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看图导入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各国发明原子弹到氢弹的间隔时间表
美国七年零四个月(1945年7月——1952年11月)
苏联四年(1949年8月——1953年8月)
英国四年零七个月(1952年10月——1957年5月)
法国八年零六个月(1960年2月——1968年8月)
中国两年零八个月(1961年10月——1967年6月)
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作者:杨振宁
第一课时
邓稼先
邓稼尧(1924.6.25—1986.7.29)中国校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作者介绍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大师。代表作品: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文集、曙光集、晨曦集。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2019年获求是终身成就奖
2022年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杨振宁与邓稼先
杨振宁与邓稼先,他们是邻居,是同学,是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家铸造国之重器而隐姓埋名28载的“两弹元勋”。他们之间,50多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杨振宁会怎样描述邓稼先这个人呢?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宰割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筹划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彷徨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
仰慕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zǎi gē kě gē kěqì xiǎn wié rén zhī
chóu huà dāng zhī wǘ kuì fēng wáng bì lou
páng huáng mǎ ge guǒ shī jǖ gōng jìn cuì
yáng mù jiā yǜ hù xiǎo fù rú jiē zhī
提示:采用小标题扩展法,或用摘录文中重点句子的方法概括每个小标题下辖小节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边读边思考:
每个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在中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重大贡献。
第三部分: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未突出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品质。
第四部分:作者为中国人独立设计、自主完成“两弹”而激动不已。
第五部分: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
牺牲,勇于奉献。
第六部分:作者给予邓稼先极高的评价。
2.思考:上面这些小节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记叙和评价邓稼先的?
巨大贡献 崇高人格
提示:
概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三、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三、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①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③文革期间,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④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
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⑤写信给作者说明中国核武器的研制
没有外国人参与。
⑥1982年,面对危险不撤离。
忠诚爱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诚恳无私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小结
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记叙了邓稼先伟大的一生,描述了邓稼先对祖国
强大、对民族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歌倾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的崇高品质及勒躬尽疼、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颂
扬和敬佩之情。
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作者:杨振宁
第二课时
提示:
在课本上画出没有直接体现邓稼先特点的内容。
深入探究
课文中有些内容似乎不能直接体现邓稼先的特点,那些内容有什
么作用呢?
一百年前,最黑暗最悲惨 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深入探究
1.文章第一部分能否删去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邓稼先
突出贡献
(1)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一下。
深入探究
2.第三部分为什么要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来写呢?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各自国家的功臣。
(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
深入探究
性和特点:邓稼先: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一生具
有“纯”的品格。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对人的影响:邓稼先: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
也不少。
对比的作用
1.说明了邓稼先在历史特殊时期为中华民族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2.突出后文中“邓稼先是中国儿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本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一结论。
因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一生具有"纯"的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邓稼先就是一位实践这一宗旨的人,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深入探究
3.如何理解文中所说“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渲染了一种悲壮、凄凉的气氛,从侧面烘托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艰苦,突出了他为国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品质。
深入探究
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板块《吊古战场文》,思考:第五节开头引用
有什么这用?
小结
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
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
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投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
国内地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
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
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
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
和美国顶尖人物拿来作对比。总之,因为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
具有历史眼光和金球视野,所以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
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结束语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