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1 23:2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
2.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3.学习鉴真、玄奘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一、遣唐使
1.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2.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
3.概念: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4.时间:唐朝时期
5.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6.代表:鉴真、阿倍仲麻侣
7.成员:派遣使团、派遣留学僧、留学生、商人经商。
注: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先后20次派遣遣唐使。当时的遣唐船其实很小,长33.6米,宽9.2米,但是每一艘遣唐船配置的船工有130人,加上一些遣唐使和政府官员、留学人员等,总共有150余人。四艘船至少有600人,但是最终能侥幸抵达中国的,可能只有150余人,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其余的都成了这些成功者的“殉葬品”。另外,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日本奈良《大唐遣唐使展》
8.遣唐使来华的特点: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9.影响: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考:日本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国家。
2.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很大。
3.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封闭是不可能发展的。
二、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1.目的:传授佛经,弘扬佛法
2.人物:扬州大明寺高僧
3.经历:六次东渡
4.地位: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5.内容:鉴真的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6.鉴真六次东渡
(1)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2)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3)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4)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5)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754年,66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
注:1.什么时候去的?
概况: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754年第6次东渡成功。
2.鉴真有何贡献?
地位:鉴真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注: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
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①学唐文化:新罗强盛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来唐经商: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仿学唐制: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引进科技: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⑤朝乐入唐: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人中国,在唐朝宫廷和民间演出、流行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
四、玄奘西行
1.时间: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目的:为了求取佛经,研习佛法
3.经历:
(1)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
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成果: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影响: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反思拓展: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思考探究:鉴真和玄奘两位高僧的相同点有哪些?
1.都是生活在唐朝的著名高僧;
2.都是促进中外交往的杰出使者;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坚守理想、不言放弃的精神。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启示:
1.努力发展经济文化,提高综合国力;
2.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3.学习唐朝的博大胸怀。
唐朝的中外交往——与亚洲、非洲、欧洲等70多个国家都有交往
对世界:
①促进了交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②增强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中国:
①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②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当堂小练】
1.(2020·北京·中考真卷)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均传播了唐文化,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也传播了唐朝文化,故A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时期,与题干无关,排除,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0·山东·中考真卷)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鉴真东渡 B.张骞出使西域 C.文成公主入藏 D.澶渊之盟
【答案】A
【解析】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的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鉴真东渡。A符合题意;B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排除;C文成公主入藏,属于唐朝的民族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D澶渊之盟,属于北宋的民族关系,排除。故选A。
3.(2020·湖南·中考真卷)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是鉴真。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不畏艰难,六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故选C。
4.(2020·山东·中考真卷)646年元旦,孝德天皇审时度势,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以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为典范,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进行了大化改新的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了封建社会。故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唐朝的制度。
5.(2020·四川·中考真卷)唐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苏轼等
C.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日本物产居于首位
D.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直到第六次才成功抵达日本。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D项符合题意;A项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排除;B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排除;C项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新罗物产居于首位,排除。
6.(2020·贵州·中考真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毕昇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可知,这位高僧是鉴真。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7.(2020·湖北·中考真卷)隋、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下列发生于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唐蕃和亲 D.“遗唐使"来华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与天竺即今天的印度,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经历艰难险阻,四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在天竺遍访名寺,研究佛法。10多年后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珍贵文献,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A正确;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B排除;唐蕃和亲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C排除;“遗唐使”来华反映的中日两国的交往。D排除;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