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1 18: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溺、返”4个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溺、返、衔”5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
3. 学会运用借助注释、看插图、组词等方法理解“少女” “游”“溺而不返”“衔”“堙”等字词的意思,读懂文言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感受精卫不畏困难、坚韧执着、不屈不挠的填海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明白文言文的大意。
难点:能结合注释、插图、板书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生:精卫填海。
师:同学们都读过神话故事吧。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你能不能根据图片来猜一猜这是哪个神话故事,如果你猜到了,大声回答。
生:女娲造人 夸父逐日 大禹治水
师:这些故事来自于这本书。 生:《山海经》。
师:山海经是一本古籍,一本先秦古籍,是神话故事的始祖,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神话故事不是一个人创造的是集体创作。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来自山海经的神话,名字都有特点。
生:前两个字都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生:盘古
师:后面两个字是
生:干了什么
师:盘古
生:开天辟地
师:女娲
生:造人
生:精卫填海。
师:按照我们总结的规律,题目就大概知道了
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精卫
师;这是精卫和大海发生的故事,你们到课文中去看看与我们的状态是不是吻合。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1、出示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看,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都不一样,这样的文体叫做?
生:文言文。
师:对了,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特点是短小,语言精炼,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那我们就得把这篇文言文读好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己把课文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多音字
师:可以了?每个字的读音都能读准是不是
生:能。同学们非常有信心啊。
师:那我把拼音去掉了。看屏幕,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有两个多音字,在这里我们该如何去读呢?(指名读)
生:这里读少,少女的意思是女孩儿。
师:有人不同意。 生:这里有注释。少女就是小女儿。
师:注释是 生:小女儿
师:一起读 生:少女,小女儿
师:我们可以借助书上给我们提供的注释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这是个好办法。少女就是小女儿。是女儿中最小的。
师:第二个呢? 生:读为(2声)
3、学习重点字。
师:刚刚同学们两个多音字读得非常准确,那下面这三个字能读准吗?(出示“曰”、“溺”、“堙”生读)
师:看来大家的读音没有问题了,请大家先看到“曰”这个字。这个字读yue,跟哪个字很像?
生:日。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日”和“曰”,我们可以发现,“曰”更胖一些。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师:接下来再看到“溺”
这个字的结构是? 生:左右结构
师:左边 生:三点水 师:右边 生:弱
师:我们还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
生:溺水,淹没
师:书上的注释告诉我们了,是溺水,淹没的意思。还有一个字。
生:堙
师:“堙”是什么意思?
生:填塞(sai)
师:填塞(se),我们把读音写在旁边,我们来读一读注释
生:堙,填塞
师:字都读得不错,我把这些字放到短语中。
生读
师:都读对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这篇文言文中,有一个字反复出现。
生:之
三、之、于的意思,读好句子,读好文章
1、理解之、于
师:是不是所有的之都当作的讲?
师出示:持石击之
师:这是不是当的讲?
生:不是
师:看来之的意思也是不一定的,再看看,惊弓之鸟什么意思?被弓吓的
生:鸟
师:害群之马
生:的
师:这个难度提升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和
师:什么意思?
生:去
师:对,到去的意思。这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还有一个字,于,游于东海
生:在
师:去玩儿。以堙于东海,就是在,把石头扔到东海中。你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中也有。一起读
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自己不高兴就不要把不高兴的情绪给其他人。想要知道这些于的意思,就需要多读书,这些字的意思就能准确掌握了。理解了意思再来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把字的阅读障碍都扫清了,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这次读的时候要增加难度了,不光要把句子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老师给你们提供一点关于停顿的建议,你们可以参考读一读。生练习
师:找一个自告奋勇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停顿对不对?
生:对
师:那还不鼓鼓掌,但是和老师读的不一样,老师范读。找区别
生:不拖音(读书语段但是气息要连贯)
师:这是一篇文章,可不能太拖,自己练一练。
生再次练习读文。
生再读。
师:有没有进步?
生鼓掌
师:谁认为自己有进步的举手。(生举手)那我们来齐读。

四、疏通文意
1、翻译原文。
师:光会读也不行,我们给别人讲故事的时候总不能照着原文读或者是背下来吧,别人也听不懂,我们还得翻译一下。那翻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预设: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看注释。
师: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把你对这个小故事的理解,说给同桌听。
生互相说意思,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非常投入,但是你们肯定以为我要点人起来讲故事是不是,不,我现在要问问题。
师:你们都知道,女娃溺水了,那么我想问,女娃因何而溺水?
生:因游于东海而溺。
师:如果用一个字回答(因游而溺)。
师:游是什么意思?(在东海游玩)
师:好,第一个问题我们解决了,下面我想问,溺后如何,也就是她溺水后又发生了什么?
生:(变成精卫)为精卫。
生:衔石堙东海(衔也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行走的行拆开,中间加上金字旁)。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游于东海,这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她溺而不返成为了精卫,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经过。于是她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果。同学们就按照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
师:故事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我们来配合,我读原文,你们来翻译。(炎帝之女,名曰女娃)
2、生动地讲故事
同学们都爱听故事,如果像我们刚刚翻译那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听众爱听吗?听众们可能觉得很枯燥。那我们得加一点内容,加什么呢?(加上人物地动作、神态、语言)
指名讲故事。
师:如果我是大海啊,我肯定很想问精卫,你为什么要填我啊?(预设 生:因为精卫恨大海)。大家会不会觉得这是一只仇恨地鸟,老师有不同地看法。
五、升华主题,了解精卫形象
课件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常”字,我仿佛看到在第一天的时候,精卫衔西山之石,以堙于东海。在第二天的时候,精卫衔西山之石,以堙于东海。在第三天的时候,精卫?
生齐读。
师:当狂风卷起,海面上波浪滔天的时候,精卫?
当暴雨倾盆,四周一片漆黑的时候,精卫?
当大雪纷飞,大地上寒风刺骨的时候,精卫?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飞翔着,她不断地用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阻挡不了精卫填海地行为!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精卫是一只怎样地鸟(天真、坚定、执着)
师:大海能填满吗?《山海经》是谁创造的?(劳动人民集体创作)难道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古籍就只是想写一只傻鸟吗?课堂开头老师出示的几个山海经中的小故事,从盘古日复一日地顶天立地,女娃不停地造人,夸父不停地追日,我仿佛在这些人物中也看到了精卫这只执着的鸟的影子。
师:同学们,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这种坚定、执着的精神。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