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第二课时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3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第二课时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01 18:4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课时
INDIA
2
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
阅读课本105页,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的目标?
2、海洋强国的含义?
3、建设海洋强国的紧迫性?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概念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是指沿海国通过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保护海上航行安全等,以获取最大海洋利益的指导性纲领。
海洋强国战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二、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
1.目标: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2.海洋强国的含义:
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3.建设海洋强国的紧迫性
(1)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
(2)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拓展。
(3)海洋事关我国的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105“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海洋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对此谈一谈你的看法。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历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崛起,都是因海而兴、依海而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度提高,对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而要不断维护和拓展,因此中国走向海洋是历史的必然。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105“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 为什么要坚持陆海统筹建设?
科技的进步、海洋经济地位的提高而诞生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海陆统筹。
第二,人口趋海移动加速要求我国必须进行海陆统筹。
第三,海陆统筹对于我国在21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陆统筹”的作用:
一方面是通过临海产业带这个载体,把海洋资源的利用及海洋优势的发挥由海上向陆域转移和扩展;
另一方面,促使陆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内陆的经济和技术力量向沿海集中。
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是把海洋资源的开发与陆域资源的开发,海洋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了海陆一体化建设,实现海陆经济一体化。实施海陆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就是为了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改善投资环境,多渠道引进外资和技术,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推向新的高度。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105“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3. 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你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作为学生,
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素质,为以后建设海洋强国做准备;
二要积极宣传海洋强国建设;
三要为海洋强国建设出谋划策;
四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承担维护祖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
INDIA
3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
阅读课本105—107页,回答下列问题:
1、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的开发方向、资源开发和保护?
2、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3、创新海洋科技的发展措施?
4、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
5、维护海洋权益的手段?
6、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方法?
1.坚 持 陆 海 统 筹 发 展
开发方向:加强陆海统筹建设,将滨海开发向海洋延伸,发展海洋产业,振兴海洋经济,构建海运大通道。
资源开发和保护:既要注重开发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开发格局的优化。要统筹陆海资源配置、规划布局、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
2.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主要举措 具体要求
1 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开发
2 提升海洋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大力发展高品质的海洋高科技产业
3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从我国沿海港口到印度洋,延伸到欧洲;
从我国沿海港口到太平洋、北冰洋;
串联东盟、南亚、、北非、大洋洲、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发展面向海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
3.创新海洋科技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9年5月23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9小时,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1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
海洋科技的作用:
①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技术保障;
②是增强海洋开发能力的重要支撑。
发展措施:
奉行科技先行战略,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技术瓶颈。
我国现状:
有领先世界之处:深海载人深潜装备和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4.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意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目标。
措施:树立敬畏海洋、保护海洋的理念,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把各种开发活动限制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保护好海域、海岛、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好海洋生态多样性。
控制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损害。
5.维护海洋权益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就要拥有强大的海上综合力量;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手段,不断提升国家对所属海域的控制能力,使国家海洋权益得到
广泛认同和充分保障。
6.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倡导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方法)通过双边及多边合作,与国际社会共同保护海洋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世界海洋规则制定,构建和平、公平的海洋秩序。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10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国家政策的扶持;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优势;科研院所众多,具有领先全国的海洋科技教育优势。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10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发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集群化发展程度偏低,园区集约化程度不高;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各市之间产业结构同构问题突出。
丰富的自然资源
国际法缺失
地缘战略意义显著
发现: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
开发: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
管辖: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中国管辖。
争端背景
中国主张
南海争端:群狼环伺
南海亦称南中国海,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的重要航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热带生态系统的分布区。我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收复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非法侵占的南海诸岛,并恢复行使主权。为了加强对南海诸岛的管理,我国于 1947 年审核修订了南海诸岛地理名称,绘制了标绘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并于 1948 年 2 月正式公布,昭告世界。
2002 年,为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各方承诺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2012 年 6 月 21 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1. 我国对于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主要有哪些?
2. 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我国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3. 分析南海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
活 动
1. 我国对于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主要有哪些?
2. 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我国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1.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包括: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2.中国表示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提出,“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在涉海争端问题上明确重申,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重大方针,坚持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活 动
3. 分析南海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
南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亚洲与大洋洲的海上通道,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 海洋运输仅次于欧洲的地中海居全球第二,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大型货轮航经此地;
南海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渔业资源种类多、渔获量大,油气资源丰富。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中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60%以上的石油能源依赖海洋运输,为了保障我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急需建设海洋强国。
活 动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永兴岛是南海诸岛中少数具有供人类长期居住条件的天然岛屿之一。它从珊瑚岛礁演化为有淡水资源和植被、土壤覆盖、适合鸟类、陆地动物乃至人类生存的岛屿,至少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
自有人在永兴岛上长期生活以来,人们就不断采取措施,克服土地资源紧张、淡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困难,特别实在成为三沙市政府所在地后,永兴岛上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SANSHASHI
三沙市永兴岛人工改造示意图
YONGXINGDAO
2、保障岛上居民生活所需的饮水、食物、电力等正常供应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活动
淡水资源匮乏;
岛屿面积狭小,土层薄,肥力低,不宜耕种;
电力供应能力不足;
距离陆地面积远,各方面补给困难。
3、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在扩建后的岛上,建设海港、机场、通信设施、学校、医院、银行、邮局、超市等基础设施。其中,岛上3000米长的机场跑道可起降中型客机,码头可停靠5000吨级船只。
修建、扩建柴油发电、太阳能发电装置,有效保障岛上的电力供给。
修建雨水收集措施、海水淡化厂,满足岛上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并对城市污水处理再利用。
通过水培、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蔬菜,实现居民蔬菜基本自给。
活动
4、新建机场和港口对维护国家海洋领土安全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强永兴岛与陆地的沟通与联系;
便于物资和人员的沟通;利于军事部署,扩大战略纵深;
提高国家对南海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
活动
高考链接
(2020.全国一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全国一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