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4.完成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重难点】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评价任务】
通过字词训练,巩固基础知识;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学习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你们还记得课文中的内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二、基础知识巩固
我们先来挑战基础知识。
1.字词我会读
(1)学生认读易错音。
(2)理解“倏忽”和“面面相觑”的意思。
2.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
(1)指名组词。
(2)学生齐读两遍。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不知道你们能书写全对吗?拿出练习纸来试一试。
3.字词我会写
(1)学生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3)学生齐读词语。
4.易错字讲评。
(1)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2)重点讲评“黎、漆、廊”。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三首》
(1)朗读下面句子,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动态美。
(2)同桌交流,说说《长相思》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3)默写古诗。
(4)练习闯关。
2.《四季之美》
(1)填空:《四季之美》按照季节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
(2)课后题: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3)背诵闯关。
3.《鸟的天堂》
(1)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特点。
(2)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4.《月迹》
(1)填空:《月迹》按照堂中赏月——院中寻月——河边寻月的顺序记叙了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
四、习作
1.理解题目。
“即景”的意思是眼前的、当下的景物。观察的景物是短时间某一场景内会发生变化的景物。
2.内容。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五、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
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好处:
①把内容写得更具体、准确。
②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③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2.词句段运用
(1)添加表示静态或动态描写的语句,增加恰当的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
4.日积月累
(1)默写《渔歌子》。
六、真题演练
1.下列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矫、悄、岂”的音序都是Q。
B.“匣、舅、闯”的第二笔都是“竖”。
C.“嫦、瓷、摄”都是翘舌音。
D.“辞、酬、辉”的部首都是6画。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用“ ”分别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两个句子在语段中起
的作用。
2.选文第1自然段按 顺序描绘了 和 两幅画面。( )
A.空间 乌鸦归巢 大雁南飞
B.时间 夕阳斜照西山 夕阳西沉
3.秋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有归鸦、 、 、虫鸣;冬天最美的时间是 ,与寒冷的冬晨和谐的是人们 的心情。
4.冬天,作者明明喜欢早晨,为什么还要写中午呢?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应接不暇”在文中指 。
2.画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A.着重强调 B.特殊含义
3.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 ,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 。
4.读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巩固练习
1.各地区真题巩固练习。
2.说说每首古诗的意思。
3.背诵《四季之美》。
4.根据学生测评结果,下节课协同“小老师”讲评错题,弥补知识短板,总结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