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1 18:1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2021年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该文化遗产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
泉州申遗宣传片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习目标: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本质是一种交换,而交换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的起源:
最初的商业贸易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的产生→出现物物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买,市也”
——《说文解字》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古代人的“淘宝” 集市
古代人的“双十一” 各个节日
古代人的“快递小哥”
镖局
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为“市”,设在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两宋
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元明清
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贸易网络,商帮兴盛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易·系辞下》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发展
商朝: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职业商人)和最早的人工货币
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
③官府和贵族掌握商业,“工商食官”
中原商业文化商业鼻祖王亥经商图
铜贝
1、兴起阶段——商周时期
“工商食官”: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官府的控制下工作,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盛行于西周时期,至战国后期,工商食官制彻底终结,但是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在此后的中国古代历史中一直存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1)初步发展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端木赐:曾任鲁国、卫国之相,善于经商,曾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范蠡(陶朱公):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吕不韦:战国末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官至秦国丞相。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效率的低下)
②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④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2、发展阶段: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的原因:
材料一:(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战国时期商鞅首创重农抑商,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一直影响到后续的中国古代社会
秦车轨
秦度量衡
(2)艰难发展阶段--秦汉:
原因:大一统国家建立、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
结果: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知识拓展】中国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时期
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唐宋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官商分离)
汉朝
休养生息,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对商人征收重税,贬低商人地位。
明清
重农抑商政策回归传统,不鼓励商业发展
1.原因
2.过程
(1)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等问题
(2)根本原因: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评价
(1)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重要原因。
【特别提示】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
榷场:宋、辽、金、元 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
(3)蓬勃发展阶段——隋唐至两宋:
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渐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②北宋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瓦子、交子
③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4)内盛外衰阶段—元明清:
原因: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明清时期的商帮与区域长途贸易
明清时期商帮分布图
商帮的象征——会馆
商业市镇的兴起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白银广泛使用
形成许多区域性大商帮
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古希腊各城邦:
形成若干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特征:①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
②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三)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发展
(四)古代重要的商贸通道
陆路(主):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1.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张骞通西域
①地位: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
②作用: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西域
西亚
欧洲
北非
2.海上贸易通道
(1)路线: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2)商品: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
(3)管理机构:官府在东南沿海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海路:东南沿海港口(广州、泉州、明州)出发
— 南洋 —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沿岸
从西汉至宋代丝路贸易路线的变化
汉以陆路为主
唐海陆并举
宋陆路中断以海路为主
海上丝路日益繁荣
唐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主要原因
①北方长期战乱,阻碍路上丝调之路的畅通
②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纺织业、制瓷业、制茶业等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④政府的开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3.“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1)含义:
(2)特点:
(3)目的:
(4)影响: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明清是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①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②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
③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郑和下西洋
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代理。
广州十三行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4.中国的公行贸易
5.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1)对人类: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再生产,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2)对中国:中国通过海、陆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3)对世界:中国丝绸之路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
◎[法]弗朗索瓦·布歇作品
◎康熙外销茶杯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商业规模扩大,货币成为媒介。
2.表现:
(1)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2)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3)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3.意义:
(1)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
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2)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洛阳唐墓出土东罗马金币
◎白衣大食倭马亚帝国金币
◎商朝铜铸贝
p39【学思之窗】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
指出金币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一)货币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商贸往来频繁。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明清
白银

宝钞






二里头出土海贝
铜铸币
半两钱
五铢钱
开元通宝
交子
(二)信贷
1.世界信贷发展
信贷
广义的信贷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则仅指贷款,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名词解释
两河流域
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公元前22

前21世纪
古代埃及
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公元前16

前11世纪
古代希腊
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公元前
4世纪
(古希腊)海上贸易商人所需的资金不是由他们自己提供,而是完全取决于借贷;如果债权人撤走贷款,所有商船、船主和商人都将不能出海。
——德谟斯梯尼《演说词》
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春秋时期
宋代
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清朝
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唐朝
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
明中期后
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唐朝飞钱
2.中国信贷发展
飞钱,亦称“便钱”。唐宋的汇兑券。凭纸券取钱而不必运输,钱无翅而飞,故曰“飞钱”。
唐朝飞钱
清朝庄票
材料:(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庄票形成于清初,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都不记名,凭票即付,所以庄票可代替现金流通。
作用:
减低对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
减轻商人前往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时,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历史纵横p40
唐朝飞钱
契:刻也
约:缠、束也
(三)商业契约(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1.含义: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2.特点:
①契约关系的双方是平等的
②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
③契约主体要诚实守信,善意履行契约内容
④契约要保障主体双方的公平性
◎唐·石染典买马契约
地区 时间 商业契约史实
古埃及 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 前2600年左右
古巴比伦
中国 商周
汉朝
唐宋以后
契约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已经使用契约
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出现契约
凡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3.世界各地契约发展
材料1:民间产业,其祖遗者,自有先世置买文契并祖父分书为据。若新置者,自有卖主契、中证画押为据。此乃天下之通例也。
——[清]李渔《资治新书二集》
材料2:契约文书是进行交易和社会交往的见证和凭证,具有法律功能。人们相信“空口难凭,立字为据”,“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在各类契约中,经常出现“恐口(后)无(难)凭”“立契存照(证)”之类的套语。 ——王云红《传统契约文书与中国人的契约观念》
自由、平等、守信精神,证据意识、财产观念。
5.契约的作用:
【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商业契约孕育有哪些精神?有何作用?
4.契约精神:
①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