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946.6——1949.4
2022年课程标准:
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认识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947年夏
1949.4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1946.6
内战爆发
战略防御
1948年秋
战略决战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进行土地改革
解放战争
胜利结束
战略反攻
三大战役
蒋介石进攻
中原解放区
解放战争进程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一年,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总兵力发展到195万人。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127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1947年夏
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
陕北
山东
大别山
武汉
南京
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标志
p115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意义
思考:新加入共产党的有哪些人?他们为何参战?
127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1947年夏
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1936年毛泽东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胜利的保障
思考:农村中最广大的人群是哪些人?
共产党如何把农村中最广大的人员动员起来?
p115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胜利的保障
p114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土地改革的开始标志(法令)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胜利的保障
p115
结果
①
②
土地改革意义
地主土地所有制
变成
农民土地所有制
山东解放区的民工支前车队
翻身农民送自己的子弟参军
127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8年秋
1948年秋
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p116
从图片中找出:
开始时间最早
歼敌人数最多、
存在和平解放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开始最早
规模最大歼敌最多
和平解放北平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00
万人
290
万人
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p116
三、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①
时间:指挥:作战部队:重要城市;意义;
②
③
p117
规模最大,歼敌最多
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意义
最早,中共人数开始有优势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8年9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58
万人
204
万人
1949年1月
p117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瓮中捉鳖
三大战役胜利意义
问:根据材料回答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得民心
党的正确领导
南京
国共划江而治,好不好…
不行,宜将剩勇追穷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泽东1949年元旦
p117
渡江战役
维护国家统一
四、解放南京——解放战争胜利
p117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被定格的日历
造成今天两岸分离的原因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927—1949)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5~1949年
第一次合作
分裂
第二次合作
分裂
成果
成果
危害
危害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完全胜利
十年内战,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1946.6~1949.4.23 )
1.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1.
2.
3.
开始
开始标志: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结束标志
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