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知识结构图
课标要求 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总结,在两个单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涵盖了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到唐朝灭亡两百多年的历史,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又进入一个政权分立的时代即五代十国时期。玄宗统治后期,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斗争的序幕,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中土崩瓦解。唐亡后,南北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1.安史之乱的影响;2.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离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的背景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与相关史料,知道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及五代十国的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史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课有新奇感,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对历史知识储备贫乏,学习主动性差,不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能力。需要老师在课堂中要通过直观的历史图片、视频、讲故事等方式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历史学科素养为导向,力求在教学中达成以下特点:1.立足本学校的历史教学现状和学生学情,同时结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2.将视频、图片、诗歌等历史史料引入课堂,力求使教学情景化、生活化和趣味化,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3.突出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发挥史学的育人作用,力求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力求做到立德树人。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PPT展示唐朝的发展脉络示意图,通过回忆唐朝前期的盛世,引出唐朝后期为何会走向衰落。 回忆梳理唐朝前期的发展历史,并且思考问题。 为什么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原因何在? 学生能以旧带新复习知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树立时空观念。
教学内容环节:一、安史之乱 课堂活动一: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史之乱的含义。 通过PPT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阅读教材,了解安史之乱的含义。 阅读相关史料,分析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1)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 (2)社会上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教材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的能力。
课堂活动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PPT出示安史之乱的形势图,叙述安史之乱的过程。 课前查询相关资料,阅读教材及形势图,叙述安史之乱的过程。 2.时间:755—763年 3.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4.经过:从河北南下,攻陷洛阳,直逼长安,到马嵬驿兵变,到郭子仪借回纥兵平定叛乱。 5.结果:安史叛军被唐军平定 通过阅读教材,提高从史料提取信息,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课堂活动三: 通过PPT出示《安史之乱前后全国户数变化表》,杜甫诗歌,以及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势力形势图,提问安史之乱对唐朝有何影响? 阅读相关史料,思考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6.安史之乱的影响: (1)国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2)经济: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3)政治: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的能力。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课堂活动四: PPT展示黄巢图片及相关介绍,播放《黄巢起义》小视频,阅读教材,概括黄巢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观看视频的内容和阅读教材知识,说出黄巢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 ③赋役沉重,灾荒连年,无以为生。 2.经过:875年,王仙芝、黄巢在河南山东起义。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3.结果:失败 4.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通过播放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视频黄巢起义,明白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课堂活动五: 阅读教材,PPT出示朱温图片,以及后梁形势图,提问唐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阅读教材史料,思考问题。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课堂活动六: 阅读教材,PPT出示《五代十国的形势图》,提问五代十国的形成、实质、特点和影响。 阅读史料,总结五代十国的形成、实质、特点和影响。 知道五代十国的形成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培养学生研读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的能力。
四、总结升华 课堂活动七: PPT出示唐朝发展示意图,通过唐朝的兴衰成败对我们有何启示? 众说纷纭,以史为鉴。 唐朝的兴衰成败对我们的启示: (1)统治者要亲贤臣远小人 (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3)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 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提高学生认识历史,借鉴历史的意识。
课后小结 618年李渊建唐,历经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曾经的大唐四海升平,八方来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然而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由于安史之乱而由盛转衰,此后中央宦官专权,地方形成割据势力,统治越来越腐败,在黄巢起义的打击下,907年朱温灭唐。唐朝给我们留下了遗憾,更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后反思 亮点:1.通过播放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安史之乱当时的情景,明白了黄巢起义的相关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了学习兴趣。2.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与影响,做到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3.通过唐朝发展示意图,理清唐朝的发展的脉络,从整体上感受这个伟大的朝代,让学生感悟历史,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升华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 不足:1.教学设计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比如可以尝试让学生讲述他熟悉的历史。 为了更好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课后活动 如何评价唐玄宗?(史论结合) 培养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提升学生用唯物史观思考问题。
【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1.(2019·江西抚州期末)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 A.安史之乱 “贞观之治” B.“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C.澶渊之盟 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 澶渊之盟 2.(2019·四川广安期末)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中央权力开始衰微,逐渐形成( ) A.政治稳定局面 B.藩镇割据局面 C.文化繁荣局面 D.“开元盛世”局面 3.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加之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这场起义(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板书设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