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1 18: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现代村落
原始部落
现代化大城市
第 11 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目录
CONTENTS
一、 城市化的演进
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
三、 基础设施的发展
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美国摩尔购物中心
——整体概述
积极
影响
——消极影响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
——《吴越春秋》
城者,可以自守也。
——《墨子·七患》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中国古代的城市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
一、城市化的演进
城市化(城镇化)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
结合下面材料,你认为城市化的表现有哪些?
城市
人口
增加
城市
规模
扩大
生活
方式
转变
(一)城市化的概念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0—1990
世界广大国家
向城市化迈进
1851—1950
欧洲和北美
发达国家
基本实现城市化
1730—1851
世界城市化兴起
(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2)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影响:
——十九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据李其荣著《世界城市史话》整理
根据图表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哪一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
推动该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英国
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西方的城市化
工业化
推动了
城市化
根据课本第63页史料阅读,描述工业化是如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
工业
革命
工业生产集中于城市
劳动力与
消费市场
城市设施
服务需求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中国的城市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1.近代中国
材料一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新中华杂志》,第九期(1933年)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问题探究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②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③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
特点:①过程:起步晚,发展缓慢;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
②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
建国后城市化进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国家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在中外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共同因素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国家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建设
二、城市化的成就
(一)居住条件改善
自主学习:今天的居住环境改善得益于哪些技术进步?
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于1854年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示发明的电梯
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1902年,首个现代化,电力推动的空气调节系统由威利斯·开利(1876年-1950年)发明。
建筑技术的革新
涉及慈善救济、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方面
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
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基础设施发展
19——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市民日常生活的变化:
自来水及排水系统进入普通家庭
电话、电报普及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煤气成为烹饪的主要能源
1894年的巴黎下水管道
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真正建成是在1863年,干线长度约6.5KM,用的是蒸汽机车,在1863年1月正式开始营业。
亨利福特坐在他1900年研发的汽车里面
伦敦街头的煤气灯
早期电灯泡
电报
电话
有轨电车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
近代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改进
1864年上海杨浦煤气股份公司
清末上海煤气路灯
清末上海南京路
清末天津
清末广州珠江口
环境污染问题
交通拥堵问题
贫富分化问题
……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工厂沿河而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排进合流,造成城市水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一)发达国家
1.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问题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19世纪,城市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
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2.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为解决远距离出行的交通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
美国1950年城市公路里程为32.3万英里,到2000年达到85.9万英里,但新拓出的道路很快就被汹涌的车流淹没。2011年美国单位车辆平均年拥堵时间达到38小时。
3.交通拥堵
2005年居住在平民窟的人口比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达到62%,在南亚达到43%。人口的拥堵、贫富差距的悬殊,伴随的还有犯罪率的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
4.人口拥挤、犯罪率上升、失业率增加……
(二)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国家同样经历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2005年居住在平民窟的人口比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达到62%,在南亚达到43%。人口的拥堵、贫富差距的悬殊,伴随的还有犯罪率的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
中国交通拥堵
日本东京地铁
1、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科学决策、统筹城乡规划。
4、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
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必由之路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工业革命、二战后)
城市化的演进
居住条件的改善
中国城市化(鸦片战争后、新中国)
居住条件(条件、表现、意义)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
生活服务(社区发展、服务设施)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