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2 19: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公开课)
【目标预设】
1.运用圈划信息、评选解说员的方式能有变化、有层次地读好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2.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朗读发现“对举”的写法特点并迁移写文物。
3.借助资料、视频等渠道补充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表达自豪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多维朗读,聚焦写法
1.回忆旧知
上节课学习了字词,梳理了文章内容。
完成作业本第2题,交流答案
看似普通的题目,其实不然。前面两句是写——后面是
板贴:昔日的圆明园 劫后的圆明园
(3)昔日的圆明园分别写了——
板贴:分布 建筑 文物
2.读好词语
(1)学习活动一:划:划出描写圆明园中的具体建筑
读:读出不停建筑的特点
出示词语或短语
自由读,读出不同建筑的特点
指名读第一组词语,原来不同的特点可以通过声音高低、语速的快慢来体现。
指名再读其他词语。
3.读好句子
想不想看看这些建筑?有人用电脑3D技术恢复了昔日的圆明园。可是缺少一批优秀的解说员呢。
自由练读
指名选句子来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播放视频,指名优秀解说员配音朗读。
全班配上手势齐读
3.发现写法
(1)师生合作朗读
这段文字没有用生动的修辞手法,比如拟人、比喻来写它的辉煌。写法上有什么秘密。
预设一:列举了很多例子 板书:举
预设二:用了对比 板书:对
预设三:建筑有不同的特点
预设四:用了很多“有”字。
小结:像这样用连接词,将建筑的特点一一对应着举例,我们叫它——对举。
板块二:图文结合,运用写法
总结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划建筑——想特点——读感受的方法来学习圆明园的建筑。现在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文物。
2.指名读,反馈特点
珍贵(你从哪里读出了珍贵?)
预设一:时间久(拓展:从先秦到清朝有1800多年历史)
预设二:数量多
预设三:稀少
3.图片展示文物
看了这些文物,你想到用什么词来形容文物?
预设:价值连城 数不胜数 历史悠久
补充资料介绍文物
可是这么多珍贵的文物,作者仅仅用了两句话,你能用对举的方式来介绍文物吗
6.交流写话,并点评
板块二:板块三:补充资料,提升情感
对圆明园的认识,单凭这篇课文是不够的。我们课前搜集了许多资料。
1.展示资料
2.读了课文,听了资料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对圆明园说吗?
生说
3.有人这样评价圆明园,听音频
可是,这万园之园,这神奇的、美丽的、辉煌的圆明园再也不复存在了。
师:不复存在 生重复——
不复存在 生重复
不复存在 生重复
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劫后的圆明园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分布
昔日的圆明园 建筑 对举
文物
劫后的圆明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