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含义: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
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
陆路
水路
邮路
陆路
水路
航空
水陆交通的变迁
交通的变迁
运输
通信
河运、海运
河运、海运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一、西方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
(一)西方的陆路:道路铺设
1.天然道路 2.人工道路
(二)西方国内运河开凿
1.含义 2.表现
(三)海洋探索: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
1.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2.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
(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
(2)全球航路的拓展:国际运河开凿
(四)工业革命以来新式交通工具的诞生
1.火车与铁路交通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3.汽车的出现和发展
一、西方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
(一)陆路:道路铺设
1.天然道路
(1)原因: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②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一、西方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
(一)陆路:道路铺设
2.人工道路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表现
空间 表现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首都罗马通过道路和今天的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阿拉伯以及非洲北部连成整体。这些区域被分为13个省,有322条联络干道,总长度7.8万千米。
一、西方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
(二)西方国内运河开凿
1.含义: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2.表现
空间 表现
西方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
围绕城市形成同心圆运河带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海盗)
首次横渡地中海
印度洋周围开展海上贸易(非洲东海岸)
太平洋诸岛活动
(复活岛)
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受制于航海技术,以狭窄易通过的海域为主
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一、西方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
(三)海洋探索: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
1.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2.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
(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
①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②表现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487
迪亚士
1497-1498
达·伽马
1492
哥伦布
1519-1522
麦哲伦
卡伯特
卡蒂埃
哈得逊
巴伦支
俄罗斯人
卡伯特 英→纽芬兰岛
卡蒂埃 法→拉布拉多半岛
巴伦支 荷→北冰洋
哈德逊 荷 北冰洋→亚洲
俄罗斯人 北太平洋→北冰洋
德雷克 英→合恩角(美洲南端)
塔斯曼 荷→环航澳大利亚
塔斯曼
德雷克
北大西洋
南半球
2.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
①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②表现
③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
(2)全球航路的拓展:国际运河开凿
运河 名称 通航时间 位置 意义
苏伊士 运河 1869年
巴拿马 运河 1914年
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
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
巴拿马运河
(1914年通航)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
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一、西方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
(四)工业革命以来新式交通工具的诞生
1.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①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②发明:
③影响:19世纪上半期,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19世纪欧洲铁路网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富尔顿和他发明的汽船
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远洋轮船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内燃机成为驱动船舶的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3.汽车的出现和发展
卡尔本茨和他的“奔驰1号”汽车
奔驰铁器铸造和机械工厂
1885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内燃机汽车。但20世纪前还不够普及。
★问题探究: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材料: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2、影响:
①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②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
③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1、事件: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
二、中国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
(一)古代中国的人工陆路铺设 :原因、表现、特点、目的、影响
(二)古代中国国内运河开凿:表现
(三)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表现
(四)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诞生
(1)铁路在近代中国发展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人工陆路铺设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表现
空间 表现
中国 ①秦朝:
②汉代:
③唐代:
④元朝: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丝绸之路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汉朝
元朝驿道的功能: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负责传递公文;
中国古代人工道路的铺设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空间 表现
中国 ①秦朝:
②汉代:
③唐代:
④元朝: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分布广(全国性交通网络体系)
目的:
政治:强化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军事:传递信息和调遣军队
影响:
政治: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和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军事:有利于传递信息和调遣军队
经贸文化:有利于经贸文化的交流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朝道路系统为例分析古代道路修建的影响。
材料2: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1: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促进不同地区经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③强迫百姓服徭役,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二)中国古代国内运河开凿
1.含义: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
2.表现
空间 表现
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
③隋朝:
④元朝: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想北上伐齐,修筑“邗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
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大运河的作用: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西汉
宋元
明朝
海上
通道
东、南两条航线
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线通向印度洋
(三)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西汉
宋元
明朝
海上
通道
东、南两条航线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
磁罗盘
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开辟、唐宋元繁荣)
归纳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1)天然道路和人工道路并存;
(2)水陆并举;
(3)以都城为中心;
(4)类型多样化。
(5)兼具政治、经济、军事价值;
(6)形成了全国性交通网络体系
概括古代中国道路交通开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之间的关系。
关系:道路交通开辟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起到重要作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进一步促进了古代中国道路交通的开辟。
(四)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诞生
(1)铁路在近代中国发展
成就 ①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
②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
局限
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京张铁路通车庆典南口茶会盛况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60年代中期
1872年
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
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黄鹄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1.积极: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1)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扩展
(2)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
(3)交通:铁路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与铁路建设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4)政治:打破了封建时代中国的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5)社会:铁路建设对封建的陋习等,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2.消极:
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三、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
秦朝“车同轨”政策
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
——《艾森豪威尔总统关于国家公路建设计划致国会的特别咨文》(1955年2月22日)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三、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
近代以前的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
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车辐辏,竟赴捷足,昔之都会遂成下邑”
郑州·火车拉出的城市—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超过了开封和洛阳。
伊利运河的开凿客观上促使纽约逐渐发展为国际化经济和金融中心。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三、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
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
明朝民信局收据
中国第一枚“大龙邮票”
上海的大清邮局
清朝电话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