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6课时《回忆鲁迅先生》 分层作业单
—————— 核心任务:读出别样的鲁迅先生 ——————
第一部分 基础与巩固(必做)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调羹(gēng) 舀水(yǎo) 薪金(xīn) 校对(xiào)
B.油腻(nì) 绞肉(jiǎo) 揩油(xié) 吩咐(fēn fù)
C.竭力(jié) 弄堂(nòng) 阖家(hé) 深恶痛绝(wù)
D.草率(shuài) 咳嗽(sou) 抹杀(mǒ) 叮嘱(dīng zhǔ)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顿 油炸 韭菜 薪金
B.忧郁 草率 脚落 希奇
C.祥细 保姆 烧瓷 吩附
D.滕椅 抹杀 剪刀 疙瘩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
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C.“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D.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备受欢迎的。
B.我原来打算让王宾向张凯借阅《鲁迅小说集》,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回老家去了。
C.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有一半是拜对手所赐
③这样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6.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对于作者这样写,一些学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也拟一个网名昵称,发表一下观点。
示例:杨柳拂风: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网名昵称:
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梅雨季,很少有睛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睛,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
“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睛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了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
“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完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籐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晴,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笫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附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儿或偏点儿,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就是包这书的纸都不是新的,都是从街上买东西回来留下来的。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折起来,随手把小细绳卷了一个圈。若小细绳上有一个疙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准备着随时用随时方便。
(作者:萧红。有删节)
1. 本文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琐事?分别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请逐条概括。
2.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给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批注。
(1)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2)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3.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请从下面叶圣陶先生关于写作的观点中任选两个,并结合本文内容,替萧红回应这位友人。
①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洁”。
③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第二部分 拓展与提升(选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别开生面的环境美
①父亲丰子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并不讲究,所用家具器什都很简单朴素。但在美化生活环境方面,他特别重视。
②有一次,他看到蚊帐,上破了一个洞,就画了一个玲珑可爱的小图案,叫我绣在白布上剪成圆形补上去。这样一来,别人看了不觉得那蚊帐有破洞,还以为上面原来就有一个美观的小装饰。
③还有一次,我发现家里窗玻璃的一角被碰破了,正要用厚纸去糊,父亲见了,马上阻止我说:“这很不雅观。”说着就用白纸裁出一只角,在上面画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题材,贴在玻璃窗上,不仅补了那一角,还给人以美感。
④我家有一把小衣刷,背面原来嵌着一面椭圆形的小镜子,日子久了,那面镜子破裂,脱落下来,刷子露出底板,给人以残缺之感。父亲看了,觉得很不舒服,便用白纸按镜子的大小裁出一个椭圆,在上面题了几句诗,贴在板刷背面。这以后,每次使用板刷时,不但没有残缺感,还可以顺便欣赏一下诗句呢!
⑤父亲不喜欢残缺破损,更讨厌俗气。记得抗战前,我们住在浙江故乡的缘缩堂时,我的一位姨妈送来一张印有时装美女的月份牌,并亲自把它挂在父亲书房的墙壁上。父亲十分讨厌,等姨妈一走,就说:“叫我看她一年,怎么受得了!”便自己作了一幅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为题的小型彩色画贴上去,遮住那个俗不可耐的“美女”。
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曾给家里的自鸣钟开了一个玩笑。抗战前,父亲从上海买了一只圈形大自鸣钟,挂在缘缘堂的客厅里。没过几天,他就对钟面上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感到厌烦。他把自鸣钟从墙上取下来,用油画颜料把钟面涂成天蓝色,添上几条碧绿的柳丝,又用黑色硬纸板剪出一对飞燕,粘在时针和分针的尖端。这样一来,时钟和分钟走动时,就变成一双飞燕在垂柳中互相追逐了。这给我家的客厅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孩子们对它感到特别新奇。开头几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常以此比赛猜时间。眼力好的,半分钟就能辨认得出来。日子一长,连大人也习惯了,只要一望,便知道是几点几分。可是对邻居们来说,这简直成了新鲜奇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镇上的人几乎都知道了。有的还特地跑到我们家里来见识见识这只“稀奇的自鸣钟"。
⑦艺术家是爱美的,然而美绝不等于豪华或艳丽。简单朴素的环境,艺术家可以使之美观;残缺不全的用具,他也能妙手回春,使它别具诗情画意。用这样的办法来美化环境,倒真是别开生面呢!
(作者:丰宛音)
1. 请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抒写父亲丰子恺重视美化生活环境的。
2. 文章重点是写父亲改造家里的自鸣钟来美化环境,为什么前面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其它事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 在学习《写作·怎样选材》时,我们了解到写文章“要围绕中心从生活中选材”“要注意材料真实新颖”。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4. 《回忆鲁迅先生》和本文都是写人的文章,请从内容和写法方面简析本文与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俯首甘为孺子牛
刘诚龙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自嘲》中的诗句,是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
②画家陶元庆是鲁迅的老乡,精于书籍的封面设计。1924年,鲁迅先生不经意间看到一幅叫《苦闷》的画,甚是喜爱。两个人一见如故。后来,鲁迅译了一部《苦闷的象征》,便请陶元庆来设计封面,这个封面与鲁迅译作的精神一脉贯通,鲁迅很是满意。此后,鲁迅常请陶元庆为自己的著作设计封面。比如小说集《彷徨》的封面,陶是这样设计的: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太阳,以几何线条勾勒3个呆坐在椅子上的人,太阳歪歪斜斜,正往西山后落——写意与写实兼具,现实与象征同框。鲁迅先生特别高兴,觉得画作“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
③1925年,陶元庆在北京举办画展,其时名不彰人不来。他用红纸折红封,红封做红柬,稀稀落落请来些人捧场。鲁迅先生一请即来,二次没请也来,一天之内,两次来看画展。鲁迅都去了,其他人自然也跟着去,画展因此人气爆棚。鲁迅对陶元庆不遗余力的提携,让陶很是感动。陶元庆移居杭州后,多次赴上海,不为别的,单是来拜望恩师。
④天不假年,陶元庆英年早逝。临终之时,许钦文在其身边,陶枕在许的手臂上合上双眼。许公把噩耗告诉鲁迅,鲁迅很是痛心,说:“我想,既然璇卿(陶元庆字璇卿)喜欢西湖,大家的意思也主张他在西湖边留个纪念,索性就把他葬在西湖边上吧。”说着拿出钱,让许钦文为陶买块冢地。陶氏坟墓建好后,鲁迅依然挂念陶元庆,他约来许钦文,让他再在坟边种几棵苍柏。
⑤鲁迅待陶无庆很暖心,对许钦文也挺热情。许当“北漂族”时,衣食不周,常常不能举火。1924年5月,许钦文饥肠辘辘,依然去旁听鲁迅先生在北大的课。下课后,鲁迅约许去中央公园今雨轩喝茶。鲁迅先生叫了满满一笼包子,他只吃了一个,然后推到许钦文面前:“这些就由你包办吃完吧。”所有的鸡汤文,或都抵不上这笼热包子。
⑥鲁迅先生与许关系相当密切。在鲁迅的日记和书信集中,许钦文的名字出现过 260来次。许钦文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乡》被列入鲁迅先生主编的《乌合丛书》。这是鲁迅先生用《呐喊》的版税出版的。一个名家,将你的文章列入其丛书,已是情又深似海。谁还能给你缴出版费呢
⑦若说,以金钱搞慈善,不出奇,很多富贾也常为之,但富贾愿意把时间给你吗
⑧敬慕名家,便思名家提携。男文青与女文青只想自己的文章能早日发表,常常一封信,把书稿寄去鲁迅家。鲁迅看啊,审啊,读啊,大半夜时间都耗在这上面:增增删删,添添减减。既改错别字,又提炼主题。鲁迅夫人许广平说:“他每星期的光阴,用在写回信上大约有两天。”鲁迅给你两天,比富豪给你两万,来得贵重百倍吧。
⑨文字中的鲁迅那么冷,生活中的鲁迅那么热。生活中的鲁迅是一种什么样的热?萧红曾问鲁迅:“您对我们的爱,是父性的,还是母性的?”鲁迅先生怔了一晌,很认真地回道:“是母性的。”
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千夫指,鲁迅勇猛好斗,头上长角,直刺公敌,一刺一个准,刺得对手鲜血淋漓;而对千百众,尤其是需要帮助的青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选自2020年《读者》,有删改)
1. 《邓稼先》以拟“小标题”的方式结构文章,提示各部分内容。阅读②-⑤段,试根据各段内容拟几个有创意的小标题。
②段:一见如故,倍加赏识;
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段:西湖边上的冢地苍柏;
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一个名家,将你的文章列入其丛书,已是情又深似海,谁还能给你缴出版费呢 (从修辞角度)
(2)许钦文饥肠辘辘,依然去旁听鲁迅先生在北大的课。(从加着重号的词语角度)
3. 第⑧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 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
第三部分 评价与反思
第一部分《基础与巩固》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A项“校”应读jiào;B项“揩”应读kāi;C项“弄”应读lòng。
2.【答案】A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若想正确书写汉字,学生平时就在书写时要掌握书写规则,要准确理解字义词义,要适当扩大阅读量,在多读多写中不断积累。B项,应是“角落”和“稀奇”;C项,应是“详细”和“吩咐”;D项,应是“藤椅”。
3.【答案】D
【解析】D项括号及括号中的内容应紧跟在“三十年集”后。
4.【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可将“备受”调至“广大文学爱好者”之前;B项有歧义,“他”指代不明;D项成分残缺,应在“‘修旧如旧’”后添加“的原则”。
5.【答案】C
【解析】②句为首句,提出“对手”一词;④句中“那些对手”紧承②句;①句中的“他们”指的就是④句中的“胡适、林语堂、郭沫若、陈源、梁实秋”;③句是结论句。
6.【答案】莘莘学子
这样写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从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完成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就是通过对日常琐事的叙述,来表现鲁迅先生的形象品质。所以,我们在回答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通过具体的日常琐事,更能看到一个鲜活真实的人物。注意回答的时候语言要做到简洁。
二、
【答案】1. (1)鲁迅先生与我开玩笑。展现的是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的鲁迅。(2)鲁迅先生展读青年人的信。展现的是性格随和、关心他人的鲁迅。(3)鲁迅先生不在意校样。展现的是淡泊名利、不拘小节的鲁迅。(4)鲁迅先生深夜工作。展现的是勤奋刻苦、“忘我”的鲁迅。(5)鲁迅先生包书。展现的是认真、细致的鲁迅。
2. (1)批注:“整整齐齐”“压”既体现了鲁迅书桌 干净整沽,也体现了鲁迅先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写作习惯,从细节处还原和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工作状态。
(2)批注:“还是坐着”一再重复,强调了鲁迅先生工作时间之长,工作之刻苦。也彰显了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态度。(意思对即可)
3. 示例:我选择观点①和②,叶圣陶先生观点①强调文章如说话,要自然朴实,平易近人。本文作者萧红便是选取了关于鲁迅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生活片段,写得既亲切自然,又很生活化。叶圣陶先生观点②强调文章要简洁,本文用语非常简洁,特别是萧红与鲁迅 对话,于简洁洗练处可见深厚的友情。如,文中写到:“我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最简的语言,彰显最亲切的友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和人物性格。根据“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可得:鲁迅先生和我开玩笑,从中可以看出她的乐观开朗与平易近人。根据“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可得:鲁迅先生展读青年人的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随和与关心青年人。根据“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可得:鲁迅先生不在意校样。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淡泊名利,不拘小节。根据“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可得:鲁迅先生深夜工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勤奋刻苦,忘我工作。根据“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儿或偏点儿,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可得:鲁迅先生包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认真细致。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1)书桌“整整齐齐”,写好的文章圧在书下,这是对鲁迅先生书桌的细节描写,从这两个细节当中,读者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书桌整洁,物品摆放有序,说明他有着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这此细节真实地再现了鲁迅工作和生活的状态,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鲁迅。(2)“还是坐着”重复两次,鸡叫的时候,天开始亮了,鲁迅还在书桌前坐着工作,当人们开始上班时,鲁迅还是坐在书桌前工作。两次强调“还是坐着”,突出了鲁迅先生写作时间之长,表现了他的勤奋刻苦以及写作时忘我的工作状态。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题目中叶圣陶的三种观点都是关于文学创作的,第一个观点强调了文章如同说话,要自然真诚,朴实近人。本文选取了鲁迅先生在日常生活里会见朋友,展读青年人的来信,与家人相处,夜间写作时的生活片段。文中多用口语,亲切自然,富有生活的气息。第二个观点强调的是文学创作语言要简洁。本文的语言就非常简洁,如“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用语就极其简洁,但在这简单的语言里,却包含着鲁迅先生淡泊名利,不拘小节的伟大人格。第三个观点强调的是选材要真实,态度要真实。本文作者从生活中取材,没有丝毫的艺术加工痕迹,真实可信。对于鲁迅先生的描写,力求忠实于原型,没有半点的人为拔高,态度端正而严谨。
第二部分《拓展与提升》答案解析
一、
【答案】1. (1)一定要将残缺破损 东西进行艺术化地修复;(2)讨厌俗气的东西,毫不犹豫将其换掉。(意思对即可)
2. 文章前面叙写的事情从内容上说,表明了父亲作为艺术家一贯重视美化环境,丰富了文章内容;从结构上说,对改造自鸣钟美化环境部分起到了衬托作用,使之不显得突兀。(意思对即可)
3. 文章围绕表现的中心“父亲不讲究居住条件,生活简朴,但特别重视美化生活环境”进行选材,记叙的都是父亲丰子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外人不知道的事情,是真实的,也是新颖的。(关键词:生活小事、真实、新颖)
4. (1)都是回忆性文章;作者对所忆之人都从满了怀念和敬意。(2)都注重从日常生活中选材,都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意思对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方面,根据第②段“他看到蚊帐,上破了一个洞,就画了一个玲珑可爱的小图案,叫我绣在白布上剪成圆形补上去”,第③段“还有一次,我发现家里窗玻璃的一角被碰破了,……说着就用白纸裁出一只角,在上面画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题材”可见,父亲丰子恺一定要将残缺破损的东西进行艺术化地修复;第二方面,根据第⑤段首句“父亲不喜欢残缺破损,更讨厌俗气”可作答。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文章前面写父亲一定要将残缺破损的东西进行艺术化地修复,会毫不犹豫将俗气的东西换掉。突出父亲重视美化环境,丰富了文章内容,是人物形象更鲜明;从结构上说,衬托第⑥段写父亲改造家里的自鸣钟来美化环境,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衔接恰当。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及内容的分析。写文章“要围绕中心从生活中选材”“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新颖”。可围绕关键词“从生活中选材”“材料的真实新颖”分析。如本文围绕第①段“父亲丰子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并不讲究,所用家具器什都很简单朴素。但在美化生活环境方面,他特别重视”,这是从从生活中选材;“蚊帐上的破洞”“家里窗玻璃的一角”“小衣刷,背面原来嵌着一面椭圆形的小镜子”“印有时装美女的月份牌”“家里的自鸣钟”都是选自生活中的真实材料,新颖的日常生活。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要求从内容和写法方面简析本文与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本文中回忆了父亲丰子恺重视美化生活环境的几个小事,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与敬佩。所以这两篇文章都是回忆性文章;通过作者的回忆,表达对回忆之人的怀念和敬意。都选取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材料真实新颖,刻画人物形象。可据此作答。
二、
【答案】1. ①. 捧场画展,师徒情深 ②. 一笼热包子
2. 示例:(1)反问,加强语气,突出了鲁迅先生为学生缴纳出版费行为难能可贵,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鲁迅先生为学生缴纳出版费行为难能可贵,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2)“依然”,仍然,准确传神地写出徐钦文对鲁迅先生课的重视(或对鲁迅先生的崇拜)(意思对即可)。
3. 用许广平的话侧面表现(或衬托)鲁迅对青年学生稿件的认真、重视,表现鲁迅甘于奉献(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4. ①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②表达对迅先生精神的高度赞扬之情;③突出主旨;④呼应题目、开头,使结构严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注意筛选相关内容,抓住关键信息概括作答。
空一:根据第③段“鲁迅先生一请即来,二次没请也来,一天之内,两次来看画展。”鲁迅特意参观画展,“陶元庆移居杭州后,多次赴上海,不为别的,单是来拜望恩师”许钦文拜望恩师,可概括为:捧场画展,师徒情深;
空二:根据第⑤段“鲁迅先生叫了满满一笼包子,他只吃了一个,然后推到许钦文面前:‘这些就由你包办吃完吧。’所有的鸡汤文,或都抵不上这笼热包子”,关心学生的鲁迅为饿肚子的陶元庆特意点上一笼包子,可概括为:一笼热包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按照要求的角度作答。
(1)“谁还能给你缴出版费呢”运用反问的修辞,意为没有人会给别人缴出版费,鲁迅却将许钦文的文章列入其丛书,省去了许钦文的出版费,使他的文章得以发表,反问修辞加强了语气,体现了鲁迅关爱学生,照顾学生的善良热情,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赞美之情。
(2)“依然”意思是仍然,表现的是许钦文即使贫困到饭都吃不上了,仍然要去北大听鲁迅先生的课,表现了许钦文对鲁迅先生课的喜爱,许钦文的好学,侧面体现了鲁迅先生的课富有魅力。
【3题详解】
第⑧段划线句引用鲁迅夫人许广平的话,介绍了鲁迅每星期会花两天时间给年轻文青回信,对他们的稿件非常重视,从侧面体现了鲁迅对年轻文青的关爱和支持、鼓励。表现了鲁迅甘为人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注意联系全文多角度分析。
1、引用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详细解析内涵,“面对千夫指,鲁迅勇猛好斗”,“对千百众,尤其是需要帮助的青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对鲁迅精神的详细解读,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2、引用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指的是:“面对千夫指,鲁迅勇猛好斗”,“对千百众,尤其是需要帮助的青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赞美了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勇敢犀利,对民众无私奉献,表达对鲁迅先生精神的高度赞扬;
3、突出了本文对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的主旨;
4、引用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呼应题目、开头,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