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5.2土壤的形成(共8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5.2土壤的形成(共8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01 22: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3张PPT)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生活的地球生机勃发,春意盎然,美妙的自然界令人神往。植被和土壤都是独特的自然体,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集中体现。从万木葱茏的森林,到碧绿无涯的草原,再到浩瀚苍凉的荒漠,植被分布具有显著的规律。土壤多种多样,肥力差异甚大,或深厚膏腴,或浅薄贫瘠。植被和土壤是我们生活的根基,给予我们丰盛的衣食,养育着苍茫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1.运用材料,能够分析自然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的形成因素及
土壤特征。(区域认知)
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分析土壤剖面结构和
土壤特征。(地理实践力)
4.关注土壤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增强环保意识。(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这里群山拱卫,古代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然而,在寻乌的群山中,却隐藏着许多造型奇特的古民居。一些规模较大的古民居,还建有密布箭孔的碉楼。那么,人们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定居,并修建了这些有如城堡的建筑呢?原来,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他们耕田种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家族的集聚,也为了防备旧时的匪患,这些迁入的居民,才修建了一座座防卫森严的巨型围屋。
探究P128
1.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答:当地土壤为富硒土壤,加上寻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良,故在农耕时代吸引山外百姓迁移至此。
探究P128
2.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那么,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当地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将周围山地中的硒元素运送至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最终形成富硒土壤。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人类活动等。
探究P128
01
认识土壤
02
成土因素
03
土壤剖面
播放视频《中华五色土的形成》
一、认识土壤
教材全解
土壤
据课本129页回答:
土壤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 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
12月19日,交接并称重1731克月壤。
土壤的作用:
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
矿物质
有机质
水分、空气
认识土壤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1.土壤的物质组成
思考:什么样的土壤体积组成最适于植物生长?
土壤孔隙占50%
土壤固体占50%
认识土壤
1.土壤的物质组成
有机质的含量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存于土壤空隙中。
认识土壤
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种空气混合物。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有很大的流动性。
水分
20%~30%
空气
20%~30%
土壤矿物质
45%
土壤有机质
5%
1.土壤的物质组成
认识土壤
2.土壤的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黑土有机物分解慢,腐殖质多,所以土色黑。红色土壤氧化铁含量高,所以呈红色。
黑土地
东北
东北黑土地
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
云南红土
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
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陕西黄土
四川紫土
亚热带地区由富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的初育土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成为土壤质地。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认识土壤
3.土壤的质地
砂土
砂土成分以沙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于耕作。
壤土
壤土中所含的砂砾、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与耕作。
粒径大
粒径小
3.土壤的质地
类型 成分 通气性 透水性 蓄水性 保肥能力 对农业的影响
砂土 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 强 强 弱 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 易耕作
壤土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良好 良好 强 强 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 黏粒占优势 差 差 强 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 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的特性
二、成土因素
教材全解
成土因素
据课本129-132页思考: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都有哪些?每一种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形
时间
成土因素
人类活动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作用下产生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
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降水
风化基岩
裂隙
固体基岩
地下径流
有机残留物土壤微生物
地表径流
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原地发生的崩解、破碎、分解等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
主要是因为温度变化(气温日较差)在原地发生机械破坏作用,不产生新的矿物
化学风化:
岩石与水溶液、气体等发生化学反应,在原地不仅改变物理状态,而且也改变其化学成分,并可形成新的矿物
生物风化:
生物物理风化、生物化学风化
三种风化作用不是孤立进行的,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岩石风化速度、程度除受三种作用影响,还受制于岩石自身性质(如岩石颜色、矿物组成等)。
知识延伸
知识延伸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温度:温度提高会导致生物对土壤有机物分解速率增加
降水:水分充足有助于土壤内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水分对土壤也有淋溶作用
风:其他条件一定时,风力增强,可加速岩石的物理风化
2.气候
水热条件对土壤有机质高低、风化壳厚薄的影响
温度
低温:微生物分解速度 ,有机质积累 。
高温:微生物分解速度 ,有机质积累 。
水分
干燥:化学与生物风化 ,风化壳 。
湿润:化学与生物风化 ,风化壳 。








成土因素
2.气候
成土因素
温度、降水量
岩石风化强度、速度
0
湿热
地区
干冷
地区
成土速度快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成土速度慢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会很快变得贫瘠。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冷湿
地区
干热
地区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
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
2.气候
《温度与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以及经过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低温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夏秋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土。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阅读P130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成土因素
3.生物因素
成土因素
植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3.生物因素
特别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地表。
成土因素
有机质含量的比较:草原>森林>荒漠
森林
草原
荒漠
原因:①草原—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质化的有机物;②森林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或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是很大;③荒漠植被少。
3.生物因素
成土因素
3.生物因素
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等,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微生物则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
高度
坡度
坡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化
从山顶到地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和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山顶与山麓的土壤发育不同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阳坡与阴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成土因素
4.地形因素
成土因素
陡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率快,土壤薄
缓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率慢,土壤厚
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多,温度状况较好,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较差。
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少,温度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小,水分较好。
坡度
坡向
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土壤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4.地形因素
成土因素
5.人类活动
可以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
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
成土因素
积极影响: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消极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5.人类活动
成土因素
耕耘
Ploughing
灌溉
Irrigation
施肥Fertilize
收获Harvest
改变土壤结构
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水分
温度状况
剥夺归还土壤
的部分有机质
改变土壤的
营养元素组成
5.人类活动
成土因素
6.时间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都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空间因素 。
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反映的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成土因素
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6.时间
土壤的形成过程 Schematic diagram of soil formation process
阶段一:裸露岩石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总结
土壤的形成过程 Schematic diagram of soil formation process
阶段二: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总结
土壤的形成过程 Schematic diagram of soil formation process
阶段三:原始土壤
从岩石被生物定居或着生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所形成的仅能满足低等植物繁衍的薄层土壤
总结
土壤的形成过程 Schematic diagram of soil formation process
阶段四:成熟土壤
土壤的发育与外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且剖面特征发育良好的土壤
物质循环的强度和广度增大,腐殖质不断积累,土壤营养成分不断增加,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总结
1、有人认为,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答:没有道理。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下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但少雨干旱的热带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另外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这将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活动P132
2、比较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和江南丘陵红壤,说明哪一类土壤的发育程度较好。
答:黄河三角洲冲积土好于后两者。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是黄河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发育程度较好。江南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流水作用强烈,地表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形成时间短,地势高气温低,形成发育程度较差的寒漠土。
思考
SOIL
三、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土壤剖面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1.土壤剖面特征
有机层: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土壤物质以悬浮状态或溶解状态在水分携带下由土壤中的上层移动到下层的作用
淋溶层: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本层矿物质淋失,质地较松,呈酸性,肥力较低,颜色较浅
土壤剖面
1.土壤剖面特征
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随写物质)和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质称为成土母质,简称母质。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和植被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与其上的淀积层是逐渐过渡的。
1.土壤剖面特征
土壤剖面
自然土壤层 特点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1.土壤剖面特征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一般15-30厘米厚。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土壤剖面图
土壤剖面
1.土壤剖面特征
棕壤剖面
棕壤发育在温带(我国北方)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2.常见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
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红壤剖面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土壤剖面
2.常见土壤剖面
黑土剖面
黑土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记好,易于耕作。
认识土壤
土壤剖面
  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的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由于气候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2.常见土壤剖面
黑钙土剖面
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较高,结构良好。生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认识土壤
土壤剖面
2.常见土壤剖面
紫色土剖面
冰沼土剖面
紫色土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紫色土比南方其他地区的红壤肥沃,粘性比红壤略差。
冰沼土壤普遍具有永冻土层,成土时间短,寒冻物风化作用为主,土层薄。但每年夏季在土壤上部形成冻融交替作用强烈的活层。 母质以 冰碛物、冰水沉积物和残积物。
土壤剖面
2.常见土壤剖面
(1)据图归纳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
答 :大致呈环状分布,垂直差异明显。沿海平原、低地主要分布砖红壤、燥红土和水稻土;中南部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赤红壤和黄壤。
1.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 5-23、图 5-24,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P135
(2)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海南岛的西南部属于中部山地的背风坡,故该地区夏季具有气温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树草原或稀树灌丛草原。
活动P136
(3)议一议,海南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发育有亚热带的土壤?
答:海南岛中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热量条件相对较差,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发育有亚热带土壤。
活动P136
泥岩地区的土壤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对植物根系造成极大伤害,在这种土壤中植物难以存活。在泰国泥岩地区,人们利用一种名叫培地茅的植物来改良土壤。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在雨季来临之前,密集种植培地茅;第二阶段,待培地茅长成后,在种植果树之处挖除培地茅,再植入果树树苗。
活动P136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说出泰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答:泰国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
活动P136
2.在泰国泥岩地区,为什么要种植培地茅。
活动P136
答:泥岩土质较差,因颗粒微小,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培地茅生长茂密,根系发达且集中在土壤表层,可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质,疏松表层土壤,进而改良泥岩地区的土壤。
课堂小结
学如逆水行
舟,不进则退
右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 题。
1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
A. 气候 B. 地形C. 生物 D. 成土母质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 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
C. 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 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
1 D  2 B  解析:1. 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2. 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肥力高低,地形主要影响土层厚度。
课堂练习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3— 4 题。
3 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为腐殖质层 B. ②为淋溶层
C. ③为母质层 D. ④为淀积层
4 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 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 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3 D 4 B  解析:3. 读图可知,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 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4. ② 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中近30% 的锰能通过Mn2+ 的形式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根据下面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比例图,完成5— 7 题。
5 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茶叶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  )
A. ① B.② C.③ D.④
6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绝大部分变成了土壤中的 (  )
A. ① B.② C.③ D.④
7 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是 (  )
A. 黄土 B. 红壤 C. 水稻土 D. 黑土
5 A  6 B  7 B  解析:5. 根据题意,“锰元素”为矿物元素, 因此主要来自矿物质。读图可知,占比最多的①为矿物质。6.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读图可知, 占比最小的②为有机质。7. 我国茶树主要生长于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地区。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8— 11 题。
8 下列关于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 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 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9 下列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 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10 下列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 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 从干燥的荒漠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 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11 下列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 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 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 地形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8 C  9 C  10 C  11 C  解析:8.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9. 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10. 从干燥的荒漠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11. 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完成12— 13 题。
12 土壤重要的成分中,直接影响肥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是 (  )
A. 矿物质 B. 有机质
C. 水分 D. 空气
13 下列关于土壤肥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土壤肥力指土壤供应植物所需养分的能力
B.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所含有机质数量的多少
C. 一些土壤有肥力,一些土壤没有肥力
D. 人类耕作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
12 B 13 D  解析:12.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虽然都是土壤的组成物质,但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含量虽不高, 却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13. 土壤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肥力,而肥力的高低取决于肥力四要素——水、肥、气、热之间的协调程度,A、B、C 三项错误。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
右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 15 题。
14 下列关于图中a、b、c 代表的三种土壤的排序组合,正确的是 (  )
A. 黑土、水稻土、红壤
B.水稻土、黑土、红壤
C. 红壤、水稻土、黑土
D.红壤、黑土、水稻土
15 下列关于a、b、c 三种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 土壤可通过掺入砂土、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
B. b 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地
C. c 土壤和黑钙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与培育下形成的
D. a、b、c 三种土壤中,c 土壤的透气性最好
14 D  15 A  解析:14. a 的有机质含量最低,是我国南方贫瘠的红壤。b 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是我国北方的黑土。c 的水分含量最大,是水稻土。15. 红壤改良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掺入砂土、石灰中和等措施。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水稻土和黑垆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与培育下形成的。水稻土的透气性最差。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