意)
⑶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四、成果分享“展”花篮
教师出示PPT主题背景:《编花篮课例优秀作品展》,布置展台让学生将花篮作品摆上展台全班学生一起分享成果,让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
五、赏析交流“评”花篮
(教师将准备的小花给学生,让其将小花给自己喜欢的花篮作品戴上小花同时进行评价。)
生评: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为什么?
师评:对优秀作品表示赞赏,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激励评价为主包括过程评价),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课堂小结:概述本堂课学习内容
完成板书:
测评练习:
1、尝试发现生活中可编织的其它材料编织一个创意花篮。
课后布置:准备一束生活中的花卉下堂课学习
效果分析:这堂教学实施课例成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⑴教学环节看:有趣的环节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环节的“魔术变花篮”活动,教学开始就让学生能够感受美术课堂的愉悦气息,通过“猜”环节的引导,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⑵媒体应用看: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实施教学,打开学生感知体验花篮图片资源信息的窗口,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造型丰富的花篮;同时利用微课资源极大的节约了授课时间,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⑶从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看: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明显,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尝试制作演示,学习中积极交流、共同协作。
从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看:通过作品展示环节可以看到呈现出了丰富的花篮作品,作业的完成情况很好,本堂课的实施教学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的目标要求。
课后反思:
通过对本堂实施课例《编花篮》的教学,感受颇深!就本课进行如下反思:
1、教学环节调动多元化感知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教学实施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以“猜花篮──赏花篮──编花篮──展花篮──评花篮”五个环节来设计,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注重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体验,同时使课堂实施流程清晰重难点突出,我觉得设计案例还是成功的,只是部分环节的实施还不够深入。
2、教学中现代媒体语言技术的有效应用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用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实施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让学生感知信息和技能学习中高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如在“花篮感知欣赏”环节中应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花篮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花篮;又如在技能学习中我通过微课《如何利用废旧报纸编织花篮》学习,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花篮编织的基本方法,同时有效解决了本堂课的难点。
3、教学实施注重学生情感的渗透
教学设计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各环节的实施中将大量生活中的素材应用于教学,比如在“花篮感知欣赏”环节中采用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前的大花篮图片让学生欣赏漂亮的“祖国大花篮”,让学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崇敬热爱之情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花篮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总之,通过本堂课的实施,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已基本达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能够利用多元化的编织材料花篮编,提升了编织技能及增强了“打扮”生活的审美意识,但也还存教师对个体学生的学情认知了解不够,对部分学生指导不够的问题,因此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当然,我想课堂是每位教师一生探求的永恒课题!没有尽善尽美的课堂,只有我们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