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2 17:06: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逐步感受词的节奏韵律和思想情感;
2、扣问重要意象和关键词语,探析词人思想情感层次;
3、利用资料穿插和活动设计,加深对苏轼人生境界的理解和体悟;
4、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诗词学习的兴趣。
【教学层次】:
1、寻“独”之雨中踪迹
2、品“独”之任性洒脱
3、感“独”之失落孤独
4、悟“独”之理性超脱
5、延“独”之生活体验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还记得那个月夜寻友赏景的“闲人”吗?那个躬耕于东坡、刈草盖雪堂的苏东坡。今天我们要走进他黄州时期的另一篇作品——《定风波》。
二、朗读词文,整体感知
(一)、借助注音,自由诵读诗歌.
要求: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有情有味地读。(出示PPT)
(二)、教师配乐范读。
过渡语:要读好一首词,我们就先得去读懂它。
(三)、关注小序,初步感知。
引导:苏轼在词作上一个变革性的地方就是用了词序,你在这篇词的序中读到了哪些内容?
预测:时间、地点、事件、环境,创作缘由等。
关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揣摩同行人的心理和外在表现,“余独不觉”的猜想。能用“独”组词谈谈对苏轼的初步印象吗?(独特、特立独行)
三、品读词文,入情入境
(一)品“独”之任性洒脱
过渡语:(默读小序和上阙)
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艺术,我们读诗词要适时驻足、叩问、敲打。
PPT:介绍叩问法,例:你从哪些地方探寻到“独”的味道?
板书:独
预测重点:
1、“形”之独特。
“竹杖芒鞋”的村野农夫似的形象,与其为官者形象不符——被贬黄州后,生活艰辛,常亲自躬耕劳作,以补家用。自号“东坡居士”也源于此。所以是他真实的写照。
2、“行”之独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意味不要去管,“何妨”意味“不妨”“不如去”,有俏皮、挑战的意味,“吟啸徐行”有闲适之感,比较此时的天气和“同行者”的表现,他的任性、洒脱,的确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仿句体验:莫听(看、管) ,何妨 。(生交流)
朗读指导:“莫听”和“何妨”读出任性俏皮,语气可上扬轻松些,“声”“行”是平声韵,可作延长处理。
3、“感觉”之独特。
①“竹杖芒鞋轻胜马”,叩问“轻”——一根竹杖和一双草鞋真的比马要轻松、轻快吗?他为什么会觉得“轻”?
预测:心理轻松。(可能有九死一生后的侥幸;暂离政治旋涡的清静;身居闲职“无案牍之劳形”的轻松……)“轻”是一种放下、一种知足、一种随遇而安的豁达。
②“一蓑烟雨任平生”。
层次:你看到怎样一幅画面。(诗人披蓑戴笠,手拄竹杖,脚着芒鞋,风雨中前行。)
为什么是“一蓑”,不是“一场”?(随遇而安的心境)
最能体现诗人主观心态的是——“任”。有“任意”“任凭”之意。——任意洒脱的表现背后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
板书:任(洒脱)
追问:此时的“烟雨”还只是刚才大自然中那场“风雨”吗?
预测:暗指人生风雨。此句读来意味深远,“任”和“生”读得逍遥自在些、悠远绵长些。
分工合作朗读上阙。
(二)感“独”之失落孤独
过渡语:如此任性洒脱的诗人,对潇潇风雨真的毫无知觉吗?——聚焦“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酒醒”后的“冷”只是身体感觉上的冷吗?
PPT穿插“乌台诗案”背景资料和《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答李端叔书》。
满心的委屈和惊恐,却无处可说。这种“难言的孤独”又有谁能体会,独自承受罢了。
朗读指导:语调沉重。“冷”仄声韵,有幽咽晦涩之感。
(三)悟“独”之理性超脱
过渡语:酒后任性洒脱固然潇洒,更重要的是清醒后面对冷酷现实的态度。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苏轼并未沉浸在这份失落孤独中?
预测重点:
1、“微”,程度轻,风雨并没有让他过于消极。
2、“山头斜照却相迎”。“却”字,出示三种解释,结合情境你喜欢哪一个?(学生思维激辩)
①“表示转折”;②“刚刚,恰好”;③ “回头”
①有惊喜之意,说明诗人心中本无期待。照应后来的“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晴天”“微冷”“斜照”,他对一切本就心如止水,无甚过重的在意。
②刚刚,也有惊喜之意,似乎是一种缘分般的相遇。
③“回头”,诗人一回头,斜阳就迎上来拥抱他,给这个凄苦遭遇的人一丝亲切的温暖,很有意境。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层次一:两个“也无”感受到诗人豁达、无畏。
层次二:叩问“归”——归向何处?
引导语:苏轼是有“归去”情结的,360首词中,“归”字出现了100多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预测1:归向朝廷。苏轼的确是个心中有政治抱负的人,否则也不会因为痛砭时弊而得罪人,而且他每到一处任职都是勤于政务、造福百姓。
预测2:归向故地。因为那里有熟悉的故友旧交,把酒吟诗的生活的确令人向往。
预测3:(像隐士一样归隐山林?)首先,戴罪之身,身不由己,此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罢了;心中有报国济世的志向,所以他躲不了,也不想躲!
过渡语:心中有追求向往,现实有风雨坎坷,哪里才是可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地方呢?——“心”!(只有心的江海可以远离世俗之外。人生就是一场风雨,无边无际,无处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板书:无、归于心)
其他人是怎么描述这颗“心”的呢?
PPT出示强化: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华严经》物境转化;对联
承接语:所以有人评价,苏轼这一生融合了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旷达出世和佛家的超脱尘世。(哀而不伤,独而不废,任性而不放纵)被贬黄州后他开始不断调适着自己的内心,在以后的贬谪中,无论是惠州还是远在天涯海角的儋州,此心不改,无论阴晴,泰然自若。
PPT引:人间有味是清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过渡语:吾乡何在,在心安处。
追问:此时的心境和上阙的洒脱一样吗?
引导:如果说上阙诗人是“莫听”“何妨”有不管不顾、挑战较劲的任性洒脱,眼中风雨仍在;下阙的“无风雨无晴”则是超越了一切悲喜孤独,这就是超脱!(板书:无 超脱)
这颗高贵的灵魂在心中化解了人生的风雨。(板书:苏子化境)
口述:在黄州期间,没有朋友去找朋友,和田间农夫交谈,请教如何种麦子,躬耕东坡,盖“东坡雪堂”,煮“东坡羹”,做“东坡肉”,酿“东坡酒”,包括我们今天读的一篇篇优美诗文,都是孤独和现实的超越。
师生配乐共读:同学们,相信对苏轼和这首词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后,我们的朗读会变得更有情有味。“谁怕”“微冷”“归去”这三个短句包含着诗人的心路历程,交给大家读。
四、延读词文,拓展体验
(一)过渡句:黄州的那抹斜照抚平了一颗孤独失落的心,余秋雨说“黄州注定要和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让我们替他们来续写一段对话吧。
黄州:子瞻啊……
苏轼:黄州啊……
(生写作,学生呈现作品。)你们的感悟和理解也将成为这场壮丽对话的一部分
(二)对于文人,每次落笔就是与心灵的对话;对于读者,每次阅读就是与他们的对话。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看一看这些内容。(出示推荐内容)
五、课堂小结,激励提升
我想把这把伞送给同学们,希望你能在遇到人生的风雨时,想起“苏子化境”的这份平和超脱,想起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师生共读此句结束)
六、板书设计

任 无
洒脱 超脱
归于心
苏子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