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老人与海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附识/识别 痉挛/泾渭分明 月饷/响彻云霄
B.钥匙/锁钥 赡养/瞻前顾后 歆羡/万马齐喑
C.属意/属文 洗濯/擢发难数 舞蹈/韬光养晦
D.曲笔/曲解 契约/锲而不舍 篆刻/大笔如椽
答案:B
解析:A项,分别读zhì/shí,jìng/jīng,xiǎng/xiǎng;B项,分别读yào/yuè,shàn/zhān,xīn/yīn;C项,分别读zhǔ/zhǔ,zhuó/zhuó,dǎo/tāo;D项,分别读qū/qū,qì/qiè,zhuàn/ch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一届政府倡导节约之风,严禁官员大吃大喝。然而一些地方转变作风仍存在虚与委蛇的现象,阻碍了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
B.近几年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
C.税务部门为了要政绩,不断对原本经营困难的企业加重税收,甚至今年收取明年的税。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只能使企业更加困难。
D.如果胸无城府,缺乏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有调查得来的大量素材,也会茫然不知所措,更别说彻底地解决问题了。
答案:A
解析:A项“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B项“萍飘蓬转”,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C项“寅吃卯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D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六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报告令在场的学子们心潮起伏,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开拓进取精神的敬意。
B.如果不去改变发达经济体单独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仍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转机,甚至还可能更加严重。
C.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D.网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网络文化。
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表达”缺少主语,可在“响起”后加“的”。B项,搭配不当,“转机”应改为“解决”。C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
4下面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钢轨将这种作用力传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产生一个向右的切向力,这个力就是“夏尔谢夫力”,车速越快,“夏尔谢夫力”就越大。?
①由于地球的自转,任何移动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侧向的作用力
②由俄国铁路工程师夏尔谢夫于1903年发现
③在北半球向右,在南半球向左
④在北半球会受到向右的力,对钢轨产生挤压
⑤火车当然也不例外
⑥“夏尔谢夫力”,是“科里奥利力”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
A.⑥②①③⑤④ B.⑥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④⑥② D.①⑤③⑥②④
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什么是“夏尔谢夫力”以及“夏尔谢夫力”产生的原因。综合六个语句看,A项排列的顺序最恰当。
二、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这个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就知道病得不轻。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待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待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不动哭起来。
(有删改)
5小说两次写到小男孩眼睛“盯着床脚”,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表现小男孩紧张害怕但又竭力克制自己的心理状态。
解析:这是两处细节描写,“盯”是写病中男孩的情态的关键词,要注意结合前后故事情节分析。
6小说采用“一天的等待”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标题没有明确“等待”究竟是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小说情节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标题贯串全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③“一天的等待”中,男孩直面死亡、坚强勇敢的精神得以彰显,突出了人物性格,揭示了小说主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小说的标题从内容上看,可以是小说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对小说的环境、中心情节的概括等;从手法上看,可以是线索,也可以设置悬念等。
7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善良,体谅他人。不愿给父亲带来麻烦,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他人。(2)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3)天真而又脆弱。不懂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当得知自己不会死去时,“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不动哭起来”。
解析: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抓住小说人物描写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述。
8有人认为小说中间插入的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恰恰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答案:(1)是多余的。理由:①因为父亲打猎这件事游离于小说主要情节之外,给人以节外生枝之感,对于突出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并没有什么作用。②孩子生病了,但父亲却高兴地去打猎,不合情理,是明显的败笔。③打猎时轻松愉快的情调与整篇小说营造的氛围不协调。
(2)这正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理由:①明写父亲打猎的轻松愉快,暗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②宕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小说更具悬念。③父亲去打猎意味着他觉得孩子的病情不重,这与孩子自己的紧张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结尾的戏剧效果。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多角度分析体会,不可妄下断言。无论持什么观点,都要鲜明、准确,分析时有理有据。
三、表达交流(10分,每小题5分)
9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用如下形象的语言对艺术进行阐述: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艺术家)在自然界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
请你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50字)
答案:艺术要通过作品与世界交流,但这种作品并不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呈现,而是融入了他的主观因素。
解析:在歌德的这句话中有文艺术语“完整体”,有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向世界说话”是拟人,“心智的果实”是比喻。能把这些关键词句用通俗平实(不采用修辞手法)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10(2013·江苏南京高三第二次模拟)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答案:狐狸:如今干什么都得有靠山! 兔子: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解析:从漫画的前两个示例中可以看出,“格言”要紧扣这种动物的特点,并能暗示社会中某类人的工作方法或处世态度。可从“狐假虎威”和“狡兔三窟”的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