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冲刺重高”培优讲义(四):植物的一生【word,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冲刺重高”培优讲义(四):植物的一生【word,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04 10: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种子的结构
无胚乳种子是由种皮和胚 组成,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
双子叶植物如大豆、落花生、蚕豆、棉、油菜、瓜类的种子;
单子叶植物如慈姑、泽泻等的种子。
有胚乳种子是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
双子叶植物中的蓖麻、烟草、西红柿、柿等植物的种子
单子叶植物中的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和洋葱等植物的种子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比较:
二、种子的萌发条件(实验探究)
(1)内部条件
有生命力且完整的胚;有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处于休眠状态;多数种子形成后,即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暂时也不能萌发,这种现象被称为休眠
休眠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种皮障碍。有些种子的种皮厚而坚硬,或种皮上附着蜡质层或角质层,使之不透水、不透气或对胚具有机械阻碍作用。二是有些果实或种子内部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比如某些沙漠植物在长期的生活中,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在种子表面具有水溶性抑制物质,只有在大量降雨后,这些抑制物质被洗脱掉才能萌发,以保证形成的幼苗不致因缺水而枯死。
(2)外部条件
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
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
(3)种子萌发一是吸足水分,使种皮变薄或胀破,胚根、胚轴、胚芽的细胞得到营养物质供应后,开始分裂和生长;二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三是胚轴伸长使胚芽伸出地面;四是胚芽发育成茎,茎上长叶。
(4)种子萌发时,有胚乳的种子营养来自胚乳,没有胚乳的种子营养来自子叶。
由于种子萌发消耗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因此幼苗长成后,这些结构都会萎缩甚至消失。
三、芽的发育
芽是由五部分构成的:芽轴、顶端分生组织、芽原基、叶原基、幼叶
1.顶端分生组织——使芽轴不断伸长,发育成新的叶原基和芽原基
2.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3.幼叶——发育成叶
4.芽轴——发育成茎
5.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
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和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枝芽)、花芽、混合芽.
顶端优势——通常植物主茎的顶端生长很快,侧芽生长很慢或潜伏不生长,这种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阻止侧芽萌发或抑制侧枝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这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但不同植物差异很大。
向日葵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其侧芽一生中都处于潜伏状态;稻、麦顶端优势较弱,能长出许多分蘖;
灌木顶端优势极弱,几乎没有主茎与分枝的区别。
顶端对侧芽的抑制程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弱。因此对下部侧芽的抑制比对上部侧芽的轻。
顶端优势的强弱随植株年龄而变化,同时受营养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幼龄植物顶端优势强,老龄时减弱;光强过低,土壤通气不良或水分亏缺,顶端优势增强;氮素供应充足,顶端优势减弱。
四、花的结构
雄蕊
花药: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细胞
花丝:支持花药
雌蕊
柱头:可分泌黏液,刺激花粉萌发
花柱:是花粉萌发形成的花粉管(内含精子)由柱头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内有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和极核细胞
五、植物的生长时期
一年生的绿色开花植物在经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等生长期后,就会死亡。它们的生命周期大约只有一年。
多年生的绿色开花植物经过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后,来年或多年后还会开花结果,其生命周期可达几年,甚至千年,但最终也会死亡。
例1、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表所示,则由表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现象
甲 日光 23℃ 潮湿 全部发芽
乙 日光 23℃ 干燥 没有发芽
丙 黑暗 23℃ 潮湿 全部发芽
丁 黑暗 23℃ 干燥 没有发芽
A. 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这属于无关变量的控制
D. 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
例2、如图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原因是结构②只有一片
B. 玉米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③
C. 乙图是甲图中的种子用解剖刀沿a线纵切开得到的
D. 在乙图所示的结构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图中的⑥
例3、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两种种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组成
D.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结构是⑥
例4、如图是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读图回答:
(1)蚕豆和玉米种子中,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分别是 。(填字母)
(2)对玉米幼苗来说,构成新一代的植物体是图中种子的哪些结构组成的?(填字母) 。
(3)一粒种子能够萌发成一株幼苗,从种子的结构来说,最主要是 。
A. 子叶中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B. 种皮对种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C. 胚根可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D. 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
例5、春天是桃树开花的季节,桃树的果实是人们夏季喜爱的水果,图中甲、乙分别是桃树的花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桃花的结构”实验中,可观察到甲图中的________组成雄蕊(填序号)。
(2)桃花的结构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但它的传粉方式是________。
(3)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瓣等结构凋落后,图乙中的[c]是由图甲中的________发育来的(填序号)。
例6、研究人员发现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以下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A到D阶段,种子中的有机物 。
(2)以下哪幅图能表示图中A到F过程,有机物质量变化的情况____。
A. B. C. D.
例7、小明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步骤一:取4个透明玻璃瓶编号为1、2、3、4,每一个瓶底先铺设6层滤纸,再均匀摆放25
粒大豆种子。
步骤二:将4个玻璃瓶做如下不同的处理,10天后取出观察萌发情况,记录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实验结果如下表。
编号 处理方法 萌发数量/粒
1 不做处理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0
2 不做处理 放入0℃的培养箱中 0
3 向瓶中加水至滤纸湿润 就入0℃的培养箱中 0
4 向瓶中加水至滤纸湿润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23
(1)设置1号和4号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本实验中种子萌发的界定标准是   。
(3)实验中加水至滤纸湿润而不是直接加水至种子浸没的目的是   。
1.如图是一朵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花是两性花
B.②和③构成雄蕊
C.④和⑥有保护花蕊的作用
D.花最重要的结构是①、⑤、⑦、⑧组成的雌蕊
2.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模拟酸雨,室温下用黄豆种子做如下实验。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种子数 每天定时喷洒 温度 发芽率
1 100粒 适量的模拟酸雨 7%
2 100粒 适量的清水 91%
A.设置1、2两组实验是为了形成对照
B.两组实验温度可以同时控制在100℃
C.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
D.由实验数据可知:酸雨会抑制种子的萌发
3.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所示幼苗是由图丁中的①②③④发育而来的
B. 图甲中②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③和②发育而来的
C. 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 与玉米种子相比,丁图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4.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并据图回答。
(1)菜豆种子中的胚是由________构成的。(填序号)
(2)玉米种子的营养储存在________里。(填结构)
5.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25粒菜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下表,请你回答问题:
装置 A B C D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情况 23粒 0粒 24粒 0粒
(1)对该同学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本实验探究了 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两个环境条件。
(2)实验A和B对照,变量是 。
(3)根据实验A和实验的实验 结果判断,光照不是菜豆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
(4)实验设计中,实验A和实验 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两个变量。
(5)实验A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应从种子萌发的 条件寻找原因。
6.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妍和小柯一起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再在棉花上各放大小相近的30粒菜豆种子,然后将4组种子放在不同条件下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A B C D
场所 日光下 黑暗中 日光下 黑暗中
温度 25°C 25°C 25°C 25°C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适量水分) 潮湿(含适量水分) 干燥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7 28 0 0
(1)幼苗的茎和叶是由胚中的   发育而来。
(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   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3)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你是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由   。
(4)关于种子萌发的营养来源,小柯认为:“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容易发芽。”小妍认为:“不管是在肥沃的土壤还是在贫瘠的土壤中,种子都容易发芽。”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们利用60颗菜豆种子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在铺有棉花的A、B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30颗大小相近的菜豆种子;
步骤二:在适宜温度下,定期给A培养皿中的种子浇适量的土壤浸出液(含植物所需的营养),给B培养皿中的种子浇等量的蒸馏水。
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预测A、B培养皿中种子的萌发情况:   。
1.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
B.这种豌豆花一定是两性花
C.受精后雌蕊中的子房发育成种子
D.豌豆种子的营养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2.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 )
A. 外果皮、内果皮、果实 B. 果皮、种皮、种子
C. 外层种皮、内层种皮、种子 D. 果皮、种皮、胚
3.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示意图,将甲烧杯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乙烧杯放入5℃的冰箱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6颗实验的种子中只有②号种子有可能萌发
B. 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是所用的种子数量太少
C. ①与③对照可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 ②与⑤对照主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如上图为探究某地区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响
B.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C.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D.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5.下图表示果实形成的简略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  )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 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种子、胚 D.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
6.如图是大豆种子的解剖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滴加碘酒,会变蓝的部分是________(填序号);
(3)①②③④合称________,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4)萌发初期,种子的________(填序号)突破种皮。
7.将玉米种子置于温暖、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做种子萌发实验,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切取其胚乳烘干称重,并计算出平均每粒种子的干重(若种子萌发只考虑胚乳内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1)玉米种子能够萌发必须保证其种子内部条件是 , 因此实验前要先选种。随着种子的萌发,种子的 发育成幼苗。
(2)图像显示,胚乳干重随种子萌发的时间逐渐 。在此过程中,种子的胚不断分解来自胚乳的营养物质,提供萌发所需要的能量。
8.如图所示是小安探究黄豆种子萌发所需要外部条件的实验。
实验过程:
①取3个无色、透明的锥形瓶,分别标记为A、B、C;在A、B瓶底铺适量的餐巾纸,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水,C瓶底铺同样适量的餐巾纸,不加水。
②取60粒黄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在A、B、C瓶底的餐巾纸上。
③B瓶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C瓶不做处理。
④将A、B、C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几天后,A、B瓶内的黄豆种子多数萌发,C瓶内的黄豆种子没有萌发。
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小安最初提出的问题是: 
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一段时间,是因为   ;
(3)由A和C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及解析
例1、C
【解析】A.该实验中温度是无关变量,因此该实验不能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和水分,而温度是无关变量,不是自变量;
C.豌豆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始终保持一致,因此“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这属于无关变量的控制";
D.分析实验结果不论是否有光照,潮湿的种子全部发芽;相同光照下,干燥的种子不能发芽,潮湿的种子全部发芽。因此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种子萌发与水分有关。 故选C。
例2、B
【解析】A、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因为图中②子叶有一片,不符合题意;
B、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②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⑤胚根伸长首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符合题意;
C、乙图是甲图玉米的种子用解剖刀沿a线纵切开所得,不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后,⑥胚乳中含有淀粉,所以会变成蓝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例3、 D
【解析】A、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④子叶中,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⑥胚乳中,A不符合题意;
B、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②胚根,发育成根;B不符合题意;
C、种子的胚由配根、胚轴、胚芽、子叶四部分构成,C不符合题意;
D、遇到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⑥胚乳中含有淀粉所以可以变蓝。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例4、(1)E、J(2)G、H、I、K(3)D
【解析】(1)蚕豆和玉米种子中,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分别是E子叶、J胚乳。
(2)对玉米幼苗来说,构成新一代的植物体是G胚芽、H胚轴、I胚根、K子叶,它们共同组成种子的胚,胚是构成新一代的植物体。 (3)一粒种子能够萌发成一株幼苗,从种子的结构来说,最主要是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D符合题意。
例5、(1)4、5(2)异花传粉(3)6
【解析】(1)甲图中的4花药和5花丝组成雄蕊,1柱头、2花柱和6子房组成雌蕊,。
(2)桃花色彩鲜艳、气味芬芳,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属于异花传粉。
(3)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瓣等结构凋落后,图甲中的6子房将发育成图乙中的C果实。
例6、(1)逐渐减少(2)A
【解析】(1) 从A到D为种子的萌发过程,还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种子贮存的有机物。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其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种子的呼吸作用分解其内的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所以图中A到D阶段,种子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2)从E到F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又逐渐增加,因为叶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从A到D有机物的质量逐渐减少,从E到F有机物又逐渐增加,A图符合题意。
例7、(1)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
(2)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
(3)有充足的空气
【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据此可以解答。
(1)设置1号和4号实验其他条件都相同,变量是水分,基于的假设是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
(2)本实验中种子萌发的界定标准是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
(3)实验中餐巾纸的作用是吸水后在上面撒种,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
1.D
【解析】A、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因此此花是两性花,A不符合题意;
B、②花药和③花丝构成雄蕊,B不符合题意;
C、花的萼片和花瓣在花开放以前有保护花内部结构的功能,因此④萼片和⑥花瓣有保护花蕊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花最重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不单单只是雌蕊,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 ①柱头、⑤花柱、⑦子房组成雌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 B
【解析】A.设置1、2两组实验,其它条件都相同,只有喷洒的水不同,这是为了形成对照,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而100℃时种子已经成熟,不能发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减小其它因素对萌发的影响,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实验数据可知,酸雨后种子的萌发率由91%降到7%,则得到:酸雨会抑制种子的萌发,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B
【解析】A、胚可以发育成幼苗,图丁中的①②③④属于种子的胚,A不符合题意;
B、图甲中②属于植物的茎,它是由②胚芽发育而来的,③是根,③胚根发育成根,B符合题意;
C、图丙中的①果实和②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结构④为子叶,它是大豆种子,有两片子叶,而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胚乳,因此玉米种子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1)④①②⑤(2)胚乳
【解析】(1)菜豆种子包括种皮、胚两部分,其中胚包括④胚芽;①胚轴;②胚根;⑤子叶。
(2)在玉米种子的结构中,营养物质储存在⑩胚乳中。
5.(1)水分和光照(2)水分(3)C(4)D(5)自身
【解析】(1)实验中除了水分和光照两个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采用对照实验探究水分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的两个环境条件。
(2)实验A和B对照,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水分情况不同,因此变量是水分。
(3)A和C分别处于日光和黑暗环境中,种子萌发数量差不多,因此根据实验A和实验的实验C结果判断,光照不是菜豆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
(4)实验设计中,实验A和实验D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两个变量。
(5)实验A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应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寻找原因,比如干瘪的种子或者是休眠期的种子都不能萌发。
6.(1)胚芽
(2)水分
(3)不同意;种子数量太少会使实验结果具有偶尔性
(4)A、B培养皿中种子的萌发情况相当。
【解析】本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有AB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照,BC形成对照,变量是水分,AC形成对照,变量是水分,BD形成对照,变量是水分,当其他条件控制都相同时,探究唯一变量对实验的影响,以此得出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条件。
(1)幼苗的茎和叶是由胚中的胚芽发育而来。
(2)AB两组形成对照,其他条件相同,唯一变量是有无光照,BC两组形成对照,其他条件相同,唯一变量是有无水分,因此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水分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3)每个培养皿只有一粒种子做实验,种子数量太少使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应当增加种子的数量。
(4)种子萌发时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自身,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下,不管在肥沃的土壤还是贫瘠的土壤中的种子都可以萌发。
1.C
【解析】A、同一朵豌豆花的雄蕊的花粉落在同一朵的雌蕊的柱头上,该传粉方法属于自花传粉,A不符合题意;
B、豌豆的一条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后雌蕊中的子房发育成子房,C符合题意;
D、豌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因此种子的营养主要贮存在子叶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D
【解析】花生属于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麻屋子”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属于果皮,“红帐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属于种皮,“白胖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胚。 故答案为:D
3.C
【解析】A、观察可知,只有②号种子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所以只有②号种子有可能萌发,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本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每组只取一粒种子不能避免种子其它因素可能带来的偶然性,所以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是所用的种子数量太少,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探究实验需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性,该实验方案中包括三组对照实验。其中②与⑤对照组有唯一变量——温度,主要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②与①对照组有唯一变量——水分,主要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①与③有空气和水分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错误,符合条件;
D、根据C的分析可知,②与⑤对照主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B
【解析】A、第1周, A 、A’、B、B’四组种子的发芽率均为0,不能证明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响,A叙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第2—5周,时间越长A、A’的纵向差值越大,说明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比A、B两组,在没有大蒜芥的作用的情况下,水杨梅种子的发芽率就低于路边青种子的发芽率,而且比较B、B’两组,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的发芽率并没有太大的影响,C叙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A、A’的纵向差值远大于B、B’的纵向差值,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更大,D叙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B
【解析】子房的发育情况可用图示为:
【解答】由此看出,①代表子房,②代表胚珠,③代表果皮,④代表种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B正确。
6.(1)胚芽;子叶(2)②(3)胚(4)④
【解析】(1)①胚芽,②子叶。
(2)子叶中含有淀粉,而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因此滴加碘酒,会变蓝的部分是②。
(3)①胚芽,②子叶,③胚轴,④胚根合称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4)萌发初期,种子的 ④ 胚根突破种皮。
7.(1)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胚(2)减少
【解析】(1)通过科学探究可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饱满、胚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并且已过休眠期。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生长最快,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因此种子的胚发育成幼苗。
(2)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图象显示,胚乳干重随种子萌发的时间逐渐减小。
8.(1)黄豆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吗(或“黄豆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吗”)?
(2)使温度、光照等变量相同(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温度)
(3)黄豆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解析】本实验中A和B组作对照实验,光照是唯一变量,A和C两组实验作对照实验,水分是唯一变量,前提是实验必须控制其他条件来探究唯一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1)在A、B瓶底铺适量的餐巾纸,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水,除了B瓶上罩着不透光的照布,其他条件都相同,该实验的唯一变量为光照,因此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小安最初提出的问题是:黄豆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吗?
(2)为探究唯一变量对实验的影响,需要控制其他变量相同,因此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一段时间,是因为使温度、光照等变量相同。
(3)由A和C两组实验,A组有水分,C组没有水分,而A组的种子能够萌发,C组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黄豆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冲刺重高”讲义(四)
植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