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2.通过比较,理解大象的两次改变。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会复述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和大象耳朵有关的故事,你能借助框架图和我们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齐读课题。
活动二 我会理解
小朋友们,面对大家对自己耳朵的议论,大象的想法和行为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 ”画出大象说的话,用“﹏﹏”画出大象做了什么。
(一)想法的变化
行为的变化往往是因为想法发生了变化,让我们先来看看大象的想法。大象的想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句子: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预设:
(1)我找到了“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这一句,大象觉得自己的耳朵没有生病。
(2)我找到了“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这一句,大象怀疑自己的耳朵真的生病了。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它对自己的怀疑?(不安)
相机教学:
①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和自己说话,自己小声地嘀咕。)像这样ABAC式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② 谁来当当这只开始怀疑自己的大象?(指导朗读大象的话。)
③ 大象的想法为什么会改变呢?(少数人与多数人不一样时,容易怀疑自己。)
(3)我找到了“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这一句,大象想通了,觉得自己的耳朵就应该是耷拉着的。
是呀,大象的想法在变,你能用上“开始 ,后来 ,最后 ”说说大象想法的变化吗?练习说一说吧!
(二)行为的变化
正因为大家的想法起了变化,因此,行为也随之变化。
1.大象的行为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让耳朵耷拉着)
2.大象的行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8——13自然段,完成表格。
3.交流反馈:
(1)我从“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知道了大象把耳朵撑起来时“有小虫子飞进去 跳舞 吵”,大象的感受是“又头痛又心烦”。
想象:小虫子还可能在大象的耳朵里干什么?(开会、捉迷藏)你们想象一下,大象白天要干活,晚上一夜一夜被吵得睡不着觉,真是又头痛又心烦,小朋友,读一读这段话,读出这种感受吧!
(2)我从“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知道了大象把耳朵放下来时“虫子飞不进去 一扇 赶跑”,大象的感受是舒服。
指导朗读:大象把耳朵放下来,终于做回了自己,多舒服啊!请女生读一读这段话。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大象行为的变化吧!
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有问题,大象听了大伙儿的话,开始不安起来,于是决定( )起来;可是,耳朵竖起来之后( );最后还是( ),这样( )。
正是因为把耳朵撑起来和放下来的结果截然不同,大象最后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还是想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
活动三 我会说
1.于是——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1)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伙伴的耳朵竖着都是有原因的,你能借助提示说一说吗?(指名说)齐读
(2)大象最终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理解吗?(学生交流)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别人说的话,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全部相信。判断一个事物到底有没有用,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它是否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拓展迁移
出示:
过了几天,大象又遇到小兔子,小兔子惊奇地说:“啊! ”大象平静地说:“ ”再往前走,遇到了小羊,小......
(1)大象终于明白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瞧,他又高高兴兴地去散步了。在路上,他又一次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说:“咦,大象啊,我的尾巴短短的,你的尾巴怎么这么长啊?一定是出毛病了。”大象会怎么回答?(大象的尾巴是用来拍打蚊子的)
(2)大象继续往前走,又遇到了其他小动物......
4.看来,大象真的明白了。你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这样的例子吗?
5.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原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