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内心独白》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内心独白》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1 14:4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内心独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先生 卞之琳
“老先生”是从平汉铁路线上的邯郸城里来,在回屯留乡下的路上,偶尔在此打尖。拎了个小包裹,一个徒步的旅客,不知道是由于卷起了下幅的黑长袍呢,还是由于稳重的举止,却被店主人招呼成了“先生”——而且因为他嘴上已经留了一撮下垂的小胡子,
又加上了一个“老”。
其实他并不老,才四十二岁。
也还是遵照了他自己的出门哲学和他的天生特性,他穿了最朴素的衣装,带了最简单的行李,不愿泄漏他的真身份——邯郸城里晋泰钱庄的“管账”。
他用尽了心血,才终于攀上了这个尊贵的台阶,却不料建筑本身——这种山西人特长的传统钱庄业——会在战争里坍倒,在他更无异山崩。
他是山西人。这次是家里来的一点坏消息使得他心里空虚,脚里沉重,在兵荒马乱中,走上不保险的归程。
他和一般山西人一样,不喜欢吃鱼,可是比一般山西人更多一个离奇的解释:“鱼性浮,吃了鱼不会过安定日子。”
他对于吃,根本就不主张讲究,认为东西一到嘴里就看不见了。
认为衣服不如房屋坚固,他还认为衣服轻于房屋。他有余钱总先用以盖房子。
谁一进他“山国”里的老家,就可以看见窗格方方正正的,院子的石板也方方整整,因此房主人脸上嵌着的微笑也似乎方方整整。
可是他却并不如乡里人一样的满足于抱这一种主义:“一所房子,一缸酸菜,一个老婆。”认为这是懒惰哲学。
山、山、山,屋前屋后,山环山抱,他常认为是理想境界;可是他难得想到这里的优点在一定时候也就成了弱点。
这种时候确乎也难得来,感谢山西的得天独厚。
民国以来,到处岁无宁日,山西独免于杀伐,“老先生”常以此自庆自豪。
可是现在连山西也在动荡中了。
战争如水,无孔不入。
不但如此,平原如滩,被淹没固然容易;山地如礁石,受冲击却最剧烈。
正因为地险,山西为双方所必争,争了也难以解决。
正因为深藏,他本乡的村子被游击队用作了根据地,侵略者总要来碰它一下,哪怕结果还是弄得焦头烂额了回去。
正因为房子大,房子多,他的家屋游击队来借住过,那倒没有什么,日本兵也两番光顾了。
那可——啊,就是这个挖空了他精神的基础!
事先他倒不是毫无先见。土地最安全,他知道。
地是活的,地里可以长出东西来;地却是搬不动的,放在那里无法盗窃。
屯留是出名的地好,他在十年前就在和长治交界的较平坦的处所购置了六十亩。
每隔一年回家过年的时候,他总要绕道经过那里看一看,总是很高兴地看了苍黄的大地上那里的千行万行的青青麦色。
打仗了!
好!
让马蹄在那上面乱踩吧!
让车轮在那上面乱碾吧!
让炮弹在那上面挖几个坑吧!
可是才庆幸没有被路切过,他忽然听说地刚被从后方开到的一支部队占了一部分,修了大操场,接着又听说被重新打来的日本兵差不多占了全部,连带邻近的田地,把大操场扩大成了飞机场——“这是你们这些贱骨头的坟地!”他咒骂着。
还不要紧,落水的抓住了一块木片——“我还有钱!”
钱是垫脚石,依照他平素的意见,人是一样高矮的,而人有高矮,高矮就见于脚底下钱垫得厚薄。
可是他究竟保守性重,认为只有种在地里,钱才有稳定的生长。
甚至于要它生长,他都不着急,他只在乎抓住根。
钱本身确是一个根,包含了一切可能性。
钱里有土地,有房屋,有布匹,有酸菜,有醋,有老婆,有子孙…
可是钱却还有一样好处:可以是千行的鱼鳞瓦、万行的青麦苗,而不必就是瓦,就是麦!它是活的,而它又是摸得着的东西——根!
他还保存着三百元银币。
这是他过去财产的很小一部分。他一度悔恨当初没有多存些,还是怪人还年轻,向上心切。
可是终不虚在钱庄过了大半辈子,他总算学得了一点聪明:远在币制改革前好多年,他就窖藏了一批银元。
他慢慢精选了清一色民国三年造的“袁大头”。
他还记得清清楚楚,怎样在昏黄的灯前,搬过平滑的肥肥胖胖的袁世凯的侧面,放正了。
当他把它们一排排整齐的放进一间只许他自己用,平时总上锁的房间里炕角上方一块活动砖背后的墙腹内的时候,他兴奋得手都发抖了。
上一年,就是开仗那一年冬天,他回家的时候,他检阅过一次,一切无恙。
可是他始终连老婆、儿子都不让知道,因为不得不如此——为了安全。
现在一封信来把他召回来了,而且使他一路走来都觉得一脚高一脚低。
打仗以来,他们家屋驻过军,也两度到过日本兵,却没有被烧掉。他特别嘱咐在家的二儿子在信上详细报告他房子的情形,不放过一瓦一砖。
可是现在致命的信来了。最近,打扫房屋的时候,儿子报告说,他在那间特别室里,因为打蝎子打动了一块砖头。
拿起来一看。
外面似乎有打栓子或钉子而没有打得进的一点痕迹,再往墙里看去,那里是空的,不见什么东西。
除了另一只蝎子和两张团在一起的昭和十三年(先一年)三月份的旧日本报纸……
(有删改)
1.关于文中老先生私藏三百银元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先生认为有钱就能拥有一切,这既是他的人生哲学,也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
B.私藏银元时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钱的珍重、也为后文银元的失踪埋下伏笔。
C.私藏银元是为不安定的将来做保障,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所以瞒着老婆儿子。
D.私藏银元与建房置地的往事,曾经是老先生的自得之事,而今却成了心头之痛。
2.文中画线句子是老先生的内心独白,这样表述有什么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头绳儿
王鼎钧
一切要从那口古钟说起。
钟是大庙的镇庙之宝,锈得黑里透红,缠着盘旋转折的纹路,发出苍然悠远的声音,使鬼魅隐形,保护原野间赤足露背的农夫不受邪祟。
后来庙改成学校,钟依然在,巍然如一尊神。钟声引来成群的孩子,大家围着钟,睁着发亮的眼睛,伸出一排小手按在钟面,尝那震颤的滋味。
后面有人挤得我的手碰着她尖尖的手指了,挤得我的脸碰着她扎的红头绳儿了,挤得我好窘,好快乐!
可是我们没谈过一句话。
钟声停止,我们立刻分头跑散,越过广阔的操场,冲进教室。再迟一分,校长就要坐在教席上记下迟到的名字。
校长是从两百里外来到古城的,来时牵着一个手指尖尖、梳着双辫的女儿。校长对学生很严厉包括对自己的女儿。“你们这一代,要在战争中长大。你们要早一点学会吃苦,学会自立。有一天,你们离开家,离开父母,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挺胸抬头!”校长常这么说。我不懂他的话。我怎么会离开父母?红头绳儿怎么会离开他?如果彼此分散了,谁替她梳辫子呢?
卢沟桥打起来了。那天我起晚了,走在路上听到钟声响得很急促,好像撞钟的人火气很大。校长整夜守着收音机抄录新闻,还写了一篇文章------《拼到底,救中国》。他亲自写好钢板,喊醒校工,轮流油印。两人都满手油墨,一眶红丝。学生们挨家散发油印快报。我跟红头绳儿编在一个小组,沿街喊着:“拼到底,救中国!”家家户户跑到街心抢快报。我们很兴奋。可是我俩没有交谈过一句话。
开始举行防空演习了。那口钟疯狂地连敲不歇,每个人听了这异常的声音,都要疏散到槐树林里、跳进防空坑。
贴着红膏药的飞机果然来了。校长冲出办公室,亲自撞那口钟。我找到一个坑,不顾一切跳下去坐下喘气。有人从坑边跑过,踢落一片尘土,封住了我的眼睛。扑通一声,那人跳进来,带来一股雪花膏味儿。
“谁?”我闭着眼睛问。
“我。”声音细小。红头绳儿!
我的眼睛突然开了!她在喘气,我也在喘气。我们的脸都红得厉害。我有许多话要告诉她,说不出来。轰隆轰隆的螺旋桨声压在头顶上。我拿定主意,非写一封信不可,当面交给她,不能让别人看见。
钟声悠悠,警报解除,她走了,我还在坑里打腹稿。
学校决定无限期停课,校长打算回家去抗战。我写好了一封信,装在贴身的口袋里发烫,快快朝学校走去,一路宣着誓,要在静悄无人的校园里把信交给她……
但学校里并不冷清。一大群同学围着钟,钟架下面一个深穴,带几分阴森。校长说,这么一大块金属落在敌人手里,必定变成子弹来残杀同胞,所以钟要埋在地下,等胜利再出土。大家舍不得这口钟,想多听听它的声音,想亲手撞它几下。红头绳儿也在坑边望钟发怔呢。钟声要消失,红头绳儿也要消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毁坏变形。悄悄向她身边挤去,摸一摸那封信,紧张得发晕。
钟剧烈地摇摆了一下。
“空袭!”
我们像野兔一样窜进槐林,隐没了。
等天空恢复了平静,我才想起那封信。当大地开始震撼的时候,我顺势塞进了她的手中。
钟架炸坍了,工人正在埋钟。一个工人说,钟脱落下来,恰好掉进坑里,省了他们很多力气。要不然,这么大的钟要多少人抬得动!
回家的路上,我反复地想:好了,她能看到这封信,我就心满意足了。
大轰炸带来大逃亡,亲族、邻居,跟伤兵、难民混在一起,滚滚不息。我东张西望,不见红头绳儿的影子,只有校长远远站在半截断壁上,望着驳杂的人流发呆。
果然如校长所说,我们在战争中长大,学会了吃苦和自立。童年的梦碎了,碎片中还有红头绳儿的影子。
直到有一天,我又跟校长见了面。我问候他,迫不及待地问起他的女儿。
汨珠在校长眼里转动,他哀伤地说,那次空袭后,他的女儿就失踪了。“也许,空袭发生的时候我的女儿跳进钟下面的坑里避难。钟掉下来,正好把她扣住“这……这不可能!”校长伸过手来,用力拍我的肩膀:“别安慰我了,我情愿她扣在钟底下,也不愿意她流落到……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临告辞的时候,他用当年的坚定语气对我说:“有一天,咱们一块儿回去,去找那口钟,去找地。”
当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带了一大群工人,掘开地面,把钟抬起来,点着火把,照亮坑底。下面空荡荡的,我当初写给红头绳儿的那封信摆在那儿,照老样子叠好,似乎没有打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红头绳儿”代称校长的女儿,暗示了“我”对她初生懵懂情愫,却因羞涩从未交流过,始终不知她的姓名,留下终生遗憾。
B.作者善用伏笔,“钟架下面一个深穴,带几分阴森”“校长远远站在半截断壁上,望着驳杂的人流发呆”都暗示红头绳儿可能遭遇了不测。
C.小说最终并没有写明红头绳儿是否真的被扣在了钟下,而是以“我”的一个梦为结尾,用“没有打开过”的信寄托了主人公美好的心愿。
D.小说将一段纯美而凄婉的少年恋情放置在炮火纷飞的战争背景下展开,在爱恨交织中表现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2.小说中叙事与人物内心独白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关
庞滟
进腊月门的小北风脾气见长,一天比一天厉害。老陈如同经了霜冻的老白菜,一天比一天发蔫。自从老伴前年去世后,他害怕过年了。
老伴在时,儿子闺女还回家过年。看着影儿,听到声儿,心里也舒坦。两个孩子从小就惧他,像老鼠见猫。他对闺女不待见,总觉得替别人家养了媳妇,怎么算都是亏了;稀罕儿子却不对脾气,俩人见面就吵。不管怎么吵,他还是疼儿子——没黑没白地土里刨、水里捞,挣来的钱都拿去培养儿子了。
争气的儿子给他脸上贴了金,却忙得没时间回来看他,经常寄回一些食品和用品。他见人就显摆:看看这贵重东西,多好啊!都是我那当官的儿子孝敬老子的。
去年,他早早给儿子闺女打电话,让他们早点回家过年,年货都预备好了。年三十那天,两个孩子都没露面。儿子进山扶贫做第一书记,忙得没时间回家,过年忙着帮村民做直播卖囤积的山货;闺女说,过年忙着卖菜生意,等过了十五再回。
他怕村里人笑话他是空巢老人。一个人坐了最慢的火车,晃晃悠悠来到儿子的城市。他没有走出候车室,蒙头盖脸窝在冰凉的椅子上,一个人啃冷馒头,躺到初五才踏上回村的路。望着城市喧嚣的烟火,他想到了野地里遗留的候鸟,身体里流窜着冬天的风。临走前,他买了满满一兜子糖果,大街上都是亲热团聚的老老小小,迎着风的他直想淌眼泪。
回到村里,老陈一脸张灯结彩,逢人就散烟、发糖,喜气洋洋地说,在儿子家过的年,天天大鱼大肉都吃腻了。城里人放的礼炮那个好看呦,欢天喜地闹腾个没完呀。村里人都夸他养了个好儿子,这让他憋屈的心敞亮起来。
今年。老陈提前两个月给儿女打电话预约过年。儿子声音嘶哑,说了句“爸,我在山里忙工作呢,到时再说啊”,电话断了。他气得直骂:不孝子,不就当个小官吗,脾气长得还上天啦,老子话都不听了?
闺女拖着哭腔说:爸,年关忙啊,过了初十再抓个时候回去,多补一些钱给爸。他气得火冒三丈——我不差钱啊,都给我回来!
年三十这天。他把屋子烧得暖烘烘的,把老伴的照片擦得亮亮的,盼着两个孩子能回家过年。一个月前,他又下了最后通牒,命令儿子必须回家过年,告诉闺女,卖菜的钱别计较,爸都补给你。
日头过了中天。一趟趟闯进北风里的老陈,连儿子闺女的影儿都没瞅见。他压住火,打儿子手机老不在服务区,给儿媳打过去,软了声音说:我说啊,你们都回家过年吧!再忙,也要一起吃顿团圆饭再回去啊。
儿媳在那头抱怨:回家?过年?你儿子是人家山沟老百姓的儿子,天天忙扶贫,家都不回了……儿媳哭了,哭得老陈心里猫抓一样疼。
老陈望着一屋子年货唉声叹气,找来一辆车赶往小镇的闺女家。这一路,他想起对闺女的种种不好,一颗心像掉进冰水里,难受得心慌气短。
找到闺女时,还在市场卖菜。姑爷坐在轮椅上,弯腰替买主刮鳞剖鱼。两个七八岁的娃,鼻涕拖得老长,用冻红的小手摘着烂菜叶子,帮忙理顺捆扎。老陈颤抖着声音呼唤了好几遍,一家人陌生地望着他,如在梦里。闺女结婚后,他还是第一次登门,这场景他做梦都没想到。
不算丰盛的年夜饭,老陈和闺女一家人吃得很温馨,他的心被暖化了。晚饭后,出去放烟花。老陈看着热闹的街景,热闹的人群,想到空荡荡的房子,想到忙碌的儿子,他低下头去,偷着抹眼睛。
爸,我又啥做错了吗?打我骂我都行,您别这样,我心里难受啊!闺女哽咽地说,从小到大,我都不争气,还嫁了个穷人。孩子爸半夜去拉菜,翻车把腿砸断了,没敢告诉您,也不敢回家过年。您放心,他的腿天暖时就能好了。
闺女啊,是爸爸错了,你没错。你们需要爸爸时,我没做好。现在你们不需要了,我偏要做爸爸,都怪我不好。不管穷富,一起过年就好!老陈的眼泪又冒了出来。
大年初一的饺子在锅里翻着浪花。老陈贴着窗玻璃往外瞧,好像看到了儿子的身影,揉揉眼睛再看又没有了,他转身叹息。随着敲门声,儿子扑进来,激动地喊着:“爸,过年好!是山区的乡亲们一锹一锹铲通了山路上的雪,把我送到火车站,说啥也要让我回家,让我代他们给您拜年!”
老陈一迭声地答应着:“过年好,过年好!乡亲们,大家伙儿都过年好啊!”
说着说着,老陈竟有点哽噎了,满脸笑容像凝固了一样。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经了霜冻的老白菜”比喻老陈,并且说他一天比一天发蔫,说明老陈在老伴去世后孤独的生活境遇。
B.小说叙写老陈孤独地在候车室里过了年,回家时买了一兜子糖果散给大家的情节,表现了老陈内心的无奈与凄凉。
C.老陈往闺女家赶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对闺女的不好,难受得心慌气短,这种情况一直到最后儿子来家过年才有改变。
D.老陈在菜市场与闺女一家人见面的场面描写,与文章开头对闺女的不待见相照应,也表明闺女一家生活的不易。
2.内心独白,是人物在内心里自己对自己说话。著名学者柳鸣九先生说:“在内心独白中,一切都是以人物的清楚而相当完整的语言的形式出现的,只不过这种语言并未发而为声、书而为文而已。”根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你为老陈设计两处内心独白。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生太长了(节选)
张洁
他显然受了重伤,孤零零地躺在雪地上,血在他的身下漫开,就像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他就那么无声无息、仰面朝天地躺着。
他在等什么,在等死亡吗?
难道还有一个生命比我更渴望离开这个世界?距他不远的地方,还撂着一支猎枪。是械斗?逃犯?被人暗算,还是自杀?……
他看见了我。那本就疼痛异常的眼睛里,立马添上了绝望。
我只是慢慢走近他,围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近看看又远看看。
即便生命垂危,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我们与生俱来的恶意,还有嫌恶、拒绝、恐惧——千真万确的、毫无道理的恐惧。
我有些失望,即便是恐惧,然而,如果那是一种对我们有着深刻了解后的恐惧,该是多么合情合理。可是他的恐惧,不过由成见而来。无所不知的人类,怎么会是这样?除此,他的眼睛里还有一种无由的仇恨。
是的,眼下我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结果他的生命,只要张开我的嘴,一嘴就可以咬断他的脖子。
可是我没有那样做。
尽管或许他扼杀过我的兄弟、姐妹、亲人和朋友。而面对一道送上门的佳肴,很多狼都会这样做,但那不一定是我的习惯,这可能正是我和其他狼的区别。
我贴近他的面颊,仔细辨嗅他的气息,人的气息。那气息与我从前在远处嗅到的是十分不同。似乎已经失去生命的原汁原味和纯粹,而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气息,还是人类共有的气息?
正在我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我的善意时,我的嘴巴突然咧了一咧。向上咧开的嘴巴,肯定将我那上斜的眼梢推得更加上斜,于是我那张脸,便像是有了笑意。
天下有谁能看到一只狼的微笑!
而后他看上去果然放松了许多。他一定也从来没有与一只狼,这样近距离地对视过。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我的眼睛,还有我眼睛里饱含着的对他的悲悯、友善和毫无戒备。
有那么一会儿,他似乎也想接近我,甚至心存幻想,幻想着我的营救——不管我是不是一只狼,只要是一个生命,可能就会有对另一个生命的惺惺相惜。
可我知道,即便我救得了他,他也活不成了。从他的身体里,已散发出如此糜败、驳杂的气味。这岂止是人体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味,更是灵魂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味……我敢肯定,他的历史是一个失败的历史,不然,他决不会因为他人的一枪,抑或自己的一枪,躺倒在这里。
可就那么一会儿,他的心绪还是被戒备、怀疑所代替。或许因为我一直在凝视他的眼睛。既然我能探知河流的深底,那么我想我也能从他这里了解到,为什么人总要杀死我们,总要置我们于死地?即便在我们无碍于他们的时候。
于是,他又在重新估量我的来意,却永远不会理解,我的到来与他所想的那些鸡零狗碎毫无关系。我看到他的眼睛往那支猎枪上很快地一扫。
我也即刻明白了此时那支枪对他的非凡意义。它既能帮他克服对我的恐惧,又是他唯一的依赖……于是我用我的前爪和嘴,将那支距他不远的猎枪,一点点地推向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而人是需要“依靠”这种情状的动物,尤其他们的精神,从来是难以独立的。
但他根本不理解我把那支枪推向他的含意和动机,惊恐地躲避着,就像我能拿起那支枪,对他扣一扳机似的。不,不是他的身体在躲避,那身体已无法移动。而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那些我曾以为我们狼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在我的眼前瞬间垮塌。却掩藏不住对得到那支枪的渴望,也就是杀死我的渴望。
他一定想不到,一只狼为什么会这样做,也会认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杀机!在他的精神、意志垮塌的这个瞬间,我还看见了“人”,并诊断出他的疾病,诊断出不论是他杀或是自杀的根由。
也明白了他们总以杀死我们为乐子,从来是没有缘由的。如果非要说到缘由,那就是他们的信条使然:“只有你死,才是我活。”
他们不像我们,在我们的天地里,每时每刻,我们和多少兽类缓缓地擦肩而过。有时甚至同时、同饮一江水,如果我们能够像人类那样,可以种植粮食,可以烹调食物,我们肯定不会为了饥饿去攻击掠杀其他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狼的生命里,有残酷、有厮杀、有血、有弱肉强食,就是没有卑琐、卑鄙、阴暗、贪婪、下流……我终于明白,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我深究之处,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
这时,我听到了来自远处的狼群的嗥叫,便索然无味地从这个人的身边站了起来,向远处的狼群跑去。我径直向雪原深处跑去,那广漠得让人恐怖的雪原。嗅到了熟悉的、活生生的有滋有味的气息。
可是枪声又响了。
我的身体也随之强烈一震。我知道,那一枪是给我的。这个毫无生还可能的男人,终于向我射出了他此生最后的一枪。
我藐视那个人,却感恩于那支猎枪,还有从那支猎枪里射出的、将我撂倒的子弹。这一枪让我不必再和“生命”,这种我毫无缘由地恨透了的东西,发生任何关系。永别了,“生命”!不只今世,还有来生、来来生。
(节选自张洁小说集《一生太长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把枪推向“他”,“他”假装惊恐地躲避着,但内心却掩藏不住对得到那支枪进而杀死“我”的渴望。
B.小说用“他”集中表现了人性,而“我”这一形象则更饱满丰富,既有狼的共性,也有和群狼迥异的特质。
C.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比如前后两次写到猎枪,第一次暗含了事件的因果,第二次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又都巧妙地为后边的开枪埋下了伏笔。
D.与以情节交代为主的小说不同,本文偏重于对人物感官印象和心理联想的呈现,叙述语言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情绪化,庄重典雅而又简洁流畅。
2.小说以狼的视角,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一、1.B“也为后文银元的失踪埋下伏笔”错误。私藏银元时的细节描写对后文银元的失踪构不成伏笔关系。
2.①划线句子独立成段,简洁明快。②连用感叹号,感情强烈,表现出老先生的庆幸(狭隘)心理。③与下文土地被占用后愤怒的心理形成对比。
二、1.C “寄托了主人公美好的心愿”错,用“没有打开过”的信寄托“我”的忧伤和对女孩的怀念之情。
2.①在叙事中以人物内心独白直接抒发心声,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真实、丰满、细腻。
②在情节推动过程中,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唤起读者的代入感,引发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③叙述情节与人物内心独白相互补充,使作品的内容和层次更丰富。
④叙述与抒情交织,使小说兼具了散文之美。
三、1.C “这种情况一直到最后儿子来家过年才有改变”错误。由原文“不算丰盛的年夜饭,老陈和闺女一家人吃得很温馨,他的心被暖化了”可知,在儿子回家过年前他的心已经被暖化了,说明这种情况在儿子回来前就改变了。
2.示例:第一处:“别人家都是一家团圆,只有我这个老头子孤单受罪啊!”第二处:“闺女啊,爸爸以前对你不好,现在却要你来照顾我,惭愧啊!”
四、1.A “‘他’假装惊恐地躲避着”错,由“但他根本不理解我把那支枪推向他的含意和动机,惊恐地躲避着,就像我能拿起那支枪,对他扣一扳机似的。不,不是他的身体在躲避,那身体已无法移动。而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在我的眼前瞬间垮塌”可知,“他”不是假装惊恐地躲避,而是真的惊恐。
2.①采用动物小说的形式,增加新奇感和吸引力;
②以狼的视角讲述,可以让读者冷峻审视人性、反思人生;
③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淡化情节,更好地展开对生命、对世界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