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8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8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1 10: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熔化 B.铁生锈 C.米酿酒 D.纸燃烧
2.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
A.取液时挤入空气 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100L氧气压缩为10L是因为压缩过程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凡带电的粒子都属于离子
D.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5.通常情况下,不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以下与钛有关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族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7.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
8. 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9.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o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
10.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丙>乙>甲>丁 B.甲>丁>乙>丙 C.丁>甲>乙>丙 D.甲>乙>丁>丙
11.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12.金属钨(W)可做白炽灯泡的灯丝。用黑钨矿[主要含有FeWO4(钨酸亚铁)]制得金属钨(W)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①4FeWO4+4Na2CO3+O2=== (高温)4Na2WO4+2Fe2O3+4CO2
②Na2WO4+2HCl(热浓)=H2WO4+2NaCl
③H2WO4H2O+WO3
④3H2+WO3 W+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①②③④的产物都有氧化物
C.反应①④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为加快反应的速率,可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
二、非选择题
1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常用次氯酸(HClO)做消毒剂,该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次氯酸不稳定,发生如下反应:,推测X的化学式________。
(2)家庭厨房中常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作为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做饭过程中发现火焰为黄色,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为了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可在厨房墙壁的_______方安装报警器(填“上”或“下”)。
14.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你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一、熟练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1)图甲中能够发生燃烧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处,气球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2)图乙中“用手摁灭烟头”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问题二、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填充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3)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g
C. 钠原子核外共有 11 个电子 D. 钠离子符号为 Na1+
(4)有的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氮气包装来延长保质期,这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________;铁粉属于脱氧保鲜剂,又称“双吸剂”,其保鲜原理是铁粉与包装袋中的_________ (填化学式)发生化学反应;有的要放置一小包生石灰,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15. 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台上摆放着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请结合图示信息回答:
(1)B 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
(2)制取 CO2应选用_______(填编号)组装发生装置,选用的药品是____(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气体收集满后,要用玻璃片的_______面(填“光滑”或“磨砂”)朝下盖好集气瓶。
(3)选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如图是某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装置,请根据该装置推断:
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________。
②该气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
16. 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步骤Ⅰ、Ⅱ、Ⅲ中均涉及的实验操作是_____,其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请写出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任写一个)。
(3)步骤Ⅱ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4)步骤Ⅲ中,若溶液乙的的质量大于溶液甲,确定 M 后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7. 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些铜制品。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生成铜绿[Cu2(OH)2CO3],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交流讨论】
(1)铜属于______材料。
(2)根据铜锈蚀产物的组成元素,可推测空气中的 CO2和______参加了反应。但由于锈蚀产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有多种来源,因此不能确定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了反应。
【实验验证】为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并探究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反应,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丝表面出现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3)要验证推测正确,需要进行实验为_______(填写实验编号,下同)。
(4)通过实验_______,可证明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
上述实验设计,证明了铜锈蚀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有关。
【反思交流】实验中所用蒸馏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
【拓展延伸】 实验小组同学从铜片上刮下一些铜绿,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5) 实验中若观察到________,证明铜绿加热产生水。
(6)实验中若观察到_______,证明铜绿加热产生 CO2 , 请写出检验该气体化学方程式:_______。
(7)下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弃铜制品应放入标有______(填序号)图标的垃圾桶内。
18. 某小组用 10g 含杂质 35%的粗锌与足量的 100g 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粗锌中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请计算理论上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分析:实际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实际装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 H2质量理论值,小组同学探究得知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存在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该反应_______,导致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答案
1-12 A C C D B C C D C B C B
13.(1) ①. +1 ②. O2
14.(1) ①. a ②. 先膨胀后收缩
(2)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3)C
(4) ①. 不活泼或稳定 ②. O2和 H2O ③. ④. 化合
15.(1)锥形瓶 (2) ①. BE##AE ②. 乙、丙 ③. ④. 磨砂
(3)
(4) ①. 固体、加热 ②. 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
16.(1) ①. 过滤 ②. 漏斗 ③. 引流
(2)或
(3) ①. 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②. 除去固体中的铜
(4)
17. ①. 金属 ②. H2O ③. ①③④ ④. ①⑤ ⑤. 除去蒸馏水中的 O2和 CO2,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⑥. 试管内壁有水雾产生 ⑦.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⑧. ⑨. B
18.(1)0.2g
解:锌的质量为:10g×(1-35%)=6.5g
设理论上生成的氢气质量为 x
x=0.2g
答:理论计算:生成的氢气质量为 0.2g。
(2) ①. 大于 ②. 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