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7单元复习测试试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7单元复习测试试卷(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1 17:5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7单元复习测试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诗句的描述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 )
A.大力削减燃煤污染 B.深化治理工业污染
C.精准管控扬尘污染 D.严格控制噪音污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
4.2022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 14 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 119 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5.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6.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7.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航母的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硅原子核外共有14个电子
B.硅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C.硅是一种金属元素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g
8.由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是化学学科对提升核心素养做出的独特贡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分子总数不相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任何化学反应都可以发生
9.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C.Ca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0.小明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 )
A.C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CO2 和 CO 都有毒
C.CO2 和 CO 有可燃性
D.CO2 和 CO 都能用于治炼金属
11.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2 C.18 D.36
12.如右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通电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二、非选择题
1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的书法家用墨书写的作品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这是利用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   ;
(2)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铁,这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   。
14.用化学符号填空:
(1)亚铁离子   ;
(2)导致酸雨的一种气体   。
15.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长沙县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工程,而在农村推广家用沼气池建设是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环境卫生的重要举措。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名称),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中有一种叫电石(CaC2)的固体物质,其遇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当我们路过校园的花圃时,就会闻到花香的气味,原因是   。
(2)从微观知宏观。已知钠和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所示:它们分别形成离子后结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7.A、B、C、D、E、F、G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已知 C、E 为常见气体,C 能结合血红蛋白,使人中毒,E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请回答:
(1)D 的化学式   ,F 的化学式   ;
(2)写出转化“A→B”的化学方程式:   。
18.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该轻质碳酸钙粉末的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第①②步反应中,存在放热现象的是   (填序号)第②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上述工业生产流程最大的优点是   。
19.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   ;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   (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若猜想l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   。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   。
20.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3)图F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填字母代号)。(注意该装置不能倒置)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21.已知:CO2+2NaOH═Na2CO3+H2O.现将适量二氧化碳通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04.4g碳酸钠溶液。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
1-12 D D A C A B A C B A C B
13.不活泼;还原性;
14.Fe2+;SO2;
15.甲烷;CH4+2O2CO2+2H2O;CaC2+2H2O=Ca(OH)2+C2H2↑;
16.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Na2S;
17.CO2;Fe;C+2CuO2Cu+CO2↑;
18.②;化合反应;CO2被利用,低碳环保;
19.液态;A;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红色固体变为黑色;HCOOHCO↑+H2O;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20.水槽;CaCO3+2HCl=CaCl2+H2O+CO2↑;B;AC;
21.(1)4.4;(2)8.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