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糖类学案(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讲 糖类学案(Word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02 19:12: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 糖类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1.结构与组成
(1)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2)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用通式Cm(H2O)n来表示,m与n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正整数。
(3)符合Cm(H2O)n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化合物,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有些糖的分子式并不符合Cm(H2O)n,如脱氧核糖C5H10O4。
(4)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如甘油、木糖醇等;没有甜味的也可能是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因此,糖类物质不完全属于碳水化合物,也不等于甜味物质。
(5)糖类化合物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分类
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
(1)单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2)寡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的称为寡糖或低聚糖。若水解生成2 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3)多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ol以上单糖的称为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二、葡萄糖与果糖
1.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类别
葡萄糖 C6H12O6 CH2OH(CHOH)4CHO 羟基、醛基 单糖
果糖 C6H12O6 羟基、酮羰基 单糖
从组成和结构上看,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2.葡萄糖分子结构的探究
步骤 探究实验 推理 结论
① 1.80 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2.64g CO2和1.08g H2O 0.01 mol葡萄糖中, n(C)=0.06 mol n(H)=0.12 mol n(O)=0.06 mol 最简式为CH2O
② 经质谱法测出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Mr[(CH2O)n] =180,得n=6 分子式为C6H12O6
③ 一定条件下,1.80 g葡萄糖与乙酸完全酯化,生成相应的酯3.90 g n(葡萄糖)=0.01 mol,1 mol羟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物质的质量增加42 g(即C2H2O),现增加2.10 g,即含有羟基0.05 mol 1 mol葡萄糖中有5 mol羟基
④ 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 分子中含有醛基
⑤ 葡萄糖可以被还原为直链己六醇 — 葡萄糖分子为直链结构
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醇羟基,可发生氧化、加成、酯化等反应。
(1)氧化反应
①生理氧化或燃烧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4 kJ·mol-1
②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氧化CH2OH(CHOH)4CHO+2[Ag(NH3)2]OH
2Ag↓+3NH3+CH2OH(CHOH)4COONH4+H2O。
CH2OH(CHOH)4CHO+2Cu(OH)2+NaOHCH2OH(CHOH)4COONa+Cu2O↓+3H2O。
(2)加成反应
CH2OH(CHOH)4CHO+H2CH2OH(CHOH)4CH2OH。
(3)酯化反应
CH2OH(CHOH)4CHO+5CH3COOHCH3COOCH2(CHOOCCH3)4CHO+5H2O。
(4)发酵成醇
2C2H5OH+2CO2↑。
三、二糖
1.蔗糖、麦芽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无明显现象 蔗糖分子中无醛基,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
① ②把蔗糖溶液换为麦芽糖溶液,重复实验操作 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中都产生银镜;加入新制的Cu(OH)2的试管中都出现砖红色沉淀 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为保证上述实验成功,应注意:
①盛蔗糖或麦芽糖溶液的试管要预先洗净,可先用NaOH溶液洗涤,再用清水洗净;
②蔗糖或麦芽糖水解实验需要用水浴加热;
③检验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时,一定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后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否则实验会失败。
2.蔗糖和麦芽糖的结构与性质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C12H22O11 C12H22O11
分子结构 分子中无醛基 分子中有醛基
互为同分异构体,都是二糖
化学性质 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水解生成葡萄糖
非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不反应 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反应
鉴别方法 向其溶液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蔗糖(也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
3.蔗糖的水解反应
(1)蔗糖水解反应实验需用稀硫酸(1∶5)作催化剂,水浴加热。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
(2)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检验:欲要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进行检验。
四、淀粉和纤维素
1.糖类还原性的检验
糖类的还原性是指糖类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反应,若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不与新制的Cu(OH)2反应,则该糖不具有还原性,为非还原性糖。
2.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1)实验原理
判断淀粉水解的程度时,要注意检验产物中是否生成葡萄糖,同时还要确认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和碘水来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完全。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和结论
现象A 现象B 结论
①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成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
② 出现银镜 溶液变成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
③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
3.纤维素性质探究实验
(1)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脱脂棉,加入几滴蒸馏水和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将混合物搅拌成糊状。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滴入3滴5% CuSO4溶液,加热,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2)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4.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
淀粉 纤维素
通式 (C6H10O5)n
关系 ①不是同分异构体(n值不等),也不是同系物(结构不同且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n个CH2原子团); ②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结构特征 分子中含有几百个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 分子中含有几千个葡萄糖单元
物理性质 白色、无味、固态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发生糊化作用 白色、无味、具有纤维状结构的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①无还原性 ②能水解生成葡萄糖 ③遇碘单质变蓝 ①无还原性 ②能水解生成葡萄糖(难) ③能发生酯化反应
存在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构成细胞壁的基础物质
用途 制葡萄糖和酒精,人体的能源之一 纺织、造纸、制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等
1.糖类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a.根据糖类的组成、结构分析其性质
(1)(2020北京单科,3分)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B.麦芽糖属于二糖
C.③的反应是水解反应
D.④的反应为人体提供能量
答案:A
解析:由流程图可知,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时,首先转化成为中间物质,即糊精,故n>m,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分子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为两分子单糖,则麦芽糖属于二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过程③为麦芽糖生成葡萄糖的反应,是水解反应,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④的反应为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为人体提供能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23汇编,4分)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②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水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2018.11浙江选考)
③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④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⑤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⑥淀粉溶液中加入硫酸,加热4~5 min,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加热,有光亮银镜生成(2018.04浙江选考)
⑦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021广东单科)
答案:③⑦
解析:大多数糖类化合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恰好为2 ∶1,因此通常用通式CnH2mOm表示,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都是2∶1,如脱氧核糖的分子组成是C5H10O4;而有些物质虽符合此通式,从结构上看却不是糖,如乙酸C2H4O2。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因此并不是所有糖类都有甜味,故①错误。葡萄糖是单糖,无法水解,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解反应,故②错误。淀粉水解是否完全,需要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存在,用碘水检验淀粉,用银镜反应检验葡萄糖,仅仅用银镜反应不能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故③正确。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④错误。白糖、红糖、冰糖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远小于10000,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故⑤错误。淀粉水解用硫酸作催化剂,即反应环境为酸性,而银镜反应必须是在碱性环境下进行,故应先向淀粉的水解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才能看到有光亮的银镜产生,故⑥错误。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⑦正确。
(3)(2021山东单科,2分)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 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第1处错误: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中的醛基时,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否则作水解催化剂的酸会与氢氧化铜反应,导致实验失败,题干实验过程中蔗糖水解后溶液未冷却并碱化;第2处错误: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不能用玻璃瓶塞,否则NaOH与玻璃塞中SiO2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Na2SiO3,会导致瓶盖无法打开,共2处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
b.糖类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4)(2023汇编,4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蔗糖可作调味剂
②合成硝化纤维、醋酸纤维、聚酯纤维均要用到纤维素
③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④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⑤糖尿病病人不宜吃粽子,因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会使血糖升高
⑥“弄风柳絮疑成雪,满地榆钱买得春”中“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①⑥
解析: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故①正确。合成硝化纤维和醋酸纤维需要用纤维素,聚酯纤维是醇和酸在催化剂作用下缩聚而成,不需要用到纤维素,故②错误。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征反应,木材纤维遇碘不发生颜色改变,故③错误。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水解,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故④错误。糯米中含大量的淀粉,在人体内能水解生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病人不宜吃粽子,故⑤错误。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⑥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 糖类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1.结构与组成
(1)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2)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用通式Cm(H2O)n来表示,m与n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正整数。
(3)符合Cm(H2O)n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化合物,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有些糖的分子式并不符合Cm(H2O)n,如脱氧核糖C5H10O4。
(4)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如甘油、木糖醇等;没有甜味的也可能是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因此,糖类物质不完全属于碳水化合物,也不等于甜味物质。
(5)糖类化合物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分类
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
(1)单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2)寡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的称为寡糖或低聚糖。若水解生成2 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3)多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ol以上单糖的称为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二、葡萄糖与果糖
1.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类别
葡萄糖 C6H12O6 CH2OH(CHOH)4CHO 羟基、醛基 单糖
果糖 C6H12O6 羟基、酮羰基 单糖
从组成和结构上看,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2.葡萄糖分子结构的探究
步骤 探究实验 推理 结论
① 1.80 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2.64g CO2和1.08g H2O 0.01 mol葡萄糖中, n(C)=0.06 mol n(H)=0.12 mol n(O)=0.06 mol 最简式为CH2O
② 经质谱法测出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Mr[(CH2O)n] =180,得n=6 分子式为C6H12O6
③ 一定条件下,1.80 g葡萄糖与乙酸完全酯化,生成相应的酯3.90 g n(葡萄糖)=0.01 mol,1 mol羟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物质的质量增加42 g(即C2H2O),现增加2.10 g,即含有羟基0.05 mol 1 mol葡萄糖中有5 mol羟基
④ 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 分子中含有醛基
⑤ 葡萄糖可以被还原为直链己六醇 — 葡萄糖分子为直链结构
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醇羟基,可发生氧化、加成、酯化等反应。
(1)氧化反应
①生理氧化或燃烧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4 kJ·mol-1
②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氧化CH2OH(CHOH)4CHO+2[Ag(NH3)2]OH
2Ag↓+3NH3+CH2OH(CHOH)4COONH4+H2O。
CH2OH(CHOH)4CHO+2Cu(OH)2+NaOHCH2OH(CHOH)4COONa+Cu2O↓+3H2O。
(2)加成反应
CH2OH(CHOH)4CHO+H2CH2OH(CHOH)4CH2OH。
(3)酯化反应
CH2OH(CHOH)4CHO+5CH3COOHCH3COOCH2(CHOOCCH3)4CHO+5H2O。
(4)发酵成醇
2C2H5OH+2CO2↑。
三、二糖
1.蔗糖、麦芽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无明显现象 蔗糖分子中无醛基,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
① ②把蔗糖溶液换为麦芽糖溶液,重复实验操作 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中都产生银镜;加入新制的Cu(OH)2的试管中都出现砖红色沉淀 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为保证上述实验成功,应注意:
①盛蔗糖或麦芽糖溶液的试管要预先洗净,可先用NaOH溶液洗涤,再用清水洗净;
②蔗糖或麦芽糖水解实验需要用水浴加热;
③检验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时,一定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后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否则实验会失败。
2.蔗糖和麦芽糖的结构与性质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C12H22O11 C12H22O11
分子结构 分子中无醛基 分子中有醛基
互为同分异构体,都是二糖
化学性质 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水解生成葡萄糖
非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不反应 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反应
鉴别方法 向其溶液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蔗糖(也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
3.蔗糖的水解反应
(1)蔗糖水解反应实验需用稀硫酸(1∶5)作催化剂,水浴加热。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
(2)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检验:欲要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进行检验。
四、淀粉和纤维素
1.糖类还原性的检验
糖类的还原性是指糖类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反应,若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不与新制的Cu(OH)2反应,则该糖不具有还原性,为非还原性糖。
2.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1)实验原理
判断淀粉水解的程度时,要注意检验产物中是否生成葡萄糖,同时还要确认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和碘水来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完全。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和结论
现象A 现象B 结论
①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成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
② 出现银镜 溶液变成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
③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
3.纤维素性质探究实验
(1)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脱脂棉,加入几滴蒸馏水和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将混合物搅拌成糊状。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滴入3滴5% CuSO4溶液,加热,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2)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4.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
淀粉 纤维素
通式 (C6H10O5)n
关系 ①不是同分异构体(n值不等),也不是同系物(结构不同且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n个CH2原子团); ②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结构特征 分子中含有几百个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 分子中含有几千个葡萄糖单元
物理性质 白色、无味、固态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发生糊化作用 白色、无味、具有纤维状结构的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①无还原性 ②能水解生成葡萄糖 ③遇碘单质变蓝 ①无还原性 ②能水解生成葡萄糖(难) ③能发生酯化反应
存在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构成细胞壁的基础物质
用途 制葡萄糖和酒精,人体的能源之一 纺织、造纸、制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等
1.糖类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a.根据糖类的组成、结构分析其性质
(1)(2020北京单科,3分)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B.麦芽糖属于二糖
C.③的反应是水解反应
D.④的反应为人体提供能量
(2)(2023汇编,4分)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②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水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2018.11浙江选考)
③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④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⑤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⑥淀粉溶液中加入硫酸,加热4~5 min,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加热,有光亮银镜生成(2018.04浙江选考)
⑦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021广东单科)
(3)(2021山东单科,2分)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 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1 B.2 C.3 D.4
b.糖类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4)(2023汇编,4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蔗糖可作调味剂
②合成硝化纤维、醋酸纤维、聚酯纤维均要用到纤维素
③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④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⑤糖尿病病人不宜吃粽子,因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会使血糖升高
⑥“弄风柳絮疑成雪,满地榆钱买得春”中“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