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的第3篇课文,也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散文大家季羡林老先生于78岁高龄时所作的。文章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更让读者从从大作家季羡林的回忆中,感受“家乡月最圆,家乡水最甜”的思乡情。
文章语言古拙、质朴,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真”与“朴”也正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和独特风格。同时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本文中也表现得很充分。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五年级的学生就如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统编版教材的安排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查阅资料、借助关键语句、关注场景和细节等方法,能够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联结《新课程标准(2022版)》,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立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在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为学生创立贯穿课堂始终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任务群的引领下达成品味作品语言,积累多样情感体验的要求。因此,在《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中,旨在让学生通过角色自居的方式,抓住关键语句、段落,通过积累、体验、对比描写等方式,联系查阅资料、拓展阅读的方法,去深入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16个生字,借助课堂作业本检测识记情况,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梳理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3.小组合作借助情绪色卡、补充资料、联结前知等方法深入感受到作者层层递进的思乡情和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小组合作借助情绪色卡、补充资料、联结前知等方法深入感受到作者层层递进的思乡情和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登入论坛
1.瞧,这是一个名人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人的童年往事。其中,季羡林的童年往事点击量最大,这节课,我们就要翻开他的童年记忆,走进他童年往事。读课题——月是故乡明。
2.登入网站:登陆网站前,需要输入密码。密码就藏在这里,请你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设计意图】为了缩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我创设了网站论坛的方式,引出本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有一定的能力,我以验证题目的方式将课堂作业本的基础题串进了情境中,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的方法已经非常熟悉了,因此在教学上对梳理课文的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只用适当的点拨就可以了。
二、梳理往事,发帖交流
1.登上了论坛,要走近季羡林,我们可以借学习提示帮助发帖。单元篇章页中就藏着一个学习任务: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也藏着学习任务,你发现了吗?
②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
③如果有兴趣,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2.借助学习提示,让我们把季羡林的童年往事发在论坛上。但想要把长长的文章梳理清楚,我们还需要一些帮手。
学习活动一: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学习建议: 童年往事(3-4):建议按时间顺序用跳圈法依次圈出。 成年经历(5-6):建议按观月地点用横线划出。
(1)学生交流童年往事:数星星、摇知了、赏月亮。(教师就点篝火和摇知了中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白“点篝火”是为了“摇知了”,所以填“摇知了”)
是啊,在月夜下我们可以数星星、摇知了、赏月亮,真是快乐啊。让我们读出做这些事的快乐,生读。
(2)交流成长经历
成长之后,他又看过了哪些月亮呢?(看过各个地方的月亮和在燕园的月亮,教师相机板书。)
让我们跟着季老的脚步去赏赏月。(出示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上、风光绝妙的朗润园图片和词语;赏景品读,读出美。)
3.借助大家的帮助,我们看见了季老童年往事的故乡月(手指头带一下),也欣赏了成长之后的——他乡月。
【设计意图】梳理环节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面对略读课文可以用建议到扶手,半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学生通过朗读勾连自己的经验,感受季羡林儿童时期的快乐和赏“大月亮”的美,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三、品析感受,追帖辨析
1.一景一物总关情,这些事物表达了季老怎样的感情。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2-6自然段,找出季老童年时和成长时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用“~~~~~”画下来。
预设1: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预设2: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悠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预设3: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预设4: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2.想要更深的体会季老情感,让我们把自己当成季老,借助情绪色卡来体会。
学习活动二: 四人为一小组轮流读四句话,根据你的朗读感受,为句子贴贴情绪色卡。 温馨提示:颜色越深,情感越浓。 规范用语:我给第___个颜色贴上第___句话,因为_________。
(1)学生交流,说说为什么,每个人说出依据即可。(学生能够在这一板块直接点出对比,板贴:比)
(2)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想要让自己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我们可以将本册第四单元刚学习的方法: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用起来。
出示季羡林经历轴。
了解了季老的经历,对于情绪色卡的摆放你有什么新思考吗?(学生感受出随着年龄、经历的增长,他的情感越来越深)
让我们陪着音乐,读出这种情感的层次吧。
小结:像季老这样直接抒发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我们称为——直抒胸臆。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妙招吧。(学生再读一遍)
3.读着往事,听着你们朗读中的浓浓情,网友们纷纷发帖。
发帖1:季老看过的他乡月真是美轮美奂,我太喜欢了。
发帖2:可季老的回忆里他更爱家乡的小月亮,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能从文中的哪些段落为网友解解惑呢?(出示5、6段)。请说说理由。(请一个生来说)
是啊,季老正是通过忆(板贴)故乡月和比(板贴)他乡月记录下来自己的回忆,你从中感受到了他的什么情?——思乡之情。
4.课文中,只有思乡情吗?这篇文章的原文在第六自然段后还有这么一段,指名一生读: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读着读着,听着听着,课文中真的只有思乡情吗?(抓住“追忆”“惆怅”“留恋”“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感受季老在追忆童年往事的感受。)
——是啊,季老不单单是在思念他的家乡,更是在追忆童年往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这首诗。(读《回乡偶书》。)
读到这里,年事已高的季羡林再回到故乡,他还能看到故乡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吗?
是啊,这个时不再来不仅仅是时间不再来。故乡的此情、此景、此物、此事、此人都已——不再来!(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所以季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借着月亮抒发了出来——借月抒情。(板贴)
师直接领读:月是故乡明;生齐读: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设计意图】品析环节,我依旧将论坛大情境贯穿整个学习任务,以“品情”为教学核心线索,设计了情绪色卡,让学生明白随着季羡林成长的变化,文字中藏着的思乡情也是越来越浓厚的,并用朗读读出这样的层次递进。
接着,我通过对原文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在拓展中感受到季羡林在这篇文章中不单单是在思念家乡,还有对自己童年流逝,时光不在的追忆、惆怅、留恋和惋惜。
四、前知联读,跟帖交流
1.季羡林先生就是以月为线索,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抒发了他心中的思乡情。而本学期你们也学到了一位用物来表达了思乡情的文章,这就是——琦君的《桂花雨》。她和季老一样也在文中抒发了相同的感受——学生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看来,只要心中有故乡,就算漂泊再远,我们都能从身边的物涌起对故乡的思念。这就是借物抒情。
2.随着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网友们更是随着我们的体会有了很多的感触。(出示论坛帖子)我想你们也有很多触动,请同桌互相交流,对于《月是故乡明》、对于思乡,对于追忆童年或是这堂课,你有什么感触想写在论坛上吗?
是啊。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除了近代的作家,古代的诗人也写了很多思乡的诗文。课后,请你们将自己搜集的诗文和感受编辑成贴,发到论坛上和伙伴们分享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作为本课情感升华的环节。因为教学的学生还处在五上阶段,未接触过五下一单元的其他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我勾连了他们更熟悉的内容《桂花雨》,让学生从“借月抒情”的体悟拓展到“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学有所悟,悟有所表。课堂尾声,我借助发帖谈感触的情境,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并引导他们课后去搜集更多思乡的古诗,让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
板书设计
试教反思
《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好懂的。因此,本节课我以论坛发帖为教学情境和框架,巧妙的串联了课堂作业本和本课的各类学习任务。当然,在教学中因为文本的易懂,我将的教学重点放在“品情”这一环节之上。在课堂上,我以自学、合学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聊感受,再通过展学和补充资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季羡林先生思乡的情感,并悟出季羡林不单单是在思乡,更是在追忆自己的童年往事,紧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整堂课学生在月中遨游,从课文中的词句感受作者的情。当然,课堂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对教学节奏的把握还有些薄弱,需要我及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