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_______即景》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者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写作。
2.能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3.能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教学重点:
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景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教学准备:
认真观察一种自然景物或一处自然景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大自然是最伟大的画家,用它神奇的画笔,画出了世间最美的画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吧!出示大自然的图片,学生欣赏。
2.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就用笔来写一写眼中的美景,让瞬间的美,让变化的美成为永恒,让它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
板书:_____即景
二、明确要求
1.自读课本102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学生交流。
预设:
(1)补充题目,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
(2)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描写自然景物。
(3)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景物更加鲜活。
(4)写完后认真修改习作。
三、写作指导
(一)选材
1.大家读一读题目,发现题目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在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
2.“即景”就是眼前的景物,那么我们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小组讨论后交流
自然现象:日出、日落、风、雨、雷、电……
自然景观:高山、草原、公园、湖泊、田野……
3.明确了要写的内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起题目呢?
学生交流
题目举例: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山中即景”、“冬日即景”、“田野即景”等。
明确:要以写的景物为题目,点明要写的对象。
(二)探究方法
1.美的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怎样才能用文字表达美景之美呢?让我们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去撷取精华、探究方法。
2.回忆课文《四季之美》,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交流预设
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按照一定的顺序会让文章更有条理、更清楚,描写更全面。
除了时间顺序,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顺序?
学生交流后总结:
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 由内到外……
逻辑顺序:先……再……然后……最后……
总结:按顺序描写,能让文章更有条理。描写的顺序有很多,我们要根据描写的事物,选择合适的描写顺序。
3.回顾课文《鸟的天堂》片段,学习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出示片段一: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出示片段二: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学生谈发现。
教师总结: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这样的文章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句子更活泼生动。只有写出景物的变化,才能让画面动起来,景物才会出现在读者眼前!
4.出示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谁能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前一句是什么描写?后一句是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
明确:前一句写松树、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留下的影子,是静态描写;后一句写山泉雨后水量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显出山中的宁静。
5.方法总结:按一定的顺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四、自由作文
1.梳理思路,列出简单的提纲。
(1)开头:交代景物的位置、样子(略写)
(2)中间: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略写)
(3)结尾:自己的感受。(略写)
2.根据提纲,自由作文。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赏评完善
1.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根据同学建议进行自主修改。
3.班内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