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2 21:4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目录
一、政权的更迭——三国到北朝
二、有意与无心——南方的开发
三、我者与他者——民族的交融
东汉
三国
(220-280)
(304-439)
十六国
(317-420)
东晋

隋朝统一


(前秦统一北方)
南朝(420—589)
北朝(439—581)
预习检测:
完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淝水 之战)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分裂时期



西 晋
(266-316)
时空坐标
课堂导入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五铢钱”之业何以凄凉而终?其中的盛衰过程是怎样的?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宋摹本)
一、乱世——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1、东汉末年分三国
监察区 行政区
刺史 州牧
割据形成
263年
曹魏发兵灭蜀
266年
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
280年
西晋灭吴 完成统一
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2、西晋的兴衰
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晋书》卷31《胡贵嫔传》
时天下荒馑,百姓多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
晋武帝
“惠帝即以不慧称”
秦、汉统一政府,尚有一段回光返照,便是西晋。
——钱穆《国史大纲》
晋惠帝 贾南风
3、东晋——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寒冷期
气候变冷
北方割据者
需要劳动力
少数民族内迁
五胡:匈奴、羯、氐、羌、鲜卑
西晋统治问题
八王之乱
阶级矛盾尖锐

永嘉之乱,西晋灭亡。衣冠南渡,东晋建立。
祖逖北伐淝水之战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济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4、
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
士族专权: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①世代把持官位,②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③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成为士族。
帝曰:“琼之无事谒王僧达门,见辱乃其宜尔。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加罪乎?”
——尾声:大明二年,王僧达被孝武帝借故赐死。
材料:黄门郎路琼之,太后兄庆之孙也…尝盛车服诣僧达(琅琊王氏)…(僧达)谓曰:“身昔门下驺人(马车夫)路庆之者,是君何亲?”遂焚琼之所坐床。太后怒,泣涕于帝。—《南史》
二、有意与无心
——南方的开发
发达的冶金业
观察对比: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有什么变化?
汉代手工业分布图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思考:结合教材28页第三段,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和成就?带来什么影响?
北民南迁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影响: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有利于民族交融。
原因:①北方人民避乱南下,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②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
③统治者重视和开发。
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等行业明显进步。
史料运用:利用考古资料,完善文献中对此时期经济特征的叙述。
《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彩画漆屏风》
《北齐仰覆莲青瓷尊》
手工业
甘肃《胡人耙田壁画砖》
农业
北方经济在不断发展
南北经济共同发展
三、
观察研读:这幅屏风里还隐藏了什么历史信息?
交融互鉴
提示:
①司马金龙是北逃的东晋皇族,娶鲜卑公主为妻。
②胡服:
遮耳长帽、窄袖长裤、短靴
③汉服:
冠冕、广袖长袍、厚履
少数民族
汉族
双向互动,胡汉互鉴
《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彩画漆屏风》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北齐)魏收《魏书》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孝文帝) 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成纳其女,以充后宫。
——司马光《资治通鉴·齐纪》
穿汉服
与汉族联姻
说汉语
改汉姓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汉化
2、影响
材料一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民族交融
方式
武力征服
和平交流(学习文教)
迁徙(南迁、杂居)
统治者改革
(巩固统治,促进繁荣)
分裂走向统一
隋唐统一之基
汉族的壮大并不是单纯人口的自然增长,更重要的是靠吸收进入农业地区的非汉人,所以说是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出现不少自主择偶的女子。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有一定的自由和活动空间,并承担着诸如家庭教育、管理家事等工作,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较高。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没有对女性的束缚与偏见 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婚姻观念
C.社会风气和环境较开化与宽松 D.士族庶族不通婚的原则被打破
2、《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不少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水平;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区的调整
C.自然条件优越 D.移民的迁入
C
D
课堂检测
3、东晋时期,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特殊的地位和权益,不容皇权侵犯。这一政治局面的出现反映了( )
A.专制皇权的微弱 B.北方游牧民族强大
C.宦官专权的出现 D.民主政治氛围浓厚
A
4.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匈奴与其他民族交融的情况如图所示。
上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 )
A.关键在于文化认同
B.在复杂形势下的趋同性
C.在过程中的互动性
D.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