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 《智取生辰纲》 教学设计
学 校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 年 级 初三年级
课 题 智取生辰纲 备 课 人
课 时 划 分 共3课时 本节课时 第 2 课时
教 材 分 析 《智取生辰纲》是部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重点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而《智取生辰纲》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的后半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展开,引人入胜。《语文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浒》的主题“官逼民反”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2.探究智取生辰纲的“智”与“不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故事情节,学会复述课文。 2.通过探究、合作意识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分析“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概括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杨志相关的故事情节的熟悉和理解。
学 法 指 导 因为初三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和探索协作精神,平时上课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发言大胆,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采用:1、自主学习法,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对课文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的熟悉和理解,化解教学的难点;2、合作探究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对“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的分析及人物形象的概括,实现学习重点的落实。
教 学 内 容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学生以说书的方式演绎《水浒传》。 师总结:感谢同学的精彩表演。相信大家的掌声不仅是为他活灵活现的表演,更是被这一段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精彩情节所吸引。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记录英雄传奇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品析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利用思维导图,对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三、知题解事 1.出示《水浒传》第十三回文段,了解生辰纲。 2.再看课题中的“取”字,明明是吴用他们劫走了生辰纲,是明目张胆的抢劫行为,作者却用了一个“取”字,好像是吴用取走自家存款一样,这是为什么?有什么深意? 讨论明确:①一个取字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人皆可取之。吴用不取,张用要取,李用也可去取。吴用等人是英勇行为,体现出“忠义”二字。 ②一个取字表明了小说主题:贪官污吏逼迫人民采取造反的行为打击社会不公平现象,“官逼民反”。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行为是助纣为虐,不得民心,定遭失败。 四、精读课文,探究文中的“智”与“不智” 1.吴用的“智” 吴用、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8-12自然段。 讨论后明确: 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吴用的奸计总共分四步:第一,麻痹。晁盖等人乔装贩枣客,麻痹杨志一行;第二,诱惑。白胜挑酒故意不卖,让贩枣客买下一桶,当众吃尽,以显示酒中无药,欲擒故纵,迷惑杨志一行;第三,欺瞒。借付酒钱饶一瓢,在另一桶中舀酒,一人抢吃,另一人再来舀酒,麻药,蒙骗杨志一行,可谓“瞒天过海;第四,蒙蔽。白胜赌气不卖,贩枣客好心调解,再次欲擒故纵,彻底麻痹杨志的警惕心理。一环套一环的妙计,让杨志防不胜防。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2.小练习 吴用施用的计谋,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 刘唐偷酒 瞒天过海 吴用下药 以逸待劳 林中休息 笑里藏刀 伪装客商 声东击西 不肯卖酒 混水摸鱼 送与枣子 欲擒故纵 3.杨志身上的“智”与“不智” 吴用智取了杨志押运的生辰纲,智多星吴用战胜了青面兽杨志。吴用固然是智多星,赛诸葛,那么杨志是否是彻底的大笨蛋,严重的“大草包”呢?当然不是。如果杨志真是大笨蛋,生辰纲就不用智取,战胜他就不须要技术含量,从而也就不能彰显吴用赛诸葛般的智慧。杨志除了武艺超群之外,还有很多过人之处。但聪明的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讨论后明确: A.杨志的“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变更时间、路线。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提醒众军汉,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⑶审察枣贩客、卖酒汉子 (4)谨慎买酒、喝酒。杨志在黄泥冈提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杨志的“不智”。 (1)杨志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2)内部不团结,矛盾激化。都管和虞候本来是梁中书的心腹,是监督杨志的,和杨志是同等重要,至少也应该是这个押送队伍的班子成员。但是,杨志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对本来鄙视自己的都管和虞候良好沟通,造成班子不和,导致队伍不稳。 (3)管理属下时,杨志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加上老都管的公开抵制,造成矛盾激化。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四、品读情节中的暗示,带着问题出课堂 1. 吴用计谋的漏洞。 我们感受了吴用赛诸葛般的智慧,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吴用的计谋真的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破绽吗?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任何计谋都是有漏洞的,吴用的计谋自然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细细读小说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在情节的叙述中暗示了吴用计谋的漏洞。请细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暗示。 (学生自读课文,独立思考。) A.白胜出现得太巧合了。偏偏在杨志一行人疲惫不堪,干渴难耐的时候,出现卖酒的白胜,这有点蹊跷。那么热的天,他不热吗?他有力气唱歌吗?如果他是个正经卖酒人,大中午的时候,应该在某个地方休息,躲避酷暑。就算他没有休息,挑着酒经过黄泥岗时,也应该是难耐酷暑,而无力唱歌的。 B.如果吴用等真是普通客商,当其他客商怀疑酒有毒时,他们通常也是不敢卖酒的。这就好比,有人怀疑面包里有毒,另一个人却说:“我不怀疑有毒,我来吃。”如果不是演双簧的话,这个人也太不正常了。如果杨志的心再细一些,他应该能发现这个破绽。可是,为什么精明而谨慎的杨志看不出这些破绽呢? 2.精明而谨慎的杨志看不出吴用计谋漏洞的原因。 “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什么叫“自去一边”?这表明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自去一边”说明杨志被部下孤立了,他们不团结,不是一条心。杨志的精力被酷暑和内部矛盾消耗得差不多了,当他遇到吴用等人时,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精疲力尽的杨志发现不了这些破绽。 心理学家说对人身心最大的折磨是人际冲突,人际关系的失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遇到吴用等人之前,杨志的心力已经耗尽在这一路上的吵吵闹闹中了。吴用等人出现了,在这个最须要杨志振作精神的时候,他已经无精神可振作了。 五、归纳人物形象 通过对文章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学生上黑板板书。 板书: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粗暴蛮横、急功近利 吴用:智慧超群、团结一致、沉着冷静 六、 品析写法,体味妙处 无论是众军护送生辰纲,还是七雄劫取生辰纲,作者都是站在杨志的角度和视角去描写的,看似文章浓墨重笔写的是杨志,实则重点突出的是吴用等人。这一点我们从文章的题目中便可以感受到。杨志已经百般小心,百般谨慎,却还是掉进吴用的连环计谋当中,所以作者是用杨志的急燥与吴用的沉稳作对比,最终凸显吴用的智慧。 板书:杨志____对比衬托______吴用 七、品读课后《水浒传》中与杨志相关的情节暗示。 杨志,做事高度负责,品德好;精明谨慎,智商高;武艺超群,体育好。用今天的话来说杨志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这个三好学生还名如其人,有志气,有理想,整天念叨着要给祖宗争口气。这样一个三好学生、有为青年却最终因为失掉生辰纲而做了强盗。作者这样写杨志的命运又是在暗示什么呢? 杨志的命运暗示了这是一个好人难以生存的社会;这是一个逼上梁山的社会。这是《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的主旨。不是杨志无能,而是社会可悲;不是杨志错了,而是社会错了。落草为寇是杨志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在这一点上,杨志与《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没有本质的区别。梁山好汉们的落草为寇是社会的必然。 板书:官逼民反 总结全文 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杨志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课外请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衷心祝愿同学们走进古典文学殿堂,收获知识宝藏! 板书设计: 生辰纲 精明能干 小心谨慎 护送 智取 团结一致 粗暴蛮横 杨志 吴用 智慧超群 急功近利 沉着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