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0 09:54: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习任务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课文“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行文思路。
3.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学习任务单:】
活动一:初读课文,文本寻疑
自主学习:
1.我读了( )次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并能圈画出不懂或不会的字词和语句。
2.我能理清脉络:课文先提出 的观点,然后列举了 、
、 三个事例,最后总结只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追根溯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3.读完课文,我的困惑之处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快速地把握课文,帮助他们找到梳理课文脉络的方法,并提出自己的困惑,激发他们的质疑、解疑的兴趣。
活动二:再读课文,合作解疑
 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学习难读或难写的生字词。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发现现象 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1 紫罗兰遇到盐酸变红
事例2 南美洲东海岸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凹陷部分吻合
事例3 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圈画、思考、交流、讨论、汇报、表达......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增强学生解疑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初步感知到文章的结构及用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了解真理诞生的过程。
【学习任务三】自读课文,理解课题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读课文,并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过渡到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课题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知道每个故事的写作顺序,在理解课题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启发。
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浏览课文,温故知新
1.根据题目提示,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表格。
中心论点: 写作顺序:
论证观点 用小标题概括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感知主要内容,用小标题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初步了解议论文谋篇布局的思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既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又能为后面学习作好铺垫。
【学习任务二】 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语句。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3)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2.联系课文具体事例,说说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和启发。
【设计意图】情感是学习语文的灵魂。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画出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圈画、谈体会的方法,做到把学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归位学生,让学生从阅读走向表达。
【学习任务三】领悟写法,仿写练习
1.回顾文章结构,作者在论证自己观点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作者在论证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
3.口头练习: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参考题目:“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失败乃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团结就是力量”等。
提出观点:
事例1:
有志者事竟成 列举事例 事例2:
事例3:
总结观点:
4.学生根据提纲,仿写练习。
【设计意图】此学习任务单紧扣课后小练笔,充分开发课后题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再根据观点选择具体事例论证,并列出提纲理清脉络,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盐酸使紫罗兰的花瓣变红 大陆能吻合在一起 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大陆怎么会吻合在一起。
活动二
发现现象 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1 紫罗兰遇到盐酸变红 这种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反复实验 制成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事例2 南美洲东海岸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凹陷部分吻合 这是一种巧合吗?其他大陆能吻合在一起吗? 大量查找资料 整理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起源》一书。
事例3 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和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 观察实验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第二课时
任务一
1.
中心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写作顺序: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
论证观点 用小标题概括
事例1 发明石蕊试纸
事例2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事例3 眼珠的转动与做梦有关
得出结论:多观察,多思考,才会得出真理
任务二
这里的“?”是发现问题,是不断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问题,找到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且不断探索。
这句话对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它并不神秘;“只会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任务三
三个事例采用的叙述顺序是相同的,都是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发明或发现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事例论证
有志者事竟成
司马光凿壁偷光学习
司马迁完成《史记》编撰
范仲淹苦读及弟
只要立志做某事,不半途而废,就可以通向成功的目的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