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新编,备战201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3-2014高中生物名师专题指导(宏观巨视镜+考点显微镜+高校达标练):第三部分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新编,备战201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3-2014高中生物名师专题指导(宏观巨视镜+考点显微镜+高校达标练):第三部分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2-13 13:4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三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直接蛋白质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pH的稳定与HCO、HPO 等离子有关。
(3)人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波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_)。无机盐1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稳定状态。
(1)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
(3)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相对神经—体液—免疫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条件。
?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框表示内环境)必要?重点知识解读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包括循环、泌尿、呼吸和消化系统;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
3.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注意:(1)几类常见细胞的内环境: ①红细胞: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④组织细胞(如肝细胞):组织液。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包括:O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营养物质;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调节成分;CO2、尿素等代谢废物。
(3)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细胞呼吸有关的酶、转氨酶等各种细胞内的酶。1.(2011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D2.(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解析: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液中。
答案:B3.如右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  )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解析: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了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为弱酸,且能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而排出,而使血液中乳酸含量下降且pH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D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解析: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的稳态实质就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保持相对的稳定而不是绝对的不变。C项如人类的白化病等遗传病就与血液的成分是否稳定无关。D项如血浆中有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从而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答案:C5.(2012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4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  )解析: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答案:C6.(2013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
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
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
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和渗透压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D一、单项选择题Ⅰ
1.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
A.血液 B.血清
C.淋巴 D.原尿解析:组织液、血浆、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它们基本成分相似,其实质是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但是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且淋巴是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中形成的,故答案选C。
答案:C2.小肠吸收严重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解析:小肠吸收严重不良的病人,需要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补充营养,输入的营养物质应当是营养物质的可吸收的形式。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氨基酸均是可以被吸收的形式,这些物质吸收后进入血液,因而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输液的方式通过静脉输入人体。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在消化管中被蛋白酶、肽酶等分解为氨基酸后吸收入血液。所以蛋白质不适合作为营养物质直接输入人体的静脉。
答案:A3.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代谢产物增加时,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使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增大,促进组织液的生成增加。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且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组织液的增加,淋巴的生成也增加。
答案:A二、单项选择题Ⅱ
9.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解析: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管内的血浆中。
答案:A10.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糖尿病
B.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C.细胞代谢紊乱
D.渗透压下降解析:内环境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酶促反应速率可能降低,渗透压可能升高,而细胞代谢就一定会紊乱,所以选C。
答案:C1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解析: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核糖体中,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外界环境消化道中,只有A项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组织液)。
答案:A三、多项选择题
13.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A.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流失大量水分而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同时机体消耗血糖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AC14.淡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藻的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成形的细胞核
B.有核糖体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具有线粒体解析: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成分没有被消化道吸收进入内环境。
答案:ACD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