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导学案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老王导学案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14 21: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老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初步理解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学习重点:
1、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 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简介:
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明确目标
二:检测预习
1、作家作品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的妻子,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2003年出版了记述自己家庭的回忆录《 我们仨》。
背景介绍
文章著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先后失去了女婿女儿。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作者的脑海之中。这篇文章使我们在这种大时代下看到了老王的一颗金子般的心,看到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伛( ) 攥( ) 翳( ) 塌败( ) 取缔( )
惶恐( ) 骷髅( ) 滞笨( ) 愧怍( )
4、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 )
(2)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 )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
5、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走。 学习过程:
三、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可见老王生活之“苦”。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看课文中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怎样的脸,你能描述一下吗?
明确:也“苦”:单干户,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
2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心地善良
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 善。

(4)了解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
提问: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2老王再客气,也 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4关心老王的生活。

三、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四.效果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荒pì( 僻 ) ②取dì( 缔 ) 愧zuò(怍 )
③tā( 塌 )败 ④huáng( 惶 )恐 zhì笨( 滞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取缔:明令禁止或取消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代他来传话了。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 惭愧
3.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散文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___ 彼此交往_____为线索,兼用___逻辑 _____顺序和___时间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 善 ”二曰“ 苦 ”
4.依课文填空(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B )的小胡洞。
A偏僻 B荒僻
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B )的小屋。
坍塌 B.塌败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 A )了。
取缔 B.取消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 )。
愧怍 B.惭愧
5、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A、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特定称谓 )
B、幸亏有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特殊含义 )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特定称谓 )
D、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引用 )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动作描写 )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 )
(3)、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语言、神态描写 )
7.课外阅读
一次课堂上做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效果不十分好。下课后,曹老师紧锁双眉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教室。下午刚要放学,(A)只见曹老师拿着实验仪器歉意地出现在教室门口,a“请大家晚走一步,上午的实验没做好,中午我想了想是因为玻璃管在作怪,我想了个弥补的办法 ”没等老师的话说完,同学们自动地回到座位上。(B)不知是哪位同学关上了灯,也不知是谁拉上了窗帘。苍白色的火焰“突”地燃起来了!在教室里,(C)它显得格外明亮。b火光一闪一闪地映着曹老师兴奋的脸庞,几滴汗珠滚过她额上浅浅的皱纹 蓦地,掌声响起来了,经久不息!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并指出加粗字的含义。
①若有所思:__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若,好像___。
②经久不息:__经过很长的时间不停止。息,停止,没有的意思
2.“教室静悄悄的”是从文中ABC三处中的( B )处抽出来的。
3.文中划曲线的地方运用的是什么描写? ①a处:__语言描写______。②b处:___外貌描写_____。
4.这段文章运用的叙述人称是___第三人称_____。
5.“曹老师紧锁双眉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教室”,老师“思”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实验没有成功究竟是什么原因_。
6.老师为什么一定要弥补这个实验?
答:____ 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把这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说明曹老师的工作责任心很强 __。
7.“经久不息”的掌声说明什么?
答:说明学生被曹老师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所感动,用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学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课题: 《老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2、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2、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学习难点:
1. 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明确目标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
2、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一点对你写作有什么启发 (答案可根据下面内容概括)
因为老王要报答作者一家对他的关心。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详写。因为这件事更能表现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师明确: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而对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杨绛的感谢关心之意。杨绛所接受的礼物也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粹来自心灵最真实的馈赠。也让杨绛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这最能表现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所以要详写。
要写某个人物,有许多事可以写,如果每件事都花一样的笔墨来写,那文章可能就会象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但如果每件事又都一笔带过,那人物的形象就不会丰满生动。所以写人,要通过记事,而记事就一定要有详写有略写,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要详写,其它的可以略写,这样就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3、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
明确:文章从动作、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
除了正面对老王进行描写外,作者还写了自己见到老王时心里的想法,通过作者的表现来写老王,这种描写方法是什么描写方法呢?——侧面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老王行动的艰难
4、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5、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看到作者如此关心一个有残疾的车夫,你有什么感受 得最多的是什么人?为什么?、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 ( 答案可根据下面内容概括)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三、拓展延伸
1、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2、当你不幸时,你得到过别人的关爱吗
3、你怎样看待在与人交往时首先要付出爱的问题
四、课堂练笔
展开想像,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部分。(要突出老王的心理描写)

五.效果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伛( ) 愧怍( )攥( ) 紧滞( )
笨翳( ) 骷髅( ) 塌( )败 惶( )恐
指出下列句子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⑴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规矩,不惹事的意思。
⑵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为人忠厚诚信的意思。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二句好在哪里。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立在门框里。
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形象逼真,将老王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绘所采用的手法。
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语言描写 )
⑵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便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外貌描写 )
⑶他一手拿着布,的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动作描写 )
二、同步解读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概括选文的内容。
老王给我送油和鸡蛋 得知老王去世后的愧疚之情。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老王的什么?
外貌(神态);写出老王病得十分严重。
老王送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我”给他钱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我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老王是为了感谢我对他的帮助。“我”是为了帮助他。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后两问合理成文即可。
9.文中对老王的死运用的是什么描写?从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侧面描写,写出老王是一个不被人重视的人。
10.当我得知老王死后,总觉得心上不安,为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1.文章选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意近即可)
选文中“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这里运用什么描写?
表达老王矛盾的心情:即又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13.“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句中“强”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强笑”说明笑的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
编号:
学习 札记
课型:新授 编写人:朱洪学 审核人:姚铭刚 班级 : 姓名: 日期:2013年10月 复核人: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罗曼.罗兰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罗曼.罗兰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 巴尔扎克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